历史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史料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观察分析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由于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太少太简单,需要教师恰当补充适当的史料。本文以“九一八事变”为例,说明探究式教学是史料教学的最佳方式。教师在组织史料教学时应突出注意几个问题:选取的史料要有价值,要经过考证,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梯度;教师要引导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史料,培养学生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史料教学 阅读能力 探究式教学 搜集和积累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和“论”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应恰当地引入相关的史料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到史论结合。
  一、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必要性
  史料承载着人类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是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依据,教材中已有的历史性结论是前人根据历史而得出来的结论。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现成的“结论”,那么,历史教师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学生,也就不可完成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历史使命。
  对于同一个史料而言,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教师要借助于历史史料的分析与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改革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由此看来,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我们使用的教材中通过小字提供了不少史料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但因为考虑到受教育对象是初中学生,为了避免专业化和成人化,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材提供的史料还是太少太简单,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教材以外的历史史料。史料教学尤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使用史料
  我在讲述“九一八事变”这一目内容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国、共、日三方对东北的立场和态度,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只提供三则史料:
  1.“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
  2.“九月十八日夜里,……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在那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装置在铁轨旁,并亲自点火。时间是十点钟刚过。轰然一声爆炸,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军花谷正的回忆录)
  3.“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于不顾。”(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接着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搞清楚“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日军的借口)和事态发展以及最终结果。除了对材料中的“支那”、“满蒙”、“遗策”等含义作必要的解释以外,从头至尾,我都让学生自己阅读史料,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没有费尽心思去帮助学生如何解答,也没有刻意要求学生背诵,然而同学们却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得到了一些感悟,结合长期的史料教学与思考,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的史料要有价值
  教师所选取的史料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帮助学生解读教材来说一定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通过教师所选取史料的阅读和训练能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广大空间,能够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史料的能力。教师选取的史料要围绕教材,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能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与教材毫无关系,与学生实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2.选取的史料要经过考证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能够获取史料的范围很广,空间很大,途径很多。诸如图书、报刊、网络、电视、影像资料等等十分丰富。一些史料往往不是原始材料,真伪难辨。尤其是来自网络的史料最容易获取,但真实性和可信度最低。教师在选取史料时一定要进行一番考证,不能图省事,信手拈来,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对所选取的史料一定要正本清源,力争使用第一手材料、原始的历史史料。
  3.史料的选取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
  选取的史料不要太过于文言,晦涩难懂。初中生虽有一定文言文基础,但是他们对古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水平毕竟有限。一般来说,半文言半白话最好。如果某一史料非常有价值,其内容特别适合教学,教师又十分看好,非用不可,但文言文的难度较大,那么,教师可以运用括号添加注解,从而排除学生阅读中的障碍。
  4.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梯度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一些问题。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浮浅,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梯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上来,也不可以用“是”与“不是”等简短的判断式词句来作答。问题的设计要关注“三维目标”,特别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和解答问题来获得知识,受到启迪。
  5.探究式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提供一定的历史史料,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一些由浅入深探究性问题,这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如能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历史史料,使其更直观、形象、生动,就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好奇心的不断驱使下,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对一些史料开展讨论、辩论和质疑,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内化品质,净化心灵,提升素养。
  6.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史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献,广泛接触历史史料,并教育学生做有心之人,注意史料的搜集、积累、归纳和保存。搜集史料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金融危機、欧债危机、伊朗核问题,“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状况、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还有即将召开的“十八大”等等,学生可以采用不同方式、通过不同渠道,如使用下载、打印、摘抄、拍照、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获取图书、网络、报纸、实物等“未来”的史料。试想一下,一个出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至今还健在的老人对我们来说是不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学生自然就明白搜集和积累史料的价值和意义了。
其他文献
在机械相关专业进行学习时,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进行机械制图的学习,机械制图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对机械图样进行识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机械图样所表达机械结构的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从2000年开始,黄委会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简称:故县局)在集团公司精细
[摘 要] 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因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
摘 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尤为重要,历史教师要变“带着评价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评价”,激发他们参与历史学习评价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制订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帮助学生依此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在日常评价的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关键词:自我评价;历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同时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指出当前环境下应当采取怎样的对外贸易策略。 This
通过对石渠施工地质问题的分析,提出处理方案,有效的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地质变化,并为今后类似工作的前期勘察和后期跟进提供了借鉴.
3月20日,在西安市昆明路干休所里,83岁高龄的杨大爷说:“只要脑子不老,就不能算老,我就是专门来学电脑的”,而同杨大爷一样,近百位退休老人也兴致 On March 20, in Kunming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排列组合的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重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