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t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很多教师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通过阅读文本,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往往忽视了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忽略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因此,常常出现“重读轻写”甚至“读写分离”的現象。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确,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适当的练写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语言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品读课文做批注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他们边读、边想、边圈,画关键词句,做适当的批注。这里的“批”和“注”是书面表达的重要训练形式。这种学习方法既可以把“厚书读薄”,又可以把“薄书读厚”,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批”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可以写下自己对文中精彩或重点之处的感受、体会和见解;也可以记下自己对不懂的地方的疑问。“注”主要是对读书时遇到的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进行注释。“批”和“注”都需要学生组织语言,进行恰当的书面表达。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那些想回答又不敢回答的学生期待而又迟疑的眼神。他们担心自己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了一半就回答不下去时会很尴尬。而有了批注,他们就无须担心会“卡壳”,因为批注给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当然,“批注”时也要注意语言简洁。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或写几个关键词,帮助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迁移范文来仿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提供了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课文多为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选取题材、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无疑都是极为成功的,应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选择适当的角度,借助经典作品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仿写的“点”,就是范文中可以模仿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把语言文字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巧补白
  课文常因表述的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补白,通常是教师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去充盈去丰富,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既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他们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披文入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这样的补白,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之间产生了共鸣,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既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四、学习收获多总结
  教材中有不少是写人的文章,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写内心最想对课文中主人公说的话十分重要。这样做既能总结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把自己通过品读课文后,内心产生的对主人公的敬佩、赞美、崇敬等诸多感情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学完课文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并把这些收获及时写下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总之,我们对课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朗读、感悟和理解上,也要在运用上下功夫。“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运用表达,才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运用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设读写结合的机会,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杭斌.个性“补白”,精彩生成——例谈“补白”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6).
  [3]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校区)
其他文献
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一场旅程,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重要而深远。  “怎么发现问题及早预防、矫正?”“怎么与学生建立沟通的关系?” 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努力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高度,开创新局面。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展开线上线下心理教育学习;多次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现在,学校已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  围绕“我是谁?”“我从
期刊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好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人受到熏陶与启迪。建设文化校园、知识校园、美丽校园,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非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改变与突破,首先应该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与突破。于是,我们尝试从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科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地表文化,源于大儒董仲舒“天人合一”的自然理想。走进学校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的合欢大道。大道两侧种植着树龄近30年的合欢树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望月》一文意境美、文字美、幻想美。在这“三美”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小外甥”奇特而又富有童趣的幻想。的确,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幻想和思维概念虽不同,但也有交叉之处:幻想要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的形象;而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便是思维了。因此,幻想的展开,不但能培养创新能力,而且对发展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有必要认真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
期刊
【摘要】差异教学理念,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本文选取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的课例片段,讨论在差异教学理念下,如何在语篇教学的三大环节中关注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率,促使班级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差异教学 语篇教学 目标达成  差异教学理念要求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教学与每个学生学
期刊
【摘 要】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给所带的小学二年级班级取名“蝴蝶与毛虫”,开展了课本拓展阅读、故事讲堂、枕边书阅读、亲子共读等形式的系列化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逐步提升阅读素养、语文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和完善核心素养,为身心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和家长也从中受益良多。  【关键词】核心素养 第一学段 拓展阅读 整班系列化阅读  
期刊
一个人的童年,离不开阅读的滋养。阅读就要从经典开始,因为阅读经典会把奇妙的想象力、美好的心愿、善意的爱惜渐渐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拥有幸福和担当的能力。  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是让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阅读得以在教室点燃的重要因素。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要是一个熱爱阅读的人,惟有如此,才能打造书香教室,为社会和未来培养真正热爱读书的种子。教师要拥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阅读那些可能为孩子所喜
期刊
操练是快乐英语课堂的主要手段,在小学生习得英语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和把握好操练环节,提高任务操练的有效性,使课堂不枯燥、有深度,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英语能力?本文将从操练的层次性、趣味性、情境性方面对英语课堂中的操练方法进行探究,以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一、注重操练的层次性——使学生能练  一般来说,课堂的操练顺序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发展儿童的识字、写字能力。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归类识字,组建字族集中识字,儿童学得更主动、更轻松、更有效,对儿童识字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利用文本字族激发兴趣、发现隐形字族培养习惯、鼓励自建字族挖掘潜能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识字能力,为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组建字族 部编本 识字
期刊
【摘要】复述教学是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复述教学存在着“束之高阁,不予理睬”“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缺乏策略,机械简单”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复述训练。  【关键词】重要情节 对象特点 关键词语 人物角色 文本内容  什么是复述?简言之,就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而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把课
期刊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自主、合作、探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由教师来主导,“我备课,我讲课,我负责,我管理。”学生被当成单独的学习者,没有被当成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能不能让学生参与教师备课,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