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使得学生的文学素养大大提高,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语文教材的角度入手,科学利用初中语文教材。本文对语文课本中的附录部分进行重点探究,带领学生探究语文教材中附录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附录
  一、 初中语文教材中附录包含的精彩内容
  附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说明、论述以及补充的作用,目的是让所有的读者更清楚地认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语文教材中的附录多是在教材的最后部分,是一种具有全局性的内容,对前面的知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附录的内容包含了应用文示例6个,从文章内容的条据、通知、日常书信、申请书、聘请书和简单的调查报告等等,列示了如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如何赏析名家书法作品,同时附录内还包括了修辞简表以及短语结构等等内容。
  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附录中包含了大量具有实用意义的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与语文教材中含有的写作任务相呼应。通过附录的阅读,初中的学生能够在接到写作任务之后自主地探究如何完成写作任务,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已有的知识结构转变成为具有实用性的自己的文字,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初中生的实用性写作能力,为初中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艺术组品鉴赏的内容,通过书法作品的鉴赏,让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深入地掌握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学会珍惜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知识,使得初中生在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在浮华的社会中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繁多的文化样式中明确判断什么样的知识可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要规避。
  初中语文教材附录中总结了本书中所有的理论知识,例如本教材中讲解的语法知识、修辞手法以及词句诗句等等,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对附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夯实自己以往学习中掌握的语文理论知识,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不足,找到正确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印象。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附录中附有“语法简表”,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词组的分类、短语结构等等,有效地纠正了学生以往学习中形成的错误观念,有利于学生提高基础知识的复习效率,提升初中生的语言语法水平。
  二、 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教材中附录内容
  (一) 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重视附录内容的教导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的语文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率并不高,多数语文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直接给学生讲解知识,根本忽视了语文教材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就更加不会重视教材最后附上的附录内容。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的教学观念,首先应当要求语文教师认识到教材中附录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对附录内的总结性文字以及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进而带领学生主动地探究阅读附录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对附录中不同模块的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出附錄中精彩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附录知识。语文教师不能将附录当做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句带过,而是要引发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重视,从基础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入手,重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二) 利用教材的时候将附录内容与单元内容相结合
  教材中附录的内容都是在每册书的最后部分,但是不得不说附录的内容是对正文的补充以及总结,与正文所讲解的语文知识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将单元的内容与附录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语文教材中讲解如何观察人物特点的时候,教材正文中设计了“话须形象才动人”的教学活动,写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物特征,用文字描写出来,附录中的应用文讲解则是申请书、聘请书以及介绍信。二者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无论是给他人介绍信或者是邀请他人的时候都要注意观察人物的细节,明晰人物的性格,在写作的时候学会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让文章更加的精彩。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将附录的内容与写作单元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二者的精髓,使得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从多个角度入手,而不再是干巴巴地讲解附录的内容,也不再否定附录存在的意义,使得附录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综合提高语文学习以及应用的能力。
  (三) 从附录内容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课外知识探索的热情
  附录的内容是综合且丰富的,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些内容的角度出发拓展语文知识,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将附录的内容当做引子,引导学生探索课外的内容,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开阔性,让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 总结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材中附录的内容被过度地忽视,使得附录的精彩内容被学生错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的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探究附录内容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施艳林.人教版与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附录部分”的内容探析[J].文化研究,2015,(11).
  [2]雷继.“附录”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错过的精彩[J].考试周刊,2014,(100):40.
  作者简介:
  刘芳玲,江苏省丰县首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教育备受关注。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和概括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恐惧感,甚至有的学生厌烦数学课堂,这样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進行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和新课改的一些要求,谈谈在新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信息技术已成为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的推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因素。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  
摘 要:留学生本科教育是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分支,通过多年对本校南亚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的全英语实验教学,从克服交流障碍,逐步适应不同口音、编写合适的全英语实验教材、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和加强对留学生的实验纪律约束并形成制度四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今后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全英语实验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亚留学生;医学生物化学;全英语实验教学  近些年随着中国医学的蓬勃发展以及政局
摘 要: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部分,良好的导入环节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授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文章介绍了几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技巧,以点见面,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使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几种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摘要:数学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爱上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实践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理论都是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数学知识并突破教学难点。  一、 化繁为简,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儿童入学半年后的学校适应情况,在学生的关系适应测量中采用同伴提名法;行为适应的评估由教师填写Conners教师用量表;学业适应调查情况采用了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期末成绩。研究表明:1.儿童存在适应不良的状况,出现适应不好的儿童集中在行为不良中。2.女孩的适应状况明显好于男孩,表现在同伴关系、注意力和多动情况。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校适应;教育过渡  一、 引言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
摘 要:本论文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相关国家课标为标准,将国内外“翻转课堂”理论作为参考,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做了设计,以期给相关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思想政治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正亟待引入新的变革。而在此时,来自北美教育领域的“翻转课堂”也正引起我国教育者的关注。  一、 翻转课堂的含义  
摘要:2011版《新课标》颁布后,四基之一的“数学思想方法”成为新的研究实践热点。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却普遍感到渗透思想方法“比较难”,难在两点,一是渗透的时机,即什么教学环节才能使“渗透”来得自然、有效,并与教材有机结合,避免为了渗透而渗透,造成课堂支离破碎,学生不知所云;二是渗透的策略方法,即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领悟到“思想”,达到内化和提升。我非常关注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
摘 要: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M社区流动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聚焦学业发展,缺乏对孩子身、心、靈协调、统一、全面发展的健康意识;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非科学化——“说教式教育与棍棒教育的结合”;三是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匮乏,家庭教育能力欠缺;四是缺乏对家庭教育体系的清晰认知,教育内容单一,反感性健康教育。由此基于社会工作视阈对其进行了干预,干预策略涉及小组工作实践、个案工作
摘 要:“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最基本的哲学寓言,也是他对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最深刻的阐释,指明了灵魂转向是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的根本区别。“洞穴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技艺,并揭示了善的理念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以“洞穴比喻”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来剖析我国当下的教育现实,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提升策略。  关鍵词:柏拉图;理想国;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