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存于心,感恩在于行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根谭》有言: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人的品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坚固而持久的房屋。诚如斯言,忠孝友悌是众善之纲,修身立命之本。当官有当官的孝道,士民有士民的孝道;富贵有富贵的孝道,贫贱有贫贱的孝心。子女对父母行孝道,乃人之本分,兄弟姐妹互相爱护尊敬,乃人之伦常。正如《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兄弟和谐和睦,家和万事兴。慰父母之心,实际上也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孝,这一传统美德,应当随着时光流逝,日趋深入人心,根深蒂固。高中生通过学习文化经典,感受亲情,尊敬长辈,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培养孝敬之心,让这份感恩之心,融入日常生活,融入言行举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會日益进步,物质越来越富足,温饱不再是生计的难题。有了经济条件的支撑,生活中,身边的的人不孝的都少了许多,但“孝”的界定仅仅与“金钱”有关吗?由此,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那么“孝”到底是什么呢?
  曾经读过《子游问孝》的故事: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言辞简洁质朴却直抵内心之深处,在物质日益富足的社会,太多的人都认为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身边的狗与马,也都要饲养。父母和狗马都能养活,如果不能孝敬父母的话,那么奉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真是话糙理不糙,孔子的话虽然有些刺耳、难听,不过我们不得不称道圣人的教训实在是金玉良言。父母与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与文化水平不同,对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这一点做子女的是应该体谅的。反思生活中鲜活的例子,特别是现在的中学生,这些孩子以“代沟”为理由,不与父母沟通交流,更听不进去父母的谆谆教导。特别到了叛逆期,中学生情绪管理不当,与老师同学包括与父母关系频频紧张,于中学生个人而言,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于父母而言,更是亲子关系的一道关。对此,学习文化经典,中学生静下心来,感受孝的本质内涵,反思自己的日常所为,从而对孝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殊不知,真正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要从物质上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夫子有言:“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就是说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好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这种情况,在《说文解字》中有表述“善事父母者为孝”。“善事”就是真正懂得如何去做。怎样叫叫善事父母呢?孔子认为仅仅帮父母做事,给父母好吃的,这只是“事父母”,不是“善事父母”,所以不能算“孝”。“孝”就是要做到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始终保持恭敬之心,这一条恰恰是最难的。如果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使他们开心,又怎么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呢?
  那么,父母对子女会提出什么非分要求吗?答案是否定的。高中生大多会在闲暇之余精心饲养宠物,比如小猫小狗等等,且不说给它们准备精美的口粮,不遗余力地照顾、关爱它们。喂饱小猫小狗之后,还知道递给它们一些线团皮球之类的东西让它们自得其乐。难道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还不如它们吗?为人子女难道不应该拿出耐心,分出时间,腾出精力来关注至亲至爱的父母吗?孝心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没有什么规定的方式,只要让父母安心、幸福、温暖或高兴,其实都是孝。
  学习文化经典,不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获得,更是内心的丰盈与成长。古代贤人志士,他们的言行举止穿过悠远的时空,来到我们面前,生动鲜活感染激励着我们!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举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孝,于人子,乃本分!上至皇帝,下至贫民,莫不如此!学习文化经典,就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作为高中生,对于孝道的践行无须“高大上”。考心是实实在在的,不在于物质的贵贱高低,在于内心的真挚真诚。一杯热茶是孝心,一句问候是孝心……孝不是一个物件,孝特别简单,而是一种珍贵与美好的感情,充满了儿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感恩之心的生动诠释表达!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统编教材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激起学生提问的欲望,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抓好提问的节点,选好提问切入点,同时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切实做到精准提问,提高学生提问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精准提问能力培养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食用。”要想让学生善于提问,精准提问,必须“教人以渔”。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
期刊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高考完形填空题逐渐淡化语法,突出语篇,注重对语境的把握和上下文的逻辑推理,题目难度进一步加大。为适应这一新变化,外语教学工作者需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培养他们用科学方法解题的习惯。本文从词汇角度出发,探讨完形填空的一种解题思路。  一、利用转折词寻找文章主题句  大家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往往开头点题。为给学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出题者在设计完形填
期刊
摘要: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产物,智慧教室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使老师为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提供了可能。借助智慧教室这个平台,教师探索可以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度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使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不断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室 个性化学习  随着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中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国家信息化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就已决定我们必须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展开品德教学。活动体验犹如一座桥梁,能让道德直抵儿童内心,从而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
期刊
摘要:在专业领域上,思维导图经常被称为心智图,脑图,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最初提出的,体现了人们心智成长的过程,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应用  如今,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改善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在阅读教学当中,利用思维导图对心智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学生进行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
期刊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是集体,在每一个集体里生活的是一个个充满鲜明个性的个体,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科学地进行处理,才能缓和矛盾,平息冲突,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也能体现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  一、 听——顺藤摸瓜、发现问题  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倾听。当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第一要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先平静下来。
期刊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语言学家 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少;而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但目前高中生习得词汇的状况是词汇量偏低,这影响到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学生掌握的积极词汇少,消极词汇多,对部分词汇的掌握还停留在理解阶段,不能在口头交际或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在传统的
期刊
观察力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小学生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真正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观察力,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地睿智、谨严,发现许多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对学生来说,观察就是学习。观察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
期刊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这对于每节语文课都适合。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有些课适合预学,有些课则不适合预学,比如一些关于公式、定理的课,预学这样的课会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的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数
期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管是在乡村学校还是在城镇学校已经非常普及了。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它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所没有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