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樟子松造林首选容器抗旱造林栽培技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089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造林可以说是一项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在一定工艺支撑的基础上完成。其中主要包括育苗、造林、经营以及利用,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现阶段已经逐渐实现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广泛应用,这不仅可促使其成活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樟子松;容器抗旱造林;栽培技术
  一、容器大苗培育
  1.育苗地选择
  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以及无积水是在实际对育苗地进行选择时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同时要在有水源的基础上方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同时在周围设置保护屏障。
  (1)作床
  注意将苗床宽度严格控制在1m,长度可结合实际情况做具体调整,没有明确的规定,装满土后保持与育苗袋同样的高度就是床深,在两床中间留一个过道是方便管理的有效手段,过道宽度需要在50cm以上。
  (2)容器规格
  塑料袋是育苗时所使用的主要容器,塑料袋厚度约为0.3mm,高度为35cm,直径在18cm-20cm范围之内。每25株大苗需要耗费一平方米土地。
  (3)育大苗时间
  从裸根小苗角度来说,育大苗时间与其基本相同,但注意实现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
  (4)容器育苗袋的操作方法
  育苗所用土壤就地取材,然后装入容器内。然后按照以下方进行操作: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平放塑料袋并装入三分之一的土壤就是指一铺,这种方法主要是促使根系舒展。苗木需要再次投入袋中的三分之一土壤对其进行覆盖,这是指二盖。为在真正意义上防止窝根现象的出现必须将袋立起进行提苗,同时促使苗木处于袋中央位置,这就是三提苗的实质与目标。将袋子内的土装满就是指四满。五墩是指双手抱袋将袋子内的土墩实。将育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紧靠是防止透风的重要手段,这就是指六牢靠。
  2.技术要点
  在实际育苗过程中对保育质量进行保证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技术环节进行造作,同时这也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1)所选用的苗木必须顶芽饱满,同时注意在进行壮苗装袋工作时间必须保持须根的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剔除弱苗,防止顶芽苗以及撸根苗的存在。
  (2)在容器下部打孔是防止苗木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打孔数量为四个或者五个,小孔直径需要控制在1cm左右,这对通气透水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苗床容器袋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風,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薅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
  (4)育大前2年,由于苗小抗性差,还须培土防护,以免翌春苗木因生理干旱致死。在上冻前,把苗压倒,用土盖严,翌春苗木萌动及时撤土。撤土时间宁晚勿早。培土撤土时,注意防止损伤顶芽。
  二、移植造林造林季节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装、运、卸苗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2.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3.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4.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3月上旬~4月下旬或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装、运、卸苗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2)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3)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5.干旱受害救护技术
  主干低位枯死且不能利用根系恢复的幼苗、幼树、顶芽损坏的松类树种,清理和保留幼树的确定:对已确定整株枯死。及时进行清理,坚持林地卫生状况良好。对保留的幼苗、幼树可结合抚育措施,修剪、平茬后进行表皮松土、根部培土,并将杂草、石片覆盖栽植穴面。
  (1)修剪枝条,可及时剪除芽叶焦灼,轻度受旱的幼苗、幼树。叶部萎蔫但未受害的枝条,以及受旱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减少水分散失,防止旱情加重。
  (2)间苗,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营造的幼林,以群状簇播。多先达到簇内或穴内郁闭,随着植株要求的营养面积不时加大,小群体内的个体开始分化,生长出现差别。间苗就是通过调节小群体的密度,保证优势植株更好生长的一种措施。间苗开始的时间、强度及次数,可根据小群体内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密集程度确定。
  三、小结
  树种选择是否得当是关系到当前特大干旱时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有利气候条件下,适地适树是营林活动首要遵循的原则。树种选择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树种选择不好,对造林的成活率将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成活了也不利于日后的生长。据对苗木的成长调查,苗木生长好不坏,与它的修剪有关。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现整编出树种选择、集水整地、苗木维护、栽植技术、新造林及未成林造林地抚育技术及管理等营林生产各主要环节抗旱造林实用技术。
  春季一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改浅栽为深栽造林;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
  参考文献:
  [1]侯明成,拓海东.刍议樟子松造林中的首选容器抗旱造林栽培技术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
  [2]张爱东.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2010(1):24-25.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冷冻治疗在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研究
摘要:“性贿赂”作为贿赂行为的一种手段,近年来随着一些贪腐案件的侦破和审理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性贿赂”行为具有相当的危害性,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型也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在“性贿赂”是否应当被列入刑法,对其科以刑罚的处罚成为学界的焦点话题,本文则立足于对“性贿赂”的具体特征加以分析,论述“性贿赂”入刑应当审慎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刑法;“性贿赂”;是否入罪  作者简介:刚彦,河北司法警官职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忽视了单词的实际应用,明显孤立了单词与语境的联系,致使学生孤立地、抽象地、机械地记忆单词。因此应将语境作用于词汇教学之中。 English vocabulary
本文介绍了现代制造系统中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密不可分的先进制造技术,即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高考制度的改革及在“五严”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等的进一步落实,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避免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前广大教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对象和馆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努力根据这些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是今后搞好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工作的前提。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新时期如何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以及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 网络化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情谊行为往往受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调整,但情谊行为中也会有侵权行为和损害的发生,在对施惠人归责时不免要考虑情谊行为的无偿性和其体现的人类友好互助的精神。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根据情况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责任。虽然情谊行为是无偿的,但对施惠人仍应采用一般注意义务的标准。  关键词:注意义务;无偿合同;公平原则;过失相抵  作者简介:李志云,暨南大学法学知识产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各校已打响了“以学论教,转型课堂”的响亮口号。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期刊
期刊
摘要:我国保险法在2009年修订时增加了不可抗辩规则条款,使我国保险法与国际惯例接轨,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该条款的规定与保险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试对不可抗辩规则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使不可抗辩规则的适用问题在理论上更完善、更系统。  关键词:不可抗辩规则;告知义务;解除权;适用例外  作者简介:叶海燕,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