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实用性原则、美观形象性原则、交互隐性原则及学生主体性原则。实用性和美观性二者顺序不可颠倒,一定要在实用的前提下达到美观的效果。交互隐性原则更注重美丽画面后面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简单事物活化学生思维,传达教师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理解深奥的知识难点。
关键词:教学;教学思想;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13-03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使用中喧宾夺主,课件本来应该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但有的教师过渡依赖课件,几乎不再使用传统的板书,甚至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主要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是因为“使用课件后各课和教学更容易”,二是不重视课件的制作,课件质量低劣,有的课件就像一本电子教学笔记,大段的文字,背景灰暗,学生在上课时大脑不能受到有效的刺激,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过分注重课件的艺术性,忽略了课件的实用性,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四是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坐在讲台前只顾自己讲,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忘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的教学理念,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向被教育者传递信息,现代教育理念更注重教授学习方法,更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利用使用得越来越多的课件。传递教师的思想、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课件使用得法,会增加传递信息量,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不得法,会影响教学质量,效果还不如单纯的传统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必须渗透着制作者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无论多么好的课件,在使用前,使用者都要对其进行再加工,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才能在使用中很好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高等有机和精细有机合成等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再加工过程中,对如何在课件制作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积极思考,总结出一些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有些方面,尤其是具体的方法可能只适合我们具体的课程,但理念、思想方面是相通的,这也就是“隔行不隔理”的道理。
1. 实用性原则
课件的视觉效果虽然是一个形式问题,但直接关系到课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有好的课件形式,没有好的课件内容,一切都是零,但没有好课件形式,好的课件内容没有载体,一切都无从谈起。课件的视觉效果主要是二条,实用和美观,但二者顺序不可颠倒,一定要在实用的前提下达到美观的效果。
为了很好地传达教师的教学思想。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目标内容上,要求课件背景简洁、色彩明快淡雅,尽量降低文字密度,如图1和图2所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条件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也会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没有压抑和沉重感。文字、图表等与背景反差较大,突出重点,字号大小合适,颜色不要多于7种,课件中最小字号为28,如图3所示。屏幕上通常一次只呈现一个概念,然后清屏。为使课件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统一,一章的内容通常采用一个背景。通过自定义动画,使画面内容根据讲述要求分先后引出,表达讲述者的思想。引出内容时,注意不要追求过于华丽的方式,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2. 美观形象性原则
有机理论知识相对深奥,尤其是一些反应机理,只用语言和文字,不够形象,充分利用PPT中的自定义功能,可以使讲授的内容形象、生动。利用PPT中的自定义功能,可以很好地设计动画效果,而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如我们在讲解相转移催化内容时,设计了如图4的页面,上面二行文字只是简单地按顺序出现,动画设计叙述省略,页面上其它部分动画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A+B”向右擦除引入;第二步,用向左的路径使B移动到A处,表示二者要想反应,必须靠近接触;第三步,用向下的路径使B移动到虚线以下的位置,同时“+”、“”消失,代表相界面的虚线及虚线前的“interface”出现,表示很多反应,二种反应物处于二相,无法反应;第四步,用自定义路径使代表相界面的虚线剧烈震动,表示可通过剧烈搅拌使二种反应物反应;第五步,通过溶解退出相界面虚线表示可以使用特殊溶剂,使反应物处于均相,但在讲解时要强调这样的溶剂价格昂贵,不可广泛应用:第六步,相界面重新出现,但通过使用向下路径使A移动到虚线下B处,并在讲解时指出这就是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放映出来的效果使学生对引入相转移催化剂的原因及目的有非常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在介绍相转移催化原理时,设计了如图1的页面,动画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步,引入NaOH和CHCl3,并用代表interface的虚线将二者隔开;第二步,引入相转移催化剂Q+X-;第三步,使用自定义路径,使Q+X-在虚线上下游动一圈,表示相转移催化剂Q+X-可以存在于二相中,下面的步骤中,依次为Q+X-与NaOH反应生成Q+OH-,Q+OH-在二相中达到平衡,在有机相中Q+OH-与CHCl3反应生成Q+CCl-3和水,Q+CCl-3分解为Q+Cl-和卡宾CCl2,新生成的Q+Cl-继续其催化剂作用,在二相中达到平衡,参与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在PPT中自定义功能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要借助Flashi等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还可在网上下载一些可用的动画。经再加工后使用,图5是平面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的传播动画的图。授课过程中通过使用这样的动画,使要讲解的内容简单、明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在实用前提下注意美观也很重要,可以适度地给感官以刺激,但要特别注意不能过于注重这种感官刺激,否则,课件过于花哨,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违反交互隐性原则,不利 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本质的思考和理解。
3. 交互隐性的原则
学习资源按照其交互特性可划分为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两大类,多媒体课件是最具显性交互特性的学习资源。课件开发者在交互设计方面往往容易忽略课件隐性交互功能的发挥,也就是忽略美丽画面后面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有研究认为,动听的声音、美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等课件突出的显性交互特征所激发的人的好奇心,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热度,当这些感官刺激不断发生时,厌倦乏味就会慢慢开始出现。对事物真正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人对事物本质的了解,要有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目的意义的正确把握,要有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课业问题的认知内驱力,而大量不断的显性交互易干扰甚至弱化人的认知内驱力。因此,课件制作一定要注重对知识本质挖掘,引导学生积极认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活化,创设新奇事物和情境,重视制造认知冲突和问题困难,重视信息选取和人际交流过程中对信息价值判断的引导设计,但要注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事物理解深奥的知识难点,如在有机基础理论知识中,电子效应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讲授完成后,我们用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三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分子内二个甲基氧化难易比较、三种物质之间甲基氧化的难易比较、三种物质都被氧化成二甲酸时第二个被氧化的甲基氧化难易的比较,来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效应。
4. 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都要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引出主题。如在引出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时,先在屏幕上引出图6的图像,让学生思考E+应该进攻哪个位置,并且问号在屏幕上慢慢变大,让学生重视这个问题,然后引出定位效应的问题。在学完一个新知识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如在讲授反应分类时,要介绍反应试剂的分类,反应试剂分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和自由基试剂,在讲解完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和自由基试剂后,在屏幕上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判断Cl2、BF3、C=O、R-X等属于什么试剂,在教师给出正确的结果前,学生要先进行思考,由学生给出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全面,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也是围绕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学生分组讨论题目并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更是一定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隐性交互的课件设计原则。
总之,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一定是课程的讲授者,如果不是,讲授者一定要对课件进行再加工,让课件成为讲授者思想的载体,体现教师的思想、经验、风格、方法、知识等,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在课件制作中要时刻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愉悦持续,保证学生注意力持久,这样,多媒体课件才能有效承担辅助教学工作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魏宁,从技术本位转向学生心理本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9):62-64.
2. 周中云,创新性学习课件若干设计原则的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6(3):80-84.
关键词:教学;教学思想;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13-03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使用中喧宾夺主,课件本来应该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但有的教师过渡依赖课件,几乎不再使用传统的板书,甚至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主要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是因为“使用课件后各课和教学更容易”,二是不重视课件的制作,课件质量低劣,有的课件就像一本电子教学笔记,大段的文字,背景灰暗,学生在上课时大脑不能受到有效的刺激,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过分注重课件的艺术性,忽略了课件的实用性,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四是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坐在讲台前只顾自己讲,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忘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的教学理念,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向被教育者传递信息,现代教育理念更注重教授学习方法,更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利用使用得越来越多的课件。传递教师的思想、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课件使用得法,会增加传递信息量,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不得法,会影响教学质量,效果还不如单纯的传统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必须渗透着制作者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无论多么好的课件,在使用前,使用者都要对其进行再加工,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才能在使用中很好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高等有机和精细有机合成等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再加工过程中,对如何在课件制作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积极思考,总结出一些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有些方面,尤其是具体的方法可能只适合我们具体的课程,但理念、思想方面是相通的,这也就是“隔行不隔理”的道理。
1. 实用性原则
课件的视觉效果虽然是一个形式问题,但直接关系到课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有好的课件形式,没有好的课件内容,一切都是零,但没有好课件形式,好的课件内容没有载体,一切都无从谈起。课件的视觉效果主要是二条,实用和美观,但二者顺序不可颠倒,一定要在实用的前提下达到美观的效果。
为了很好地传达教师的教学思想。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目标内容上,要求课件背景简洁、色彩明快淡雅,尽量降低文字密度,如图1和图2所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条件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也会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没有压抑和沉重感。文字、图表等与背景反差较大,突出重点,字号大小合适,颜色不要多于7种,课件中最小字号为28,如图3所示。屏幕上通常一次只呈现一个概念,然后清屏。为使课件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统一,一章的内容通常采用一个背景。通过自定义动画,使画面内容根据讲述要求分先后引出,表达讲述者的思想。引出内容时,注意不要追求过于华丽的方式,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2. 美观形象性原则
有机理论知识相对深奥,尤其是一些反应机理,只用语言和文字,不够形象,充分利用PPT中的自定义功能,可以使讲授的内容形象、生动。利用PPT中的自定义功能,可以很好地设计动画效果,而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如我们在讲解相转移催化内容时,设计了如图4的页面,上面二行文字只是简单地按顺序出现,动画设计叙述省略,页面上其它部分动画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A+B”向右擦除引入;第二步,用向左的路径使B移动到A处,表示二者要想反应,必须靠近接触;第三步,用向下的路径使B移动到虚线以下的位置,同时“+”、“”消失,代表相界面的虚线及虚线前的“interface”出现,表示很多反应,二种反应物处于二相,无法反应;第四步,用自定义路径使代表相界面的虚线剧烈震动,表示可通过剧烈搅拌使二种反应物反应;第五步,通过溶解退出相界面虚线表示可以使用特殊溶剂,使反应物处于均相,但在讲解时要强调这样的溶剂价格昂贵,不可广泛应用:第六步,相界面重新出现,但通过使用向下路径使A移动到虚线下B处,并在讲解时指出这就是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放映出来的效果使学生对引入相转移催化剂的原因及目的有非常直观而深刻的理解。
在介绍相转移催化原理时,设计了如图1的页面,动画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步,引入NaOH和CHCl3,并用代表interface的虚线将二者隔开;第二步,引入相转移催化剂Q+X-;第三步,使用自定义路径,使Q+X-在虚线上下游动一圈,表示相转移催化剂Q+X-可以存在于二相中,下面的步骤中,依次为Q+X-与NaOH反应生成Q+OH-,Q+OH-在二相中达到平衡,在有机相中Q+OH-与CHCl3反应生成Q+CCl-3和水,Q+CCl-3分解为Q+Cl-和卡宾CCl2,新生成的Q+Cl-继续其催化剂作用,在二相中达到平衡,参与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在PPT中自定义功能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要借助Flashi等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还可在网上下载一些可用的动画。经再加工后使用,图5是平面偏振光在手性介质中的传播动画的图。授课过程中通过使用这样的动画,使要讲解的内容简单、明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在实用前提下注意美观也很重要,可以适度地给感官以刺激,但要特别注意不能过于注重这种感官刺激,否则,课件过于花哨,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违反交互隐性原则,不利 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本质的思考和理解。
3. 交互隐性的原则
学习资源按照其交互特性可划分为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两大类,多媒体课件是最具显性交互特性的学习资源。课件开发者在交互设计方面往往容易忽略课件隐性交互功能的发挥,也就是忽略美丽画面后面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有研究认为,动听的声音、美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等课件突出的显性交互特征所激发的人的好奇心,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热度,当这些感官刺激不断发生时,厌倦乏味就会慢慢开始出现。对事物真正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人对事物本质的了解,要有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目的意义的正确把握,要有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课业问题的认知内驱力,而大量不断的显性交互易干扰甚至弱化人的认知内驱力。因此,课件制作一定要注重对知识本质挖掘,引导学生积极认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活化,创设新奇事物和情境,重视制造认知冲突和问题困难,重视信息选取和人际交流过程中对信息价值判断的引导设计,但要注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事物理解深奥的知识难点,如在有机基础理论知识中,电子效应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讲授完成后,我们用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三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分子内二个甲基氧化难易比较、三种物质之间甲基氧化的难易比较、三种物质都被氧化成二甲酸时第二个被氧化的甲基氧化难易的比较,来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效应。
4. 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都要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引出主题。如在引出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时,先在屏幕上引出图6的图像,让学生思考E+应该进攻哪个位置,并且问号在屏幕上慢慢变大,让学生重视这个问题,然后引出定位效应的问题。在学完一个新知识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如在讲授反应分类时,要介绍反应试剂的分类,反应试剂分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和自由基试剂,在讲解完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和自由基试剂后,在屏幕上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判断Cl2、BF3、C=O、R-X等属于什么试剂,在教师给出正确的结果前,学生要先进行思考,由学生给出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全面,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也是围绕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学生分组讨论题目并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更是一定程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隐性交互的课件设计原则。
总之,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一定是课程的讲授者,如果不是,讲授者一定要对课件进行再加工,让课件成为讲授者思想的载体,体现教师的思想、经验、风格、方法、知识等,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在课件制作中要时刻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愉悦持续,保证学生注意力持久,这样,多媒体课件才能有效承担辅助教学工作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魏宁,从技术本位转向学生心理本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9):62-64.
2. 周中云,创新性学习课件若干设计原则的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6(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