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接通现代性如何可能——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探求

来源 :齐鲁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为代表的第二代现代新儒家,是现代新儒学的高峰。第二代新儒家承第一代之绪,将儒学的特质界定为“心性”;同时,他们进一步追问心性如何接通现代性的问题,这是第二代新儒家的核心问题意识。对此问题,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回应是:现代性的核心精神是主体性的确立,儒家的心性之维体现出道德的主体性;而心性作为道德的主体性,内在地要求自身长出知性的主体性(科学)与公共的主体性(民主),以使得道德的主体性能够合理而顺畅地确立。因此,第二代现代新儒家在儒学如何实现其现代性转化的论题上,展现出以道德主体性为基
其他文献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界以各种方式进行纪念,主题多样丰富,令人眼界大开。《齐鲁学刊》编辑部也邀请相关学者于是年10月12日举办了以“疑古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各行各业陷入停顿。研究和探讨疫情带来的影响,寻求发展对策,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阳春四月,正是花红柳绿,万物复苏的的时节。以往这时的上海浦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至今日,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不容忽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一政策原本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之所以在部分地区实施过程中出现如此频繁而严
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应该站在世界学术的最前沿,思考中国考古的现在和未来;提倡在考古学研究中贯彻田野精神,让考古材料重新说话;多手段分析发掘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实证主义
“新冠”疫情防控面临一系列复杂伦理冲突。其中,公共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干预与公民自主权、病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资源稀缺与分配公正、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以及公众知
由于相关利益纠葛,西汉武昭之际的相关记录多有改窜.所谓"立子杀母"的说法在时间上存在悖论.昭帝之封太子发生在武帝临终时,而霍光得封将军甚至可能发生在昭帝即位之后,其是
“心利之有天下”有“通感说”“平比说”“差比说”三种传统诠释,它们的争执让荀子“既肯定又否定”“心好利”的“矛盾”张显,人拥有“顺情性”与“顺礼义”这一双重性“自
宋元明时期,历史发展出现转向,学术也出现了深刻变化。礼学走出了“疏不破注”的阶段,礼图学兴起并蔚为大观;从宋“荆公新学”到明《五经大全》的经院礼学完全是统治者施行时
在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中,齐鲁大学有乡村建设传统但无边疆学术传统。抗战时期齐鲁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其边疆研究主要与其主导性参与的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配合进
所谓“抓点”,就是抓课文词句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文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等。为什么要重视抓点呢?因为这些知识点是构成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