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线上教育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 ”大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纵观当前的教学活动,以线上教学、互动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基本成型。在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加快教学进度的过程中,高中數学教学工作也应该尝试向着这个方向稳定发展,以此来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校本课程指导机制。如何让网络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发光发热,这便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技术开发校本课程,师出有名
  校本课程可以看做对教学活动的“补充”,在校本课程的推动下,以现代化、科学化和综合化为基本要求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逐步成型。在“互联网 ”大背景之下,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综合化发展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校本课程与教学活动之间的互相配合,以此来建立和完善教学指导机制。在教学环节,教师根据校本课程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的线上教学机制,将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建立有方向、有目的的校本课程指导机制。在这一环节,线上平台是学校、学生与教师首先选择的教学阵地,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或是强调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或是落实主要考试内容的测评,让校本课程为未来的高考及教学活动服务。在线上环境中,教学资源的流动速度更快,“互联网 ”技术的出现消除了现实与网络技术之间的隔阂。当校本课程能够全程“跟进”高中数学活动,教师应该强调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与补充功能,让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发挥作用。如在教学初期,强调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的数学技能,如运算技能、逻辑思维、数学计算能力等重要技能。在教学后期,利用校本课程开展例题演示、数学高频题预测等活动,并通过“互联网 ”及相关技术建立线上教学平台,打开教学新渠道,让校本课程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不足、短板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数学教学指导机制,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育人质量。
  二、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源,面面俱到
  “互联网 ”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开放性更强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够在互联网当中与多个学校、多位教师、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环节的互动,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利用出现的教学问题、被遗忘的数学知识建立完善的数学教育机制。校本课程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补充的一种手段,互联网技术则是对高中校本课程进行补充的一种手段,当二者“各有千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得到新的思路。
  教师可尝试配合“互联网 ”的相关技术导入教学资源,借助资源的帮助补充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校本课程中导入不同的教学资源:为体现校本课程的实用性、教育性特点,应针对各个层级的学生导入对应的能力训练版块,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学习要求开展能力的训练工作,对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表达能力发起针对性训练,建立完善的数学教学指导机制。另一方面,高中生数学学习压力较大,很难依靠理论直接理解并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尝试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进行重新加工,将经典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现象带入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网络技术落实教学活动,学以致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与自学意识,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围绕“互联网 ”与校本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更要帮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数学智慧表现出来,以此来完成数学教育任务。
  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完成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环节,不以“教学”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学生的数学技能、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校本数学活动的组织工作,结合网络技术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活动空间。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将部分难度高、教学时间长、占有比重大的教学内容带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围绕相关教学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机制。在这一环节,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给出答案,建立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活动机制,让学生在能力上、态度上作出转变。对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来说,网络技术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将一些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数学现象,而这种“现象”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学生所需要的。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网络教学活动制度,以技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新方向。
  总之,校本课程教学是对原有教学活动的补充、开发,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校本课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对现代网络技术加以应用,借助网络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应用机制:合理应用校本课程,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以校本课程为引导,进行教学、互动、总结,让“互联网 ”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否深入透彻,在宏观上关系到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具体到知识点上则关系到每个章节的知识网络构建,进而影响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最终决定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物理成绩的好坏。最近几年高考对物理概念考查也非常频繁,所以对物理概念的深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常遇到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讲授的特别简单,而学生也忽视了对概念的学习。接下来我通过几个实例来阐述如
期刊
规范正确的书写汉字是小学生需要培养的一项基本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要从教授小学生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入手,逐步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进而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书法鉴赏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规范书写意识的渗透,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学习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在日常练习和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逐步写成一手好字,使得学生终身受益。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期刊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词语训练、语句理解、篇章思想探究等方面,缺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2016年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指出教育中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作为目标。尤其是在目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
期刊
课程资源是教学开展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日益重要。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课程资源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不仅缺乏必要的影音资料,各种科学仪器设备也处于缺失状态。在此背景下,乡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必须扬长避短,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原有课程模式,以乡村特色、地方经济、自然环境等为依托,对乡村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升
期刊
柳陂湖垂钓,是30年前;领我们到这里的是渔友老崔。  老崔30多岁,厂宣传科的科长,我们是厂报道组的成员,属他的编外下属。他大我们几岁,喊我们小谢、小张、小董,我们喊他老崔。他每个星期六下班了就去钓鱼,星期天天黑了回来,星期一准喊我们去他家吃鱼。我们求他收为徒弟,他教我們买钩、买线、合鱼食……  30年光阴,一晃即逝。丹江大坝增高,柳陂湖水位上升,面目全非。全非的还有如鹜的钓者,比过去多了好几倍。
期刊
薄弱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弱,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此,英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坚持英语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按照从词到句到篇的清晰教学顺序,帮助学生建立从单词学习到词组认知、到句式掌握、再到段落阅读和篇章理解的学习脉络,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词句篇核心能力培养的原则  英语是初中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一直以来,“写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强调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幼儿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主动学习作为幼儿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养成与同伴、材料主动互动、主动合作的意识。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能力之初,必须要对主动学
期刊
通过课堂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实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情境教学法能够使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形象,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来体会语文知识的魅力,也进一步突出了情境中的语文知识价值,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期刊
提高课题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让学生“考试成绩好一点儿,作业少一点儿”,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朴素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经不住检验:虽然老师那么详细地讲解、反复地讲解,但学生一做作业、一考试就错误百出。  如何让老师教授的知识被学生牢固掌握,少出错甚至不出错呢?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我认为,掌握好以下几个小技巧方可让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一、利用首因效應
期刊
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以生为本,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凸显自己的个性,并主动思考探究,进而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最为关注之所在。为此,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让课堂教学更符合每一个学生的需求,避免课堂交流只局限在优等生和活跃生之间,给优等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亦给思维较慢的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确保他们都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先学前置,有效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