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支撑

来源 :重庆行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换发文明新气象。”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乡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庆市永川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乡村振兴不断引入智力、注入活力、凝聚合力、激发动力。
  一、实践探索
  (一)用“制度机制”保障工作实效。2014年,重庆市永川区制定实施《镇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纲要》,用制度化手段指导基层如何做好文化工作。该文件共15条,围绕注重思想引导、加强道德教化、用活文化阵地、搭建百姓舞台、挖掘特色文化、强化机制保障等6个方面列出清单、找准载体、细化项目,推动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地见效。该文件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做法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百例》。2015年,探索推进乡贤文化建设,牵头召开全市乡贤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拉开了用乡贤文化撬动家风、乡风、民风建设的序幕。乡贤文化建设得到中宣部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介。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探索乡贤文化建设研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公开出版全国首部乡贤文化专著《见贤思齐》。同年,着手开展“和美家风乐万家”主题活动,以家风带动校风、行风、党风、乡风建设,形成“五風”辉映,促进基层德治,全国“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民族复兴中的家风建设走进永川。此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把握“四方四性”》《培育乡贤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等一批理论成果相继转化为基层文化实践的指导文件。
  (二)用“文化元素”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发挥文化的融合带动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精细打造“乡村时光”文化旅游品牌,用好用活绿水青山、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等资源禀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绿色产业,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充分发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功能,以“茶竹之城、休闲之都”为内核,深度挖掘“花经济”“果经济”“养生经济”等,开辟出春季赏花采茶踏春之旅、夏季竹风野趣消夏之旅、秋季古镇寻幽文化之旅、冬季温泉美食养生之旅的旅游产品结构,建设黄瓜山、十里荷香、青峰水乡、五间桃花岛等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培育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川豆豉、市级文化遗产“艺庐”微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川秀芽等旅游产品。
  (三)用“两山思想”美化人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宣传思想战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宣传发动、价值引领、典型培植方面的作用,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成为乡村的共同向往。一是宣传宣讲引领。全覆盖开展田坎微宣讲,开展“进农村”宣讲,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清洁乡村·美丽永川”“厕所革命”等内容。在交通要道、场镇入口、农村院落等地方张贴张挂设置“清洁乡村·美丽永川”宣传标语、海报、展板等,报网台和政务微博微信全媒体开设“清洁乡村·美丽永川”专栏。二是志愿服务带动。广泛开展“文明在行动·乡村更洁净”“保护母亲河·人人志愿行”等活动,累计参与志愿者20.3万余人次,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三是文明创建推进。持续加强文明村镇评选表彰,开展“文明院落”“最美阳台”“最美田园风光”等最美评选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个,打造示范清洁院落50个、示范清洁田园30片。
  (四)用“乡土气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文化群众、群众文化”思路,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好永川龙民俗文化节、“棠城之秋”艺术节,深入挖掘传承双石小金龙、板桥泥鳅灯、来苏钱枪、陈食烟火架、南大街荷花龙、临江唢呐等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加强对老街、古寺、特色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重民歌、民谣、民俗的收集整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固化节日符号、培育节日基地,推动形成“一节一品牌、一镇一特色”工作格局。
  (五)用“草根乡贤”引领乡风民风。大力培育新乡贤文化,发挥文化的力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一是让乡贤文化根植乡土。立足“草根群体、民间力量”定位,开展“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好乡贤我们学”活动,按照“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20字标准,评出新乡贤1019名。二是让乡贤事迹垂范乡里。“一句话”概括事迹,“一块匾”明确荣誉,“一本书”荟萃故事,“一张榜”营造氛围,“一首歌”传递情怀,“五个一”宣传新乡贤的嘉言懿行、成就贡献,激发新乡贤的荣誉感、使命感。三是让乡贤力量造福乡村。成立区乡贤文化促进会、镇街乡贤联谊会、村社乡贤参事会,加强新乡贤自律。新乡贤牵头制订或修改符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禁赌劝导协会”。全区新乡贤带动发展致富项目400余个,为农村公益事业捐资2.6亿元。建成新乡贤评理堂108个,乡贤“坐堂”解决农村矛盾纠纷。切实发挥新乡贤在价值引领、精神激励,社会治理、促进和谐,回报乡里、助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乡贤效应”。
  (六)用“最美人物”树立价值导向。组织农村“最美”系列评选,用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一是发现“最美人物”。定期评选最美教师、最美村官、最美孝子等“最美人物”,打造“最美品牌”,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2名、重庆好人52名。2018年5月,中学生刘佳被评为中国十佳“新时代好少年”。二是褒扬“善行义举”。以城乡小橱窗、小黑板、小海报、小视频为载体,设立“善行义举榜”,褒扬“最美事迹”,传播“身边感动”,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三是倡导“好人好报”。组织“最美人物”走基层,开展微访谈活动,用最美人物事迹感染身边人、教育全社会。募集“道德关爱基金”100余万元,表彰“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树立“好人好报”鲜明价值导向。   (七)用“最美家庭”带动家风建设。以家风建设带动校风、乡风、行风、党风建设,促进“五风互动”。一是以家风促校风。围绕“孝悌慈严”主题,开展“家书伴我行”“寻找传家宝”“百名母亲讲家教”等活动,以家风家教促立德树人。评选表彰“孝心少年”80名、“尊师重教家庭”160个。二是以家风淳乡风。发挥祠堂在家族生活中的伦理教化功能,将家规祖训刻于祠堂,将名句格言悬于祠堂,将家族故事书于祠堂。《松溉古镇:祠堂引领文明新风》收录为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三是以家风净行风。开展“行业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甄选“行业箴言”360条。将职业操守写成作品、制成门楣牌匾,推动职业操守挂厅堂、入人心。四是以家风促党风。开展“党员干部议家规亮家训”活动,组织学习交流88场,整理评选党员干部好家训266条,助推廉政文化建设。
  二、存在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的有力支撑,永川区虽然在这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真正发挥文化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面对。
  (一)农村公共道德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永川区以“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了和美家风、醇美乡风、尚美社风。但是,利己主义、实用主义还在一些人头脑里存在,淳朴敦厚、团结协作的民风受到一定冲击。调研发现,一些农村道德标准失范,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漠,道德冷漠、诚信缺失的事时有发生;一些人家庭观念弱化,对老人态度冷漠,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一些人法治观念淡薄,封建迷信、黄赌毒活动时有发生。
  (二)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当前,人们对多元化、精品化的文化生活需要日趋强烈,但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比如说,文化下乡巡演活动,演员比观众多、嘉宾比群众多。调研发现,农民选择更多的娱乐活动依然是喝酒、打牌、看电视。部分群众甚至乐于接受不利健康的文化活动,一些庸俗低俗现象还屡见不鲜,对吃“转转会”“打平伙”等乐此不疲。总而言之,农村单一的娱乐活动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三)农村文化产业“散而不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农村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镇街虽然积极性较强,但同质化较为严重。二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市场准入政策、税收减免等资助性政策还没有进行系统规划。三是缺乏精确的科学指导。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潜力,但前期投入大、跨度长、见效慢,缺乏系统设计,做大做强有难度。
  (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建轻管”。相对而言,农村文化经费少、设施差的问题还客观存在,有的村镇虽然建设了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但被占用现象普遍,使用率不高,“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经常处于闲置或关闭状态;有的地方文化设施老化,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群众使用需要;有的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书,缺少农民需要的种养技术、致富信息等实用书籍。此外,农村报刊大量闲置、电视时政新闻关注率不高、村村响喇叭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问题长期存在。
  (五)乡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一是农村文化活动“没有主力”。当前,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发生了急剧变化,老人、妇女、孩子居多,戏称为“386199”部队。文艺人才严重缺乏,在不少镇街,一些传统民间文艺,如舞龙表演,出现了懂的人舞不动,舞得动的不愿干的尴尬局面。二是文体队伍组织松散。队伍残缺不全,缺乏专业培训学习,知识技能老化,难以胜任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基层干部重视不够。认为文化工作是空的、虚的,不会做,不愿做,对文化建设常常是挂在口头,不愿实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
  三、对策举措
  针对目前永川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抓好工作。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在自治的前提和法治的约束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奋发向上。特别是要用好新乡贤、感动人物、身边好人等群众身边可学、可信、可敬的标杆,发挥其價值引领、精神激励、垂范乡里的重要作用。着力发挥美德感召作用,促进和睦相处。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等传统美德,大力培育优良家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着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乡规民约,有效治理农村“黄赌毒”、愚昧低俗、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营造淳朴乡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壮大文化产业。乡村不单纯是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应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乃至成为支柱产业。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加快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文化的粘合力量。就永川区而言,要用好农村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等稀缺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精细打造“乡村时光”文化旅游品牌,建成一批具有“山、水、田、园”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完善“滋味永川”APP功能,弘扬永川美食文化。着力做响做大产品品牌,创建“永川秀芽”驰名商标和“永川香珍”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豆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和一批田园综合体。
  (三)挖掘本土优秀文化。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优秀本土文化始终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乡村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留在农村。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和农村遗迹的保护力度,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留住乡愁记忆的文化符号。
  (四)美化生态环境。生态宜居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是当前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民生实事,是乡村振兴的硬指标。统筹推进文旅小镇、美丽乡村、文化大院、文明家庭建设,在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文化元素”“文化味道”。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趋势。坚定不移推进脏乱差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巩固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长效机制。统筹实施清水河道治理等工程,打好治污泥歼灭战,让群众共享山清水秀、人文浓郁的“美丽家园”。
  (五)强化文化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懂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文化队伍。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困境,配齐配强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专兼职工作人员。实施文化人才招聘工程,建立文化人才制度,统筹选拔优秀文化人才。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民间草根文化队伍建设,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健全完善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实施文化人才激励工程。
  作 者: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张 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引领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且有效驱动了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采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绿色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发展三系统的协同效应分析体系,测算三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协同发展水平,讨论东、中、西部以及全国三系统协调耦合和协同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其差异,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
期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而言,但对文化领域的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必须从基层出发,才能达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目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逐步多元化,群众诉求日益多样化,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镇街作为最低一级行政层级,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是社会治理的支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重庆市合川区盐井街道坚持党建领航,针对群众诉求复
期刊
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棚户区改造既是旧一轮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的起点,是城市有机更新代谢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千难万难,房屋征收最难”。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由于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经济利益突出、群众利益敏感,造成这项工作难度极大。多年来,“不拆迁群众盼拆迁,一旦拆迁群众对抗拆迁”的
期刊
自21世纪以来,各种社会关系逐渐走向电子化和扁平化。以博客、微博、各种搜索服务器(如百度等)、微信、facebook、网络购物等新型信息发布方式和云计算的不断涌现,导致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流动、传播和积累。它标示着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在高度信息化和关系扁平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利用新技术整合数据、传播知识、引导信息流动、展开师生教学互动,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其中之一就是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召开院坝会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好方法。切实发挥院坝会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解决信访问题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将院坝会开到群众心坎上。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全面不落地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
期刊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自2017年9月起,在重庆市教委的精心组织下,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吹响了巫溪县天元乡新华村(深度贫困村)职教扶贫的冲锋号,成立了党委书记挂帅的脱贫攻坚帮扶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新华村的对接帮扶工作。发动师生与市教委驻乡工作队代表们一起,深入新华村精准识别、精准调研,找准新华村致贫“观念陈旧、技术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穷根”,确定了学院“职教扶智+产业脱贫”的主攻方
期刊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期刊
一、党员责任区建设的历程  (一)探索实践阶段  党员责任区建设一直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三个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公司抓好党的建设的规定动作。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公司充分认识到党员责任区建设可以较好地将党建与公司的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并可以细化分解为可以测量、可考核、可评价的具体指标,真正实现公司党建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更为重要的是,在党员责任区的探索实践阶段,公司党总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大数据背景下,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发展情形、党的执政状况都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是要看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際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1]。虽然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理想缺失、信念不足、思想涣散、以权谋私、贪图享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