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课堂当中学会探究,勇于探究,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室里的“填鸭式”的教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试行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集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赏识教学于一体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地理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 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来看,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关键是学生,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互动探究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把充分的备课转变成学生上课前充分的预习。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预习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古语所说的“笨鸟先飞”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放羊式”的,而是要求教师预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开展,并且要告诉学生这些预习内容是要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和检查的。这样的预习才能保证学生预习的真实性、目的性和有效性。首先,如果预习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和检查,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要看什么,做什么,甚至遇到难懂的内容还会产生恐惧感和厌学的情绪。其次,如果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都没有关系,时间久了不仅会让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找一些平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一节时,结合2013年春节过后一些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让学生通过看时政杂志报纸或者询问父母等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①工业为什么会转移?②哪些工业发生了转移?③工业转移与工业集聚有什么关系?
由于我省地方民营中小企业众多,很多学生的家中就办厂,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小企业招工难已经成为最近一个时期比较普遍的现象,目前仍没能得到有效改观。首先,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不仅仅是工资在提高,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不依法缴纳三险一金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也增加了用人成本。其次,农民工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即使家乡的工资低一些。还有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升级,他们不愿从事普工工作。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荒,这也是导致东部地区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学生通过查阅一系列的网上资料、报刊资料以及预习,不但掌握了查找对自己有用资料的方法,也养成了认真阅读地理素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论是一些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重点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1.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显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要么是独立思考解决一些问题,要么是学生之间合作进行的问题式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教材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究,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新课程改革虽然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众多教师心里根深蒂固,教师们比较担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会影响课堂效率,或者会使课堂纪律变差,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这样就使得教师不敢放手,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大部分的课堂中还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为观众。当然,在白天和晚上大课时训练的前提下,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和讲解,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不会太差,甚至他们的学生在高考中还能名列前茅。但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到大学中继续深造,就会“倒下”或迷失方向,很多学生在大学中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或者为什么学习。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讲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下姿态,不能使自己高高在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当中。教师要学会扮演一个平等的角色,建立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良好学习气氛。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相互思考、彼此交流和探讨,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凸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商也得到了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常规,敢于挑战权威,学会批判地对待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材料,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和实用性最本质的表现。
2.教师主导作用的發挥
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满堂灌,也不能完全任由学生发挥。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但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却具有较大的选择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既要有探究价值,还要难易适度。太容易的探究内容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足够的动力;而内容太难则会使学生兴趣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对于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中所得出的答案或者提出的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见解,教师应在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保护他们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 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来看,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关键是学生,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不能为了互动探究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把充分的备课转变成学生上课前充分的预习。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预习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古语所说的“笨鸟先飞”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放羊式”的,而是要求教师预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开展,并且要告诉学生这些预习内容是要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和检查的。这样的预习才能保证学生预习的真实性、目的性和有效性。首先,如果预习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和检查,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要看什么,做什么,甚至遇到难懂的内容还会产生恐惧感和厌学的情绪。其次,如果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都没有关系,时间久了不仅会让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大打折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找一些平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讲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一节时,结合2013年春节过后一些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让学生通过看时政杂志报纸或者询问父母等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预习:①工业为什么会转移?②哪些工业发生了转移?③工业转移与工业集聚有什么关系?
由于我省地方民营中小企业众多,很多学生的家中就办厂,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小企业招工难已经成为最近一个时期比较普遍的现象,目前仍没能得到有效改观。首先,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不仅仅是工资在提高,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不依法缴纳三险一金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也增加了用人成本。其次,农民工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即使家乡的工资低一些。还有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升级,他们不愿从事普工工作。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荒,这也是导致东部地区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学生通过查阅一系列的网上资料、报刊资料以及预习,不但掌握了查找对自己有用资料的方法,也养成了认真阅读地理素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论是一些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重点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1.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显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要么是独立思考解决一些问题,要么是学生之间合作进行的问题式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教材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究,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知识的参与式活动。新课程改革虽然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众多教师心里根深蒂固,教师们比较担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会影响课堂效率,或者会使课堂纪律变差,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这样就使得教师不敢放手,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大部分的课堂中还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为观众。当然,在白天和晚上大课时训练的前提下,通过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和讲解,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不会太差,甚至他们的学生在高考中还能名列前茅。但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到大学中继续深造,就会“倒下”或迷失方向,很多学生在大学中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或者为什么学习。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现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讲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放下姿态,不能使自己高高在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当中。教师要学会扮演一个平等的角色,建立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良好学习气氛。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相互思考、彼此交流和探讨,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凸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商也得到了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常规,敢于挑战权威,学会批判地对待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材料,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和实用性最本质的表现。
2.教师主导作用的發挥
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满堂灌,也不能完全任由学生发挥。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但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却具有较大的选择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既要有探究价值,还要难易适度。太容易的探究内容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足够的动力;而内容太难则会使学生兴趣下降,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对于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中所得出的答案或者提出的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见解,教师应在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保护他们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