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一次冰雹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发生在葫芦岛的一次冰雹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500 hPa小槽东移、地面冷锋过境的过程中,高空槽前倾和高空冷中心、低层暖脊的配置导致葫芦岛市冰雹的发生;冰雹发生前CAPE积聚,并且冰雹发生在CAPE中心西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处;冰雹发生前最大上升速度区和水汽饱和区均位于0 ℃层上,促使过冷水滴碰并成雹块,垂直风切变的增大,激发了干盖的揭开,促进强对流暴发;雷达发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上可分析出有利于冰雹出现的条件。
  关键词 前倾槽;对流有效位能;垂直风切变;多普勒雷达;冰雹;辽宁葫芦岛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45-03
  冰雹是辽宁夏季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由于其具有破坏力大、突发性、局地性强等特点,给工农业、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部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冰雹虽然持续时间短,受灾面积较小,但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却很严重,重则使受灾区农业绝收,甚至影响人畜生命安全[1]。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辽宁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分析[2-3],统计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比较利于冰雹出现的天气形势,建立预报方法或分析出一些预报指标或着眼点;也有学者[4-5]从物理量分析角度对冰雹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冰雹天气的预报方法。近年来,多普勒雷达在业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雷达产品的冰雹短时预报研究也逐渐深入[6-10]。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西南部,东部、南部濒临渤海,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带,中部为丘陵区,而西部和北部则为燕山山脉和松岭山脉,有一些海拔超过1 000 m的山峰。这种地形分布使得夏季葫芦岛沿海地区空气湿润,山地对西来的冷空气产生的动力作用,常常在葫芦岛中部丘陵和沿海平原一带出现冰雹天气,给农业带来重大灾害。因此,研究冰雹的预报方法,对当地气象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应用的资料为高低空常规观测资料、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对此次冰雹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
  2 环流背景分析
  2.1 天气概况
  2014年6月18日午后葫芦岛地区先后2次遭受冰雹天气袭击:15:05—15:10兴城市城区出现冰雹天气;18:00,连山区西部乡镇再次出现冰雹。雹粒直径超过2 cm,2次冰雹造成市区多辆汽车损坏,约2 451 hm2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面积1 586 hm2,绝收面积905 hm2,受灾人口超过2.5万人,经济损失超过2 500万元。
  2.2 环流分析
  6月18日8:00的环流形势上,500 hPa中纬度地区在贝加尔湖以西和日本海上空存在2个槽,在之间的华北地区存在1个小槽,700 hPa上在华北地区也存在1条槽线与500 hPa的小槽对应,通过2个层次的对比发现700 hPa槽线的位置落后于500 hPa,说明在对流层中低层华北北部存在一个前倾槽;在地面上,辽宁北部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在辽西-陕北的低压带中存在一条冷锋。到14:00,500 hPa的小槽东移到华北地区东部,同时温度场上有一个位于华北北部和辽宁西北部、中心温度达到-14 ℃的冷中心与之配合,700 hPa槽线也东移,与500 hPa上的槽位置几乎重合,而850 hPa温度场上华北北部也存在一个温度脊,地面低压中心位置变动不大,仍位于辽宁北部,低压内的冷锋从辽宁西部穿过(图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500 hPa小槽东移、地面冷锋过境的过程中,高空槽前倾和高空冷中心、低层暖脊叠加的配置,非常利于大气对流运动的发展,是造成此次葫芦岛市冰雹天气发生的有利条件。
  3 物理量分析
  3.1 对流有效位能CAPE
  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是产生大冰雹的有利条件[15]。
  6月18日2:00对流有效位能CAPE大值区位于河北东部到山东北部,中心强度大于700 J/kg,位于河北东部;到8:00,大值区东移到渤海上,中心强度大于800 J/kg;到14:00(图2a),大值区继续东移,中心移到渤海海峡上,强度达到900 J/kg;到20:00(图2b),向东南方向移动到黄海上,辽西位于较弱的CAPE区。分析发现,14:00之前葫芦岛的CAPE值不断增加到600 J/kg,18:00冰雹发生后,不稳定能量被激发释放,CAPE值20:00下降到400 J/kg左右。
  从14:00和20:00 2个时次CAPE的分布来看,葫芦岛市一直位于中心北部梯度较大的位置,表明冰雹不是发生在CAPE大值中心,而是发生在中心西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处,这也与文献的结论一致[7]。
  3.2 相对湿度
  从葫芦岛附近格点121°E、41°N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剖面图(图3a)上可以看出,17日20:00开始对流层中高层相对湿度普遍达到了80%以上,但在18日8:00之前低层相对湿度较低,而近地层湿度在80%以上,表明在葫芦岛的上空低层存在一个干层覆盖,但由于在温度的垂直分布上低层没有逆温现象存在,因此这只是一个“干盖”,其导致气块在低层沿干绝热上升,使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增强;8:00前后低层湿度也开始增大,表明“干盖”渐渐被揭开,低层大气逐渐趋于饱和,到14:00葫芦岛上空整层大气基本都达到饱和;20:00中高层相对湿度急剧下降,中心降到了30%,而低层湿度进一步增加达到饱和,表明在中高层存在干空气平流、低层存在湿空气平流,造成不稳定层结,导致冰雹天气的发生。
  3.3 垂直速度和0 ℃高度
  通过121°E、41°N垂直速度和0℃的时间空间剖面图(图3b)的分析发现,在14:00之前葫芦岛上空以下沉运动为主,到14:00,对流层中低层450 hPa到650 hPa形成一个上升运动区,垂直速度达到-0.2 Pa/S,到20:00,葫芦岛上空的上升运动区又转为下沉运动。同时葫芦岛上空0 ℃等温线高度在700 hPa附近,在14:00之前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900位势米下降到2200位势米,到20:00又略有升高。从垂直速度和0℃高度的配置来看,最大上升运动区位于0℃等温线以上,从相对湿度场上看,同时次该区域相对湿度大于90%,空气非常饱和,因此该区域的水滴为过冷水滴,是产生冰雹的主要源地,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使雹胚与水滴不断碰并成大冰雹。   3.4 垂直风切变
  通过对14:00沿41°N的风场垂直剖面图(图4)的分析,可发现底层的锋面系统位于119°E附近,其东西两侧风向分别为SW和NW,其高空风速达36 m/s,为高空急流带;葫芦岛上空高层风速达30 m/s,而900 hPa到地面风速在2 m/s左右,高低空风速差超过20 m/s,表明午后葫芦岛上空存在明显垂直风切变。随着系统的东移,当锋面移到葫芦岛境内时,触发强对流天气,产生冰雹。因为有高空急流经过的地区垂直风切变一般都较大,且风切变的变化实际代表的是有效动能的变化,所以有效动能的增加,激发了低层干盖的揭开,引起高低层能量的交换,促进了强对流暴发。
  4 雷达反射率与径向速度分析
  从18日下午营口多普勒雷达站0.5°仰角的基本反射率上可以看到,18日下午,在辽西地区先后生成多个对流单体,并在高空西风的引导下向东移动。
  15:00前后有一个对流单体从葫芦岛地区中部经兴城市区东移到海上,在入海前该单体的强度不断增强,中心最大发射率达到60 dBz,给兴城市区带来冰雹,但由于该单体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此次冰雹的时间也较短。
  在16:44从朝阳市境内有一对流单体移入葫芦岛市连山区境内,并且强度不断增强,在18:00前后强度达到最强,开始出现冰雹。
  对18日18:09的各层仰角的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图5)进行分析,发现各个层次的反射率都较强。在0.5°仰角上,风暴中心最大反射率达到66 dBZ,也是所有层次中最大的,其高度在2.3 km左右,与0℃层高度一致;1.5°仰角上,最大反射率62 dBZ;2.4°仰角上最大反射率达到61 dBZ,并出现三体散射长钉TBSS,其高度在6.5 km左右,与450 hPa的高度一致,超过-20 ℃层(500 hPa附近)的高度,表明在 -20 ℃层以上也存在明显的强回波中心;3.4°仰角上的最大回波强度为58 dBZ。
  从同时刻的径向速度图上可以看出,在0.5°仰角上,风暴中心处存在一个气旋式辐合,到1.5°和2.4°仰角上辐合仍存在,但范围和强度均较弱,到3.4°仰角上已不存在辐合,在葫芦岛上空存在一条明显的西风急流,表明该存在辐散。综上,此次过程的辐合发展到6 km(450 hPa)的高度,在8 km附近(350 hPa)存在辐散,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以及低层存在中气旋是冰雹形成的极有利条件。
  5 结论
  此次冰雹过程发生在500 hPa小槽东移、地面冷锋过境的过程中,高空槽前倾和高空冷中心、低层暖脊的配置,是造成葫芦岛市冰雹发生的有利条件。
  冰雹发生前葫芦岛对流有效位能CAPE积聚,冰雹过后CAPE下降,并且冰雹发生在CAPE中心西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处。冰雹发生前最大上升速度区和水汽饱和区均位于0 ℃层上,促使过冷水滴碰并成雹块。垂直风切变的增大,激发了干盖的揭开,促进强对流爆发。
  雷达发射率因子图上存在三体散射长钉TBSS,-20 ℃层上存在强回波,径向速度图上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低层存在中气旋,这些都是冰雹形成的极有利条件[11]。 6 参考文献
  [1] 王华,孙继松,李津.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7,33(2):49-56.
  [2] 陈传雷,吴晓峰,孙晓巍,等.辽宁省强对流性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3):27-33.
  [3] 刘晓梅,李晶,戴萍,等.1951—2008年辽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5):24-26.
  [4] 孙莹,寿绍文,沈新勇,等.广西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形成机制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3):677-685.
  [5] 闵晶晶,刘还珠,曹晓钟,等.天津“6.25”大冰雹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5):525-536.
  [6] 廖玉芳,俞小鼎,郭庆.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3,14(6):656-662.
  [7] 闵晶晶,刘还珠,曹晓钟,等.天津“6.25”大冰雹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5):525-536.
  [8] 廖玉芳,俞小鼎,郭庆.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3,14(6):656-662.
  [9] 张腾飞,段旭,鲁亚斌,等.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6,25(3):531-538.
  [10] 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145-155.
  [11] 卢雪勤.冰雹形成原理和观测方法[J].广西气象,2006(3):75.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抚顺自动站观测资料,从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等方面对抚顺地区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稳定性降水为主,高温高湿不稳定形势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因子;充足的水汽源、良好水汽输送带的建立以及水汽辐合大值区的形成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连续性降水;物理量;诊断分析;辽宁抚顺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开展“藕—泥鳅—牛蛙—猪粪”种养结合高效循环利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塘藕、泥鳅、牛蛙销售收入合计459 678.8元,总成本179 960元,总利润279 718.8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2.55,平均收入245 818元/hm2,利润149 582.2元/hm2,远远高于一般种植模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藕;泥鳅;牛蛙;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45.1;S966.4
摘要 两季高粱是利用头季高粱收割后再蓄留一季高粱的连作栽培模式。介绍了两季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改变耕作制度、搞好头季健身栽培、再生高梁蓄留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指导两季高粱的栽培。  关键词 两季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四川富顺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0-0038-01  两季高粱是利用头季高粱收割后再蓄留一季高粱的连
摘要 通过对小麦不同施氮量、不同时期的光谱观察和苗情考察,验证差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敏感性,建立本地化应用模型,为在小麦生产上应用光谱监测调控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光谱监测调控技术;小麦;应用;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93-03  Abstract Through the sp
摘要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出提高糯稻生产水平的技术措施,形成一套糯稻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经验,供糯稻种植参考。  关键词 糯稻;产业发展;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05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糯米的需求逐年上升,糯米生产已经成为中国粮食生产中不容忽视的产业。达州市是一个农业大
摘要 简要分析了第2代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在东北夏季累计降水量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模式数据与观测值空间分布较一致,数值较观测值偏小,波动程度低。辽宁地区夏季累计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模式与观测结果相关性较高,东北中部地区较差。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准确率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季节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夏季降水;预测能力;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P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近年来,农村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共存、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叠加等,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此,加强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泉州为例,在介绍泉州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的目标及重要性,提出了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型;农村环境建设;现状;对策;福建泉州  中
摘要 总结了碧玉香葡萄露地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特性、栽植、架式选择、土肥水管理、枝梢管理、花果管理、育苗、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其在辽宁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碧玉香;露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02-02  近年来,葡萄在我国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碧玉香葡萄以其卓越的品质、超群的抗性、非
摘要 利用新宾气象观测站1959—2013年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新宾站近55年气候变化特征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6 ℃/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1990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新宾站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降水量的波动性显著。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
摘要 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5年3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结合宛芝16的特征特性,综述了宛芝16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芝麻;新品种;宛芝16;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