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法的精髓,落实到教学上,就要做到“面向全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只有把“面向全体”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上。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助于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
一、了解学生,把准认知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实际认知基础,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平等对待,活动机会均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学生处于教师视野的盲区,让人人都学习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制约,有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促进人人参与的较好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小组成员,一般说来,好中差要全面兼顾,人数以4-6人为宜;其次,要做好小组合作的举例示范,说明小组合作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再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注意纠正小组合作时的不良现象。良好的小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减轻教师的负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共同参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巩固和深化,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良好发展;学困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亦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起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中等生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情境下,引发起自我观点与别人观点的碰撞,常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更加理性和智慧。这样的小组合作能真正地“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留有余地,给予学生适当思维时间
1.留给预习时间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课始预习,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揣摩老师讲课的方式,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
2.留给思考时间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抛出问题后就希望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而反应较快的总是优秀学生,他们在学困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便能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老师误以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所回答的问题,于是接着进行下一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失去了自信心,落下了跟班前进的步伐,差距无形中扩大了。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因此,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思,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静思不是冷场,而是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
3.留有作业有时间
有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设计,上课时满堂灌,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完成。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作业马虎了事,效率低。教师应该把作业设计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了中学、在在互助中学,在师生心灵互相碰撞中学,共同促进。
四、关爱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
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要像关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孩子对爱的直觉是很灵敏的,他们能直接地感受到老师对他是否亲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与教师充满友善的交往中,定会激发起他们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难易有别,分层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上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作出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优秀生和中等生对于基础题的课堂提问的反应是最积极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困生思考回答,促进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提高题的提问,教师要上下兼顾,主要让中等生回答,促进他们的发展;综合应用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勉为其难的,教师要舍得放下包袱,让优秀生做主,让中等生跳一跳。优秀生回答了高难度的问题后,可以让中等生进行复述;中等生解决了提高题后可以让学困生进行复述,同样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关注弱势,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照
上面所述几点,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关注弱势男童和女童为基本理念的,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師还要给予学困生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调整好座位,让学困生突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管不住自己,学习习惯差,如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做小动作等。将他们坐在教室的前面中间位置,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有效参与。有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效率。同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优秀生是不缺鲜花和掌声的,学困生才是真正需要关怀的群体。教师要把更多的关爱留给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发现优点和进步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表扬能使他们树立自信,拥抱灿烂的阳光。课堂上,老师要将目光洒向学困生,他们坐得端正时,给予表扬;他们听得认真时,给予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响亮时,给予表扬。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就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总之,只有真心的关爱、了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难易程度给予适度的照顾、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时空、极大地关注弱势男童和女童,我们的课堂将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的课堂。
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地苏镇赞字小学 韦灵玲
一、了解学生,把准认知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实际认知基础,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平等对待,活动机会均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学生处于教师视野的盲区,让人人都学习必需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制约,有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小组合作学习便是一种促进人人参与的较好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小组成员,一般说来,好中差要全面兼顾,人数以4-6人为宜;其次,要做好小组合作的举例示范,说明小组合作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再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注意纠正小组合作时的不良现象。良好的小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减轻教师的负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共同参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巩固和深化,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良好发展;学困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亦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起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中等生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情境下,引发起自我观点与别人观点的碰撞,常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更加理性和智慧。这样的小组合作能真正地“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留有余地,给予学生适当思维时间
1.留给预习时间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课始预习,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揣摩老师讲课的方式,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
2.留给思考时间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抛出问题后就希望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而反应较快的总是优秀学生,他们在学困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便能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老师误以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所回答的问题,于是接着进行下一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失去了自信心,落下了跟班前进的步伐,差距无形中扩大了。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因此,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思,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静思不是冷场,而是数学思维的良好品质。
3.留有作业有时间
有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设计,上课时满堂灌,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完成。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作业马虎了事,效率低。教师应该把作业设计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了中学、在在互助中学,在师生心灵互相碰撞中学,共同促进。
四、关爱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
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要像关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孩子对爱的直觉是很灵敏的,他们能直接地感受到老师对他是否亲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与教师充满友善的交往中,定会激发起他们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难易有别,分层设计
学生在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上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作出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优秀生和中等生对于基础题的课堂提问的反应是最积极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困生思考回答,促进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提高题的提问,教师要上下兼顾,主要让中等生回答,促进他们的发展;综合应用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勉为其难的,教师要舍得放下包袱,让优秀生做主,让中等生跳一跳。优秀生回答了高难度的问题后,可以让中等生进行复述;中等生解决了提高题后可以让学困生进行复述,同样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关注弱势,给予学困生特别的关照
上面所述几点,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关注弱势男童和女童为基本理念的,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師还要给予学困生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调整好座位,让学困生突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困生之所以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管不住自己,学习习惯差,如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做小动作等。将他们坐在教室的前面中间位置,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有效参与。有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效率。同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优秀生是不缺鲜花和掌声的,学困生才是真正需要关怀的群体。教师要把更多的关爱留给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发现优点和进步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表扬能使他们树立自信,拥抱灿烂的阳光。课堂上,老师要将目光洒向学困生,他们坐得端正时,给予表扬;他们听得认真时,给予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响亮时,给予表扬。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就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总之,只有真心的关爱、了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难易程度给予适度的照顾、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时空、极大地关注弱势男童和女童,我们的课堂将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和谐的课堂。
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地苏镇赞字小学 韦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