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呈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要使议论文论证深刻有力,需要充实的论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中就有“论据充实”的要求。论据的选用反映出考生知识面的宽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篇议论文的质量。
  一、论据选择
  (一)选择论据必须贴切
  在议论文写作中,在选择论据时,首先考虑的是我们所选择的论据是否贴切。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必须“贴近”话题或论点,根据话题或论点的需要去确定论据的选择角度和详略。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对论据进行剪辑。每则事实材料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它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合理剪辑,保留材料中与中心论点有关系的,精练表述而又突出要点,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理,论证观点。
  (二)去粗取精,选择典型论据
  用来证明观点的论据有时是很多的,考生应选择最具典型性、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常见考生用“听说”“相传”“小明”“A君”等这类词引出论据。更有甚者,有同学喜欢用动植物作论据使用,这些方法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适宜做论据使用。议论文的论据,必须是真人真事,最好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被证明是确切无误的事例。
  (三)关注现实,选择新颖论据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论据新颖是说材料具有时代感,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它能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使用论据要在“新”字上下工夫,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养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多积累素材。如果选用的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老生常谈的材料,难免会给人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感觉。
  二、论据呈现
  摆事实讲道路理是议论文中论据呈现的最基本的方式。在高考作文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单讲道理和只列事实都是行不通的,我们建议考生必须要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使用。
  (一)写好单例论证段
  所谓单例论证段,就是在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某个段落中,只用一个事实来论证论点。这是议论文论证段最基本的论证手段。
  (二)学会集中用例
  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不要只满足于会写单例论证段,还要有意识地尝试写多例论证段,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在“发展等级”中取得更好的分数。
  (三)注意对论据进行分析
  摆事实只是论据呈的基本手段,讲道理才是议论的最终目的。论据使用应注意事理分析,使论据与观点密切结合起来。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开掘论证深度的关键。分析论据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设、问分析法。
  1、假设分析法。
  所谓假设分析法,就是在举完事实之后,用假设的方法对事实进行分析,以沟通事实和论点的关系。
  2、因果分析法
  所谓因果分析法就是在摆完事实之后,对事实进行因果分析,以沟通材料和观点的关系。例如作家胡绳在《想和做》中写道: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胡绳在举完“学游泳”这个事实之后,就是采用因果分析法来沟通学游泳与“想和做”的关系,论证观点的。
  3、设问分析法
  所谓设问分析法,就是在摆完事实之后,对事实进行设问分析,以沟通事实与观点的关系。
  议论文是高考考生写作的主流,在每年的高考中,大约有80%的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论据的选择和呈现,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一鸣惊人写出令人惊叹的作文,从而决胜高考。
其他文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言学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学生却往往对习作缺乏兴趣,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任,教师必须多下工夫,改变学生写作由“要我写”为“我要写”。主要
期刊
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尤其是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看不懂。我结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分析,问题比较突出的,当属文言文翻译。 同学们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法基础薄弱,不会分析句子结构。由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了语法教学,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有些学生拿到一个句子,甚至不能正确地划分出句子的主干。而文言文的翻译句子,也需要学生首先对句子的结构由一个正确的了解。但是
期刊
一、加强合作意识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
期刊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现在的课程设计要求有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讨,最后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指导。  但是,即便是同样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达成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这归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学习文本的文体特点,授课内容的难度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注重了学情。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针对这一点进行了反
期刊
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和练笔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神”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小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那么是否每篇课文都安排课堂练笔呢?当然不是,小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不能为练而练,关键是在于结合文本找到课内小练笔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一顿名副其实的“大餐”,它“味道十足,营养丰富”,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致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出现了语文课的“营养失衡,消化不良”的普遍现象,叫人痛心,令人担忧。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迸发火花,使其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乐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学生才能尽情享用,怡情养性,全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语文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着社会文明的精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
期刊
2016年高考将有更多的省份纳入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语文的这一改革,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也引起高三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恐慌。对付恐慌的有效方法,就是认真研究近五年高考试卷,准确把握命题方向,顺应变化,科学备考。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高考考试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命题权由不统到统的原因很多,但也是趋势使然。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高考考试命题要有利于推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近五年来的命题的确变化较大,“变”是进
期刊
《课程标准》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一名低段语文老师,如何抓住孩子好动,识字量少,表现欲强,想象丰富等这些特点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减少唱读、拖音,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用朗朗书声表达童真,童趣。前几天听学校一位老师上《小熊住山洞》,第二天我也上了《小熊住山洞》对这篇阅读课文有一些反思
期刊
色彩明丽的插图,浅显易懂的故事及富有童趣的练习,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初入学的儿童,让他们爱不释手,一遍遍翻阅,一行行认读。教材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实践,才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