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语时间范畴的多维度对比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映射人类的思维逻辑和心理定势。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差异,造成了汉俄民族不同的独具一格的时空观。本文对比分析汉俄语时间模型和时间成分在语篇中的功能,探讨汉俄语表达时间信息时,各自遵循的逻辑特点,以期推动对汉俄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时间范畴 对比研究 汉俄语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82-02
  人类对大千世界的认知以及受认知支配的行为活动总是处于时间和空间这两类基本范畴的框架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杨希正、Н.С. Семчинская,1995:56)最早对“时间”的研究见于物理学,该自然科学描述了时间的单项、直线、不可逆、无间断以及无止境等基本特征。(姜宏、赵爱国,2013:9)两种语言时间范畴的特点,反映了两种思维方式和生活图景。本文对比汉俄语时间模型的构筑和时间信息的功能,探讨汉俄语表达时间成素时凸显的逻辑特点。
  一、时间模型对比
  (一)容器模型
  时间是容器,将事件归入容器内外,将无边无际的抽象时间概念转化为易于被感知的具体物件:正月里、出伏、入冬等。俄语中的前置词凸显了时间的“容器”模型,例如:
  ①“Я и подул. В жизни так не ездил, как на этот раз!” ( Шолохов)
  ② За дождями наступила жара.
  例①以“в”表示在(我的)“生命”容器里“这样开车”是首次。例②“за 时间名词五格”将“жара”排除在“降雨过程”容器外部。
  (二)动体模型
  人类对于时间既有客观科学的理解,也存在主观感性的认识。人们总是将时间与箭、梭子、河流等动态、具体、可被感知的物体紧密联系,如: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似水流年、追溯历史。此外,时间信息还时常与诸如“走”“跑”“飞”“(到)来”“过(去)”等动词连用,彰显时间的动态特征,例如:
  ①Так и прошёл ещё год. (Тургенев)
  ② Снова наступила осень. (Шишкин)
  二、时间信息的功能
  (一)加确补充
  汉俄语在描述某一行为或事件的时间背景时通常会增补一些时间信息对前文所述时间进行加确补充。例如:他坐在桌前正在补写昨天,也就是1945年8月5日的日记。(大江健三郎)俄语如:
  ① А она уже не молодая, лет тридцать.(Чехов)
  ② Однажды вечером, кончив дневной сбор винограда. (Горький)
  例①、例②中“三十岁左右”是对前文 “不年轻了”的限制和进一步明确。例②“结束了白天摘葡萄的工作”是对前句“一天夜里”的阐述和补充说明。
  (二)衔接语篇
  确保行文结构紧凑、内容连贯是时间信息的又一重要功能。如:“就在这一年,也许是第二年吧,福州有了电灯公司。”(冰心)“三天过后,检点冒险生涯,感觉自己的胆子比以往大了一点。”(毕淑敏)“就在这一年”“三天过后”预设了前文时间背景的存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在上文中搜寻并辨识相关的时间信息,这一过程贯穿整个语篇。请看译例:
  ①И тут произошло великое. Грянул гром с небес. (М. Горький)
  ①Через четверть часа в отеле все кое-как пришло в порядок. (И.А. Бунин)
  “тут”和 “Через четверть часа”引导读者回到前文寻找对应的时间基点,作为语篇衔接的手段,使语篇保持连贯。
  (三)抒发情感
  时间信息具有多项功能,其作用不单纯是概括时间概念与称名时间单位,也是凸显说话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一类是极言时光之漫长:度日如年;另一类是强调光阴荏苒与转瞬即逝: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俄语里同样不乏利用时间信息抒发主观感受的例证:
  ①Время губить, не воротить.
  ② Время деньги даёт, а на деньги время не купишь.
  三、呈现时间的逻辑
  (一)意合与形合
  受汉语形态制约和民族思维影响,汉民族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成分在语言表述中位置的安排。Croft认为,语言结构是经验结构的外化体现,语言成分之间的线性排列次序反映人类的思维和认知顺序。如:潮起潮落、春花秋月、春种秋收等均凸显了语言与认知的联系机制。语序是汉语表达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语言单位之间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组合成篇,追求意合。俄语词形变化丰富,语序较汉语来说略为自由,语言单位的“体必鳞次”不如汉语明显,形合较为突出,翻译时采用移位法转换。例如:
  ① Мы поняли это только после того, как сдали экзамен.
  ② Я сел на пол, подложив под себя кулака. (Горький)
  (二)整体与个体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汉民族形(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成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学、绘画、雕塑等领域都受到了“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巨大作用。不同的哲学背景造成了汉民族注重整体和综合的思维方式,而俄罗斯民族更侧重个体思维。(陈洁、傅玲,2007:44)汉语在传递时间信息时通常遵循由大范围至小范围的排列顺序,而俄语与此相反:
  ①13 декабря 2017 года в Китае в четвертый раз отмечается День памяти жертв Нанькинской резни.
  译文:据悉,赛事将于2018年1月7日至11日在云南保山举行……
  ② Утром двадцать девятого июня приказывает мой майор везти его за город, в направлении Тросницы.(Шолохов)
  譯文:6月29日早晨,我的那个少校命令我把他送到城外,去特洛斯尼察方向。
  四、结语
  时间是一种蕴含丰富的存在。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都与时间成素交织在一起并在语言中显化。С. Булгаков认为,时间绝不是一种缺乏内容的形式,人赋予时间以深刻的内涵,人类是时间最早的度量者。(Крейдин,1997:139)时间范畴中的差异折射出了东西文化的本质差异。“一带一路”以语言和文化为依托,对比汉俄民族语言文化,对提高翻译质量、减少语言壁垒、确保战略的顺利推进都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Крейдин Г.Е. Время сквозь призму временных предлогов[M].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Язык и время.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ндрик. 1997.
  [2]陈洁,傅玲.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44-46.
  [3]姜宏,赵爱国.语言时间研究的文化认知视角[J]. 中国俄语教学,2013(3):9-13.
  [4]杨希正,Н.С. Семчинская.俄汉语中时间意义的周期性及线性特征[J].中国俄语教学,1995(1):56-58.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必要环节,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是当前大势所趋。新时代背景下,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深挖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与党性教育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奠基者.他同老师康有为一起,联合改良派,于19世纪末在古老的帝国,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维新变法运动,对启
摘要:在分析了民间标会性质的基础之上,探究民间标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通过建立健全标会服务平台和相应的备案登记制度,防控标会的风险,使民间标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正式民间融资组织;平台建设;备案登记  中图分类号: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2-0224-01  作者简介:王佳程(1993-),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浙江工业大学,本科,主
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在翻译时,为能反映原文的精神实质,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原意,除了掌握最基本的语言技巧外,还要了解并熟悉语言的文化背景,做适当的文
苗族(Hmong,蒙人)是中国的跨境民族之一。本文基于对东南亚各国蒙人社会交往状况的田野调查及相关资料,探讨了各国蒙人社会的交往格局、文化互动和民族关系的现代变迁。蒙人
2005年1月2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仪式,聘任尉天池教授为该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主持了聘任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将聘书授予尉天池教授.
以自称为标识的“怒人”关于自我的族群认知,从未被公开表达但与其族群的“被建构”过程平行相对.缅甸国家族群建构的结果与其族群“想象”的矛盾引发了“怒人”在族群身份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确立了国内公益诉讼。而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年的修改以来,已成为消费维权的重要替补手段。在公共利益保护的迫切要求下,其诉讼的内容和形式也成为解决“公地悲剧”的诉讼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消费公益诉讼请求权的相关规定的研究,探讨其对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和完善的启示。公益诉讼在中国的演变和发展是完善多元多层次消费维权法律体系的显著的标志。  关键词:消费公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