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先生曾说,他看过很多名片,名片上印着“国家一级演员”。余秋雨说他一直不明白,“国家”两个字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指自己属于官方?还是指自己经过“国家级”评选?但他到处打听,“国家”并没有设立过这样一个统一的评选机构。更奇怪的是,有“一级”必有“二级”,但那么多年来,他说他怎么从来未见过一张名片上印着“国家二级演员”?在北京余秋雨先生还见过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世界文艺界协会主席”。余先生调侃地说,这倒比较轻松,因为是“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审定他。用北京话说“蒙人”,也说叫“唬人”“镇人”,吓你一跳。
余秋雨先生有些少见多怪了。他说他曾经看过一张名片,名片上印着“副局级巡视员”,后面还有括号,括号里印着本单位没有正局级,余先生说,这个括号里就很有趣。其实名片里有趣的事多呢!
我见过一张名片,是位书记的,后面有6个身份:政治经济学博士,某大学客座教授,某党校名誉校长,某理事会会长,某基金会会长,美国某名牌大学交流学者。
有张名片上,又叫余秋雨先生笑后面的括号,余先生只见到一个括号就有些愠怒了,我见过6个括号的,其递上来的名片不由你不细看,大名之后赫然有6排凸印的美术字,后面用变形的仿宋体括着括号。晒其如下:高级工程师括号正教授级;经济学博士括号清华大学MBA高级班;某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括号学院首批特聘;某局常务副局长括号享受正局长待遇;某部某中心常务副主任括号主持工作;某部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括号主任为兼职。后面还有二排不带括号的,也着实有分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完名片真要好好看看这位身份不凡的“猛士”。
有一张名片,也着实让我“昏”,名字的下面除了让人已经习惯的头衔外,让我“晕菜”的是由几种外国文字组成,数一数,是5种外文,有英文、德文、法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与联合国用语保持一致。名片的主人似乎不介意地“显摆”:“没法子,经常出国,又不是去一个国家,这样比较方便些。”看着他那高傲劲,我心里说:“要是外交部长的名片难道还要印上78种外国主要文字啦?”
我有一张名片一直收藏着,十几年了,夹在笔记本里,看看挺有意思,术语叫“把玩”“上眼”。那是我当记者去下面采访时,稷山县县委通讯组组长栗铁龙递给我的,堪称名片中的“珍品”,不妨让人“上眼”,只是未经栗铁龙的同意,好在名片就是给人看的,想来老栗也不会怪我多事。
名片如下:栗铁龙,首席摄影记者(仅此一人),下面是中共山西省稷山县委通讯组“栗组长”。为什么把栗组长还用引号引起来呢?原来并非名正言顺,下面的7个括号就足以说明栗铁龙为什么把栗组长用引号引起来。当然这几行字是名片中没有的,是我用来说明的。名片上是这样印的:
刘合心任县委书记时(此人可任用)
尚平安任县委书记时(大家这样叫)
董金狮任县委书记时(研究未宣布)
现任县委书记雷郭堂(已答应解决)
运城地委书记黄有泉(曾多次催办)
省委政工书记刘泽民(让尽快落实)
下面是电话。背面是白板。老栗厉害,一张名片,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有些名片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还见过一位首席执行官的名片。那名片做得有文化,好像是仿照清光绪年间大臣的奏折制作的,拉开一页一页的。首页上除了首席执行官的一顶顶耀眼的桂冠之外,有一张首席执行官的凝视远方,仿佛正居庙堂则忧其民似的。彩色的,一看便知是专业摄影师的大作。镇住我的是二页三页,一抖落足有七八页,皆是这位首席执行官和中央及地方党政主要官员的合影。下面是烫金的小楷,某中央领导在视察工作之余,热情接见这位首席执行官,他和首长都笑得自然,灿烂,舒心,显得那么亲切,亲近,让人仰视,让人羡慕,让人对首席执行官刮目相看。首席执行官说得也实在,名片就是要给你个印象,让你别看过了就忘了,下次见面还得从头来,我举着他那像奏折似的图文并茂的大名片说:“深刻,深刻,太深刻了,简直就是过目不忘!”
还有更“雷人”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据说当时乔石同志去山西万荣县视察工作,在万荣县水泥厂考察时,厂长郭某递上自己的名片,乔石同志看了看,大概觉得挺有意思,就念出声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万荣县,二轻企业水泥厂,支部书记兼厂长。”郭厂长这张名片据说还得到乔石同志的表扬,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还见过一张名片,那上面印的都是“实职”,让人仰视:某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教工委书记,教改中心主任,教理事会主席,教育巡视组组长,纠风办主任。后面有三排小字,但都光耀刺眼:经济学博士、政治学博士、人文社会学博士。三顶博士冠,巍峨高耸,不服不行,敬酒都得两只手端杯。突然想起杨玉环杨贵妃她哥杨国忠来,唐朝时名片已经相当流行,杨国忠本兼职一共47项,且都是实职不用带括号,不知杨宰相的名片是怎么制作的?
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名片在三国时期。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名片也简单也实用也好写也好记:“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阳朱然再拜。”朱然不但把他所有的职务封位都写上了,而且还有籍贯,丹阳人士也。有点像身份证,实际上可能是最早的身份证。
辛亥革命百年祭刚过去,孙中山先生就曾因递名片惹出一段精彩的故事来。
清光绪末年,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孙中山曾赴总督衙门求见。按规矩递进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反过来正过去看学者孙文的名片,名字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衔一爵,平头百姓,白板无官。竟然敢和他这个当朝一品大员、总督大帅称兄道弟,太不知天高地厚,于是随手在孙中山名片上写了两行字:“持二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亦在名片上回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胡适先生是中国获博士学位最多的大家,头上的中外博士冠有32顶之多,此外还身兼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国全权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各种官衔达30多顶,又是中外公认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但胡适先生的名片上只有一个衔:学者胡适。
余秋雨先生有些少见多怪了。他说他曾经看过一张名片,名片上印着“副局级巡视员”,后面还有括号,括号里印着本单位没有正局级,余先生说,这个括号里就很有趣。其实名片里有趣的事多呢!
我见过一张名片,是位书记的,后面有6个身份:政治经济学博士,某大学客座教授,某党校名誉校长,某理事会会长,某基金会会长,美国某名牌大学交流学者。
有张名片上,又叫余秋雨先生笑后面的括号,余先生只见到一个括号就有些愠怒了,我见过6个括号的,其递上来的名片不由你不细看,大名之后赫然有6排凸印的美术字,后面用变形的仿宋体括着括号。晒其如下:高级工程师括号正教授级;经济学博士括号清华大学MBA高级班;某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括号学院首批特聘;某局常务副局长括号享受正局长待遇;某部某中心常务副主任括号主持工作;某部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括号主任为兼职。后面还有二排不带括号的,也着实有分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完名片真要好好看看这位身份不凡的“猛士”。
有一张名片,也着实让我“昏”,名字的下面除了让人已经习惯的头衔外,让我“晕菜”的是由几种外国文字组成,数一数,是5种外文,有英文、德文、法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与联合国用语保持一致。名片的主人似乎不介意地“显摆”:“没法子,经常出国,又不是去一个国家,这样比较方便些。”看着他那高傲劲,我心里说:“要是外交部长的名片难道还要印上78种外国主要文字啦?”
我有一张名片一直收藏着,十几年了,夹在笔记本里,看看挺有意思,术语叫“把玩”“上眼”。那是我当记者去下面采访时,稷山县县委通讯组组长栗铁龙递给我的,堪称名片中的“珍品”,不妨让人“上眼”,只是未经栗铁龙的同意,好在名片就是给人看的,想来老栗也不会怪我多事。
名片如下:栗铁龙,首席摄影记者(仅此一人),下面是中共山西省稷山县委通讯组“栗组长”。为什么把栗组长还用引号引起来呢?原来并非名正言顺,下面的7个括号就足以说明栗铁龙为什么把栗组长用引号引起来。当然这几行字是名片中没有的,是我用来说明的。名片上是这样印的:
刘合心任县委书记时(此人可任用)
尚平安任县委书记时(大家这样叫)
董金狮任县委书记时(研究未宣布)
现任县委书记雷郭堂(已答应解决)
运城地委书记黄有泉(曾多次催办)
省委政工书记刘泽民(让尽快落实)
下面是电话。背面是白板。老栗厉害,一张名片,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有些名片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还见过一位首席执行官的名片。那名片做得有文化,好像是仿照清光绪年间大臣的奏折制作的,拉开一页一页的。首页上除了首席执行官的一顶顶耀眼的桂冠之外,有一张首席执行官的凝视远方,仿佛正居庙堂则忧其民似的。彩色的,一看便知是专业摄影师的大作。镇住我的是二页三页,一抖落足有七八页,皆是这位首席执行官和中央及地方党政主要官员的合影。下面是烫金的小楷,某中央领导在视察工作之余,热情接见这位首席执行官,他和首长都笑得自然,灿烂,舒心,显得那么亲切,亲近,让人仰视,让人羡慕,让人对首席执行官刮目相看。首席执行官说得也实在,名片就是要给你个印象,让你别看过了就忘了,下次见面还得从头来,我举着他那像奏折似的图文并茂的大名片说:“深刻,深刻,太深刻了,简直就是过目不忘!”
还有更“雷人”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据说当时乔石同志去山西万荣县视察工作,在万荣县水泥厂考察时,厂长郭某递上自己的名片,乔石同志看了看,大概觉得挺有意思,就念出声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万荣县,二轻企业水泥厂,支部书记兼厂长。”郭厂长这张名片据说还得到乔石同志的表扬,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还见过一张名片,那上面印的都是“实职”,让人仰视:某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教工委书记,教改中心主任,教理事会主席,教育巡视组组长,纠风办主任。后面有三排小字,但都光耀刺眼:经济学博士、政治学博士、人文社会学博士。三顶博士冠,巍峨高耸,不服不行,敬酒都得两只手端杯。突然想起杨玉环杨贵妃她哥杨国忠来,唐朝时名片已经相当流行,杨国忠本兼职一共47项,且都是实职不用带括号,不知杨宰相的名片是怎么制作的?
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名片在三国时期。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名片也简单也实用也好写也好记:“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阳朱然再拜。”朱然不但把他所有的职务封位都写上了,而且还有籍贯,丹阳人士也。有点像身份证,实际上可能是最早的身份证。
辛亥革命百年祭刚过去,孙中山先生就曾因递名片惹出一段精彩的故事来。
清光绪末年,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孙中山曾赴总督衙门求见。按规矩递进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反过来正过去看学者孙文的名片,名字上光秃秃的没有一衔一爵,平头百姓,白板无官。竟然敢和他这个当朝一品大员、总督大帅称兄道弟,太不知天高地厚,于是随手在孙中山名片上写了两行字:“持二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亦在名片上回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胡适先生是中国获博士学位最多的大家,头上的中外博士冠有32顶之多,此外还身兼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国全权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各种官衔达30多顶,又是中外公认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但胡适先生的名片上只有一个衔:学者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