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茅仙洞文化的三个层级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本人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探究,对茅仙洞文化的外层、中层和里层这三个层面,进行了梳理。本文就是介绍梳理的结果及初步思路。
  关键词:茅仙洞文化外层中层里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33-01
  
  1 茅仙洞简介
  在淮河中游、八公山脉的西北处,有一山峰,名叫双峰山;而在双峰山的南侧峭崖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名叫茅仙洞。作为一个天然石洞,目前还无法考证它形成于什么时期,孤立地看,它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单一的。但是,茅仙洞与它周边的山川形貌是一体的,与它周边的人文历史景观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采用联系的方法和整体的视角,考察茅仙洞,那么,它的文化,就自然而然地丰富和厚重了,当然,也会稍显驳杂,让人难以获得要领,分不清条理。
  
  2 茅仙洞的外层文化,主要是与古洞相联系的山川形貌和建筑群落,以及各种相关的物质符号
  2.1 自然风光
  由于茅仙洞位于南侧峭崖上,其险峻自不待说,而一个最不应忽略的事实是,它的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八公山脉,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淮北平原,脚下便是默默流动着的古老淮河。淮河依山而行,南北西东婉转周折,在它本身成为一大景观的同时,也把山脉、平原与河流挽在了一起,使大自然在这里构建了既相互联系又界线分明的形貌特征。
  2.2 建筑文化
  寺观,如清天观(即硖石寺)、香山寺;屋宇,如大殿、居室等等,都是按照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理念设计建成的。其中,清天观原为唐代建筑,经过明、清两代的修缮与改造,保存至今,原名硖石寺,1934年改为现在的名称。
  2.3 各种相关历史遗迹展示出的文化
  在茅仙洞及其周围15公里范围内,目前已经勘明的历史人文景观多达近百处,如刘安墓、古丹井、寿塘关、寿州古城、慰农亭、硖山口、黑龙潭等,还有众多的雕塑、石刻、吟咏、题记等都是茅仙洞的文化符号。
  上述三个方面,是茅仙洞文化的物质层面,处于最外层,是每一个旅游观光者身临其境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茅仙洞文化主要就是通过这一层得到保存和传播的。
  3 茅仙洞文化的中间层,主要形态是宗教和庙会
  3.1 佛道合一的宗教活动持续了2000余年
  茅仙洞的宗教活动发轫于西汉宣帝时期。根据《清·凤台县志》记载,宣帝地节年间,即公元前69年至66年期间,道家鼻祖、老庄学派的忠实信徒、陕西邠州居士茅盈,云游到此,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宝地,便以洞为庐而沉心修行。其后,他的弟弟茅固、茅衷也相携到此,与兄共同修行。此后历代香火缭绕,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在修行期间首建硖石寺,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各达40余年,从清末起,由道教全真派住持至今,因此,茅仙洞现为我国最早的佛道并修寺院,安徽省三大道教圣地之一。
  3.2 自发形成的民间大型庙会
  庙会文化在沿淮地区极为普遍,大多分布于乡镇的集市,至于起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考证,而这一由宗教活动引申出来的民间庙会,已经演变成为以集市贸易和文化集会为主的民间活动,使庙会失去了本意,而茅仙洞庙会至今依然保存了纯朴的古风。
  它有如下三个特点,特点之一,它每年的庙会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是春会,从农历二月十九,即观世音菩萨的诞生日开始,一共3天;第二次是秋会,农历七月三十,即地藏王菩萨的诞生日。特点之二,无需任何人出面进行组织联络而自发参加庙会的香客极为众多,春会首日就可达到10万人,虽以凤台、寿县、颍上等县的香客为主,但淮南、蚌埠、亳州、阜阳、六安、合肥等市的香客也远道而来,可以万计。特点之三,每在会期,除了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服务外,没有集市贸易活动,除了香客还是香客。他们在领略山川景物、历史遗存、宗教文化的同时,一般都会敬香膜拜,祈求神明保佑、消灾、赐福。在茅仙洞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农村,村民们一般在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就敲锣打鼓,结伴上山敬香膜拜、还愿祈福。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茅仙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宗教活动,经过逐渐延伸而形成的民间庙会,才是茅仙洞文化体系中最活跃的部分;第二,从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宗教活动,再到民间庙会,铸就了一根稳固的链条,基本没有因为时代的流转而断裂,比如说,战火没能烧断这根链条,商业活动也没能腐蚀这根链条。这是茅仙洞中层文化的显著特质。
  
  4 茅仙洞文化的最里层,即核心层,是包容和探求的文化精神。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
  (1)茅仙洞风景区融合群山、河川、平原于一体,同时处于淮河中游,历来是水上交通的一大中枢;又处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过渡地带,为南北之必经,因此,历来是人员和物资的荟萃之地,当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能领略到淝水之战古战场的地理形势,也还能找到赵匡胤受困于南唐的历史遗迹。这是包容精神形成的地理因素。
  (2)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淮河,开凿了峡山口,使浩浩洪水下泄入海的故事,至今传讲不衰。淮南王刘安招揽天下贤才修道、炼丹、做学问,其成就非同凡响,最著名的就是编著了集道家学说大成的《淮南子》一书;虽然炼丹未成,却发明了豆腐,体现了探求自然与生命、社会与人生奥秘的追求精神。而与刘安处于同一时代的茅氏三兄弟的修炼,也同样是基于对人生和社会理想的探求,茅盈更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他们乐善好施,行医治病,普及文化,积极有为,名传江淮。历史曾在这里演绎了包容和探求精神。
  (3)在茅仙洞2000余年的宗教活动中,佛与道或更迭,或并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宗教文化大观。求真和有为,是历代僧、道的追求,历代住持者,不论僧、道,都对寺院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最终将寺院更名为“清天观”,也可见其追求有为人生和社会清明、风尚淳樸的智慧所在;清末以来进入到道教全真派时期,更可见修行者虔诚于教义的赤诚心志,呈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是不为而是有为。
  
  5 结语
  综观茅仙洞文化的三个层面,各有其特点,外层丰富,多姿多彩;中间层博大厚重,且具有很强的稳固性,惟其稳固而最为活跃;至于最里层的包容与追求精神,才是茅仙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原动力。茅仙洞文化中包容与探求精神,与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体的,也与改革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相合拍,因此,茅仙洞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问题。污水处理项目的效益影响分析,应重点关注6个方面的内容。合理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效益影响分析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49-01    1概述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尤其是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vision recognition process and finds out that human recognizes objects not by their isolated features, but by their main difference featu
定位车是煤码头、电厂翻车机系统火车车皮牵引的大型专用设备。文中结合秦皇岛港煤四期翻车机系统改造工程,对定位车驱动基础优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满足其长期高效稳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民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民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有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
Implementing QoS, one of the eternal research subjects, on Internet has been attracting a lot of attentions although several schemes are already available. This
A QoS-aware input-queued scheduling algorithm, called Smallest Timestamp First (STF), is proposed, which is improved upon iSLIP and can allocate bandwidth among
In this letter, a new moment method using helical segments is presented to model Normal Mode Helical Antenna (NMHA). Using this method, the NMHA can be modeled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桥式起重机专业委员会(简称桥机专委会)八届三次会员大会暨八届五次理事会于2015年5月24-26日在江西省宜春市隆重召开,会议由桥机专委会主办、江西特种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video coding system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and its rate control scheme over ATM networks. First, three dimensional wavelet transfo
Based on their "Theorem 2", an O(δ)-time algorithm of searching for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each pair of nodes in a double loop network was proposed by K.M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