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推动课堂前行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被普遍重视,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参与者,更应该是驱动者,是诸多学习活动的推动力量。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得到充分体现,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老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根据不同的学情,适时适地适度地让学生真正迸发出驱动力,在对话中交流,在互动中生成。
   关键词 学生;推动;生成;课堂
   在2020年12月盐城市初中质量提升研讨活动中,观摩课《〈西游记〉人物篇》执教老师在导入课堂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然后开火车式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孙悟空。特级教师樊智涛老师进行了精准点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樊老师指出,这个环节要调整,如果提问唐僧师徒中你最喜欢谁,只要班级同学举手统计即可。让学生讲自己最喜欢的人物,一定要让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的原生态的感受。在课堂之初,老师通过学生分享了解阅读的情况,对课堂的学习目标作修正,使得课堂更有效。
   一、重视学生原初感受
   学生驱动课堂,推动课堂前行,必须要重视阅读的原初感受。人们阅读的原初感受,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和各自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社会背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红楼梦》内容包罗万象,被称为“百科全书”,因为阅读的切入点不同,在众多的读者眼中产生了“一千个《红楼梦》”。显而易见,鲜明个人倾向的原初感受为文本多维解读提供了可能。
   仔细研读经典的课堂实录,就不难发现,钱梦龙先生、黄厚江老师、李仁甫老师等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原初感受。归纳起来,也不神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两个符号表示就是“?”和“!”。
   梳理学生的原初感受,肤浅和深刻、正确和错误、感性和理性共存。学生在预学的环节中,对文本就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这种感受是基于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必然会产生疑问和质疑,感叹和欣赏。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教者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挖掘预学资源,用好预学资源。将教学引擎交给学生,课堂就会变成学堂,让给学生物理上的空间和心理上的空间,顺势而教,激发出不可预约的敏感与顿悟。
   二、激发驱动力的条件
   学生能不能驱动课堂?很多老师有著这样的疑问,学生驱动课堂假如造成课堂涣散怎么办,学习成绩下降怎么办等等。其实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如果真实地让学生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老师把控全局,一切担心就显得多余了。那么,学生驱动力的产生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呢?
   首先是学生有内在的动力,有着主观积极的追求,倘若被动的,完成任务式的,真是挺令人揪心的事情。《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的精辟论述:“学习与动机是不可分割的,动机提供目标和方向,无目的的学习常常是无益的。”学生学习动力是否强烈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动机是否明确。学习动机是产生学习愿望的一种内部动力。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学习动力。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出于自尊的需要,一个人在一个集体要有一定的地位,有适当的位置,有存在感,被大多数周围的人,包括同学、老师、朋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学生的内在力量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的学生可能体育方面有天赋,他就特别喜欢运动,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的价值,这是在教育实践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同样的现象,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可能去做一份好看的手抄报。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做一份小小手抄报,自己命名一个富有诗意的报刊名字,分好栏目,取像样的栏目名。学生通过周末回家在网上搜集资料,做好版图设计,选用花纹特别用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甚至请父母帮忙参谋。周一的时候,我收上来的手抄报绝大多数符合要求,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很多。学生的自尊和价值得到了实现,内部驱动力就不再令人忧愁了,也不再是问题了。
   其次是外部力量的激发。外部力量的激发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离不开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兴趣点燃智慧的火花,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创新思维发展。另外,适当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不时地鼓励,增强正面的刺激作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由微不足道的收获感积累起大的成就感,老师和学生都实实在在地获得幸福感。我校为学生人手征订了一份《关心下一代周报》,按时发到学生手中,每周一份。以前都是扔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想起来了,一下子发好多份,一股脑儿塞给学生。有的学生偶尔看看消消遣,有的学生折叠起来放到了桌肚里“睡大觉”,有的学生随手乱丢不当一回事。我仔细研究了《关心下一代周报》,其实内容很是丰富,不但有热点时事介绍,还有一个专门展示学生作文的习作版。我把每次的习作版做成课件,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展示,鼓励学生写作文点评。我自己当场写作文评语作为示范,教会学生怎样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评价别人的作文,找好小的切入口,结合作文中的语句进行评价。并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点评投稿,当年就发表了四篇作文、三篇作文点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看报和写作点评的热情,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三、学生驱动课堂的方式
  传统的课堂启动模式一般是由教师把握,主动权牢牢控制在教师的手中。有的是开门见山直达主题,教师直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的是温故知新,通过复习提问已学习的知识,在旧知和新知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文。有的是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创造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我们不排斥这样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但是学生只是作为简单的接受者,思维被牵着鼻子走,主动性没有得到尽情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思维的深层次挖掘不到位。其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提问、探究、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不二法门,才是真正落实学生启动和驱动课堂的本义。具体在课堂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以下驱动课堂的方式。    1.分享与交流
   分享与交流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解决问题、梳理脉络,而且对于深入文本体验至关重要。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我读了这篇课文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理由是……”,或者是“我认为文中……地方写得特别好,原因是……”,有疑问时,可以这样表达,“我对文中的那一句话有疑问”“我觉得文中的景物描写多余”等等。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在课前就让同学分享阅读感受,有同学提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响晴,或者是宝地。直接提出了疑惑,老师不着急回答,而是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在课文中找根据。不难看出,课文开头运用对比,很自然地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而且从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来讲,紧紧扣住了济南的山和水,表现了温晴的特点。有同学分享了文章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比如说,阳光朗照下的山,有同学分析道,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老师可以趁机让同学找出,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些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并作赏析。学生的分享和交流在不断地推动课堂向前发展,学生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老师抓住时机,借助于生生互动巧妙地引导、点拨,课堂的效率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2.提问与讨论
   这儿的提问和讨论,都是在老师的组织下有意识的有效活动。不是老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来自于学习中的疑惑,来自于学习中的错误,来自于学习中的心得……
   提问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封闭的问题,二是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汇聚成问题群,提炼出有质量的主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要深入挖掘,使教学新鲜而有趣,充满吸引力。引导学生提出理解型问题,对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上升到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解释概括、归纳说明能力。教师善于因势组织,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讨论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回答和提问,要提高参与率,可以是师生一对一对话讨论,也可是集体讨论,同伴讨论。
   在学习写景散文《春》时,有同学在整体通读课文后,在分析“春草圖”“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时发现了端倪,在“春花图”中没有人物的活动,其他的几幅图画中都有人物活动的描写,是不是作者忽略了,还是有意不写的。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备课也不会备到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钻牛角尖,确实是没有具体写到人物的活动。春天的景色是美不胜收的,但是离不开人物的活动,人才是春天真正的主人,才是最美的风景线。这一段落运用了高低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等方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绘了春天百花竞放争春的景象,特别着力于色彩与香味的描绘,又通过具体的三种花与无名的各种野花相照应,进一步展示了春意的浓郁,暗含了人物的感受。老师也可以相机让学生为作者补充人物活动,可以模仿“春花图”,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的角度写景,也可以模仿“春雨图”写人物的具体表现。讨论充分,绝不走形式主义,不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问题产生于学习实践,并且在讨论和探究中得到有效解决。
   3.表态与辩论
   由学生启动课堂,表态主要表现为“汇学”,学生汇报预习中的困惑和欣赏部分,汇聚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甚至汇总学生学习的疑问。在此基础上逐个交流、探讨、辩论,彰显“生本”课堂的优势和特色。当学生思维被打开、被激活,当各种“意外”“陌生”的东西如涌泉一般出现,使课堂异常活跃。请看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的课例《金岳霖先生》:
  师:下面我们继续交流。你的问号是什么?你的惊叹号是什么?
  生1:我觉得,这篇散文有几个地方读起来显得多余。
  师:哪些地方?
  生2:比如第二段写金岳霖先生经常穿一件皮夹克,为什么特地多花费六行写闻一多先生曾穿过旧夹袍,有必要从皮夹克说开去吗?再比如,第八段写王浩的爱好、相貌和得到赠画,文字多达300字,这不是显得喧宾夺主吗?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文字究竟多余不多余。
  ……
  师:确实有道理。这是从上下文的语境来研究的,很好。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3:补充其他教授穿服装,是为了说明当时西南联大教授们往往特立独行,这样就揭示出金岳霖先生穿皮夹克的意味,从而让我们理解金岳霖先生特立独行的个性。
  师:你说的这个理由,老师也没有想到。大家看看他的理解符合语境吗?
  李老师顺承学生生成的问题,引出几个问号,看似漫不经心,但实则成竹在胸,将学生的思考带向深入,更激发出学生课堂思考的热情。学生依据文本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李老师保护了学生创造性的合理回答,像一个太极高手,牵引学生表态、争辩,启迪学生的智慧,来一场头脑风暴。
   4.朗读与议论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读诗歌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流露。设计多重朗读环节,可以从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开始,让学生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品味关键词,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朗读训练,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对作者、作品的情感态度的深度理解。
   最近听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是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整堂课只有在一开始请学生读了一遍。其余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分析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要知道,朗读和意象、情感并不冲突;在朗读中反而能够生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诗歌所呈现的画面;在朗读中,更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在读中展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更好地体悟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议论分为师生共同评价、生生同伴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当同学回答后,老师不急于点评,而是请同学谈看法,提出觉得准确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且阐明理由。“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诵读中展现旭日东升之景,在议论中层层辨析和领悟时序交替、新陈代谢的哲思。
   5.讲课与讨论
   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的讲堂,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积极应对回答问题。不排斥这种古已有之的课堂模式,因为优秀负责的老师精心备课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课堂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可以灵活机动地改变课堂的模式,基于学生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让学生在某一个环节走上讲台讲解和互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能讲好,学生会充分准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搜集资料,便于多向交流。会做的不一定会讲,能够讲清楚的,一定可以理解透彻。
   学生讲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准备整节课,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上课的重点和流程先在老师这儿过个关。也可以让学生讲解课堂中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知识点。比如讲解高尔基的《我的外祖母》,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的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可以让学生授课,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内容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内容详细分析,从课文中找依据,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在学习《蓝蓝的威尼斯》时,学生讲解“水城威尼斯到底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让学生组织教学,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独特在它的交通工具,瑰丽在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学生的讲,离不开老师的调控和指导,不时漫无目的地乱讲一通,老师及时点评、纠正,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落地生根。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的教學现场。学生能够驱动课堂,从课堂的导入,到过程的有序推进,再到课堂总结,学生的身影不时出现,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最起码有三十分钟是学生的活动。老师退到后幕,不是隐形人,是导演,是组织者和调控者,让师生的双主体效应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官有了直接的体验,情感有了多边的交流,思维有了多维的碰撞,知识有了渐进的内化。这样的“生本”课堂,是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真正实现了由学生推动课堂前行,真正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盐南高新区伍佑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与过去社会相比较,新时期的社会下,人们开始注重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以及时代要求下,城市的规划者要将人民对于城市的需求以及需要将城市管理设计重新规划,
我们用9种抗生素对过去几年中收集的金葡菌进行药敏试验。对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逐年明显上升;对4种以下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下降,而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率有所上升。
拱形骨架护坡对路基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往往片石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采取混凝土砌筑片石,可以达到强度和美观的要求。
摘 要 社会发展要求语文教育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渐渐向“放”发展: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环节要放。同时也要强调“收”的谨严,做到收放自如,体现在课堂节奏、小组合作、课堂引导三方面。   关键词 教学组织;放任;收放有度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
摘 要 多媒体在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广泛,可是在多媒体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偏误,针对这些偏误,我们如何有效地避免和进行纠正,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本文对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纠正措施。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开放性;引导性;互动性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多媒体教学也相应伴随着一些新的
根据“教学评相呼应”的命题艺术,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通过分析名著阅读“面向成长”“面向思维”“面向未来”的命题趋势,提出关注“精神素养”“文本核心”“关键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房屋施工及维修经验,分析了刚性屋面渗漏产生的机理及成因,并对屋面渗漏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与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无疑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形式,正引起教育
机械通气时以气管切开为最常用,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屏障被破坏,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通过对21例气管切开后头施机械通气的观察,采用气管内局部用抗生素和气管内灌洗方法。绿脓杆菌培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腹泻和创面感染5例报道烟台市毓璜顶医院苏兆兰,杨希谦,王臣玉,方云霞,于丽萍(烟台36400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于1887年由Frankland首次发现至今,陆续有本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Stople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