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让孩子动手学数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围绕“有效的动手操作”,从“创有效情境,动在兴趣需求中”“借感性材料,动在生活经验上”“明目标要求,动在有效引导下”“留知识空白,动在思维提升处”这四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孩子动手学数学。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由此可见,操作活动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动手操作才是有效的呢?下面笔者将结合一些案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 创有效情境,动在兴趣需求中
  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操作而操作,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操作的价值”,操作要站立在学生的兴趣、需求点上。情境创设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铺垫,而应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教学片断1:认识角
  师:现在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比大小,想一起来玩吗?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变一个比我的角更大的角。你是怎么把角变大的?变一个比我的角更小的角?
  生1:把两边叉开的大一些,角就变大了;把两边合拢些,角就变小了。
  同桌玩比角大小的游戏。
  【思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产生需求。片断1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角的大小,这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形式。
  二、 借感性材料,动在生活经验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切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数学经验,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片断2: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请看,这是挂衣架,竹篱笆,楼梯扶手。我们的这位新成员很害羞,它就藏在这些图中,你能找到它吗?请你在每幅图中分别描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谁想上台来指出你描的图形?
  生指出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沿着边指)
  总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虽然这些图形大小形状不一,但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宝贵资源。在片断2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三幅学生熟悉的生活图,启发学生通过描一描、指一指,抽象出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逐步将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经验,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的思想。
  三、 明目标要求,动在有效引导下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有效的操作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活动的有效引导,能确保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片断3:两位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不进位、不退位)
  师:要求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1:45 31=?(有疑惑,不确定答案)
  师:45 31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好伙伴——小棒和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那我该怎么操作呢?
  生2:我用小棒摆。先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再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最后看看是几。
  生3:我用计数器拨。先拨45,十位上拨四颗算珠,个位上拨5颗;再拨出31,十位上拨3颗,个位上拨1;最后合起来看看是几。
  学生操作交流。
  【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同时,我们绝不能放弃教师的作用。笔者认为在片断3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明确提出了操作的目的—计算45 31的结果;关注了操作方法的指导——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或拨一拨;重视操作结果的展示。
  四、 留知识空白,动在思维提升处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教师设计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动”,还需“思”。众所周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动”并不能永远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阶段,要逐步深化,往更具数学味,更有思维性,更有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教学片断4: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请大家拿出正方形纸,把正方形纸的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用彩笔涂出其中的一份,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生: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师总结:像这样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教学片断5: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吗?并给其中的一份涂色上颜色,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展示不同的涂色方法(涂成了三角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
  师:大家涂色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总结:虽然大家的涂色部分不同,但只要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思考】這两个教学片断都是动手操作认识四分之一,环节一样、教具一样,但操作的要求却不同,而正是这个不同带动了整个教学环节包括学生的反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思维等的不同。在片断4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与机会,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仅限于对分数的机械理解与运用。而在第二位老师开放式的操作要求下,学生成了“探究者”,用正方形变换出不同的花样,创造性表示出四分之一。
  “教学做合一”,“做”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脑并用,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结合生活经验,有效引导学生“动”中学数学,凸显数学思维性。让智慧的火花在指尖绽放!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2011.
  [4]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
  [5]张奠宙.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揭示数学思想本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11),20.
  [6]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陈幼美.提高小学数学东说操作活动有效性的思考[EB/OL].
  作者简介:
  徐洁,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高中数学教学呈现出显著发展趋势。在新时期数学课堂上,师生角色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不再是数学课堂的核心,相反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获得显著提升。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应加强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完成相关数学课堂探究活动,从而数学课堂更加高效。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家长的重视,新的教育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一、 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教育现状  (一) 教师陈旧的教育价值观,老套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理趣”是审美的视角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事倍功半”的审美教学,转而以“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趣”生“情”,由“情”入“美”,追寻数学理趣,培养数
艺术设计教育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现代教育综合的、交叉的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既要有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也要有共同的特性。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得到了迅猛
一个好的讲话稿至少要有新内容,如果没新内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没有至少你起的题目要有新意。做领导少不了要讲话,但怎么讲?“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会
摘 要: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领会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二是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三是尝试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四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提问的艺术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索  在当今社会,随着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到教学中来,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残帖”是我国书法饰陶工艺中一种独特的以表现“残缺”为美的装饰艺术,形成于清末明初时期云南建水紫陶圆斗装饰上,它作为建水紫陶的一个特色亮点,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思考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与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浅谈了几点高效设计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与各位同行共享。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为了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点,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通过“点
目的: 1.描述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本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及实习行为状况。 2.明确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本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与实习行为之间的关系。 3.探索护理专业临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