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做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探索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文化馆要按照结构优、布局佳、效益好、可持续的要求,从供给侧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关键词:文化馆;共享发展;供给侧;探索
  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旗帜鲜明地指出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直面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等问题。在这一大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构建新常态,强化有效供给以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文化馆如何站在历史新高度,研究新问题,实施好共享发展战略,从供给侧结构改革角度协调全局、统筹兼顾,科学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从供给侧角度解析文化馆供给服务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积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随之升级,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社会又显现了对多元化、人文化、个性化的消费新取向,群众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增强,文化服务功能社会化趋势明显。(一)从内容上,无力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内容陈旧,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群的不同层次文化需求,
  基层人才知识结构薄弱,导致深层次服务出现供给不足。(二)在形式上,文化公益的边际效应正日益递减文化馆“传统单一”式的“大众套餐”无力满足“订单式”公众配餐消费新需求。粗放型文化服务供给饱和,市场和社会组织逐步“兼容”文化馆职能,文化馆的主体地位和功能定位面临重新解构。(三)在成效上,有效供给的服务框架不协调重视以权力意志和个人喜好决定服务取向和经费投入,弱化优势专业,忽视复合型人才培养,造成服务成效“虚化”,与群众的实际感受相悖。可见,现阶段文化馆服务发展升级存在问题,不是文化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解决的根本路径就在供给侧。
  二、供给侧改革对文化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1)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文化服务实现全民共享的必然选择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要实现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充分满足,充分尊重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也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2)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文化服务实现全面共享不可错失的必然机遇文化供给与需求相互依存,公益性文化服务主体的供给能力必然在社会文化有效需求中起决定作用。有效需求不足,意味着文化供给能力和输出能力处于弱势,只有通过多元化公共文化共建模式,提供高质量、对口味、适应现代传播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城市的文化竞争实力和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文化服务实现共建共享的必然要求文化共建从供给角度来看,文化建设主体服务结构老化、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不适应文化服务客体需求的快速升级,创新能力不足与旺盛的现实性消费需求不相匹配,会成为制约文化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利,文化的共同建设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因此,推进文化共建是实现全民共享的根本保障。
  (4)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文化服务实现渐进共享的必经之路从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看,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还不均衡。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共享发展就会面临空间上、质量上的瓶颈。
  三、公共文化服务中供给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建设成效明显,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体系建设中供需结构调整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要素投入存在短板
  从宏观视角看,发展期间,各地经济、社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部分投入总量仍然偏小,文化服务层次也不高,文化服务消费区域竞争力不强。从结构视角看,传统文化服务占据较大比重,智能化服务层级较低,供给结构老化,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度不高。从国内视角看,绝大部分县域文化馆活跃程度、开放程度与一线发达城市中心城市相比存在较大距离,文化辐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文化融合创新驱动表现失衡
  从创新层面看,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迫切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水平,消费需求旺盛。而公共文化服务则过多惯性依赖政府投资和部门投入,内在创新动力不足。从融合层面看,“互联网 + 文化”与其他文化载体建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尤其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不高,服务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不足,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
  (三)文化服务区域结构形成差异
  从收入方面看,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依旧明显,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和不同人群收入差距较大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留守儿童及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缺乏长效综合服务机制和评价体系 ;从内容方面看,面对大量的单向传递的文化服务活动,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广场舞、大合唱等大同小异的主题演出,难以满足多元化、不同层次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供给区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仍有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效供给存在偏差,直接影响了文化供给的不均衡。
  四、加快供给侧改革提升文化服务效能的构思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应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将资源要素从过剩的产能中释放出来,形成服务新理念和服务新手段共同创新升级的“双轮驱动”,最大化实现供给同需求之间的平衡。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就如何拓宽和提升供给服务效能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扩大有效供给
  共享式发展战略提倡共享和共同富裕的整体价值观,强调以“共享”引领“民生”,透射融合多重利益价值的期盼,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逐步推进实现城市的文化愿景,增强市民文化福利,满足市民共同的文化期待。有效整合各类公共文化产品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标准体系,均衡不同区域的公共文化产品资源,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有序、公平分配。形成特色多样的“文化菜单”,打造强势品牌服务,提高其文化附加值,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文化“一站式”服务到位。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专项账户,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和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基层文化场所标准化、均衡性建设,合理布局,将文化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通过非营利、自愿的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供给中,其“平民化”“志愿化”的运作模式适应弱势群体,将社会福利辐射到底层群众,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缩小服务差距,彰显社会公平。   (二)建立居民文化消费机制,提高供给效能
  文化消费水平直接反映城市文明程度,也是衡量地区历史文化沉淀、社会文化氛围和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衡量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就是文化消费占总支出比。因此,必须着力培育文化消费习惯,积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不断鼓励和引导新消费,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适应消费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的同时,培育文化消费市场。重点培养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和艺术欣赏水平 ;引导文化投资逐步朝适应群众购买力和消费的方向落地,有条件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拉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
  (三)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改善供给结构
  在建设的过程中,新供给已经明朗化,服务新常态才刚起势,必须处理好新需求与新供给的关系。一方面政府政策托底,守住民生底线,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金资助和投入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和服务供给。
  (四)强化宏观管理制度,拓展新供给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直接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是社会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格局的逐渐形成,多元化文化服务及服务产品流通已初具规模,条块分割、区域封闭和城乡分离的传统格局初步打破,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其中文化信息、学科人才和服务专长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向社会敞开。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文化馆要按照结构优、布局佳、效益好、可持续的要求,从供给侧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构建优质的文化生产空间、文化生活空间和文化生态空间,走出一条有效的新型共享发展道路,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献:
  [1] 滕泰,范必.供给侧改革 [M].东方出版社,2016(01).
  [2] 张占斌,周跃辉.中国经济大布局 [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1).
  [3] 胡伟,吴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 巫志南.社区公共文化服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张展会,毛寿龙.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0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无问西东》叙事情节、叙事的时空以及叙事的结构上的分析从而对生命的思索以及自己的真实进行了一个简要阐释,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时空所面临的事件不同,但是都有不可避免的矛盾需要去思考和选择。  关键词:叙事;真实;选择  一、情节  “戏剧作品或叙述作品的情节是作品的事情发展变化的结构。对这些事情的安排和处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感情和艺术效果。”这很明晰地表达了情节安排的任务,情节就是为了达到
期刊
一、绪论  随着全球资本的扩张,经济结构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加快了信息传播的自由交流,全球性资源的再分配拉动和刺激了规模空前的文化商品流动和文化形态对撞。加之近几年动荡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从网络新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批拥有不同于传统意识观念的青少年。这些因素都令人担心,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传统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逐渐被消解。那么,如何将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遗产继承下来 如何在多元文化对冲中建构民族核心凝
期刊
摘要:《三月桃花心中开》是我国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所创歌剧《长征》中的一首插曲。此部歌剧它再现了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战士们不畏艰险的英勇事迹,由邹静之、印青历经四年创作而成。整部歌剧共有六幕,歌曲《三月桃花心中开》则在剧中出现三次,每次演绎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分别以第一幕女声合唱(村里的女子集体演唱为红军送行)、第三幕女声独唱(红军战士万霞独唱,告诉大家不要忘记当初为我们
期刊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目十分庞大。虽然,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不过,还需要对他们的文化水平进行进一步提升,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通过普及农村电影,有利于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也可以让该项民心工程走进千家万户。不过,为了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标,优化农村电影队伍是关键,只有播放队伍稳定,才能为公益电影放映提供保障。本文基于农村电影队伍管理优化,提出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开展策略,
期刊
摘要:《罗小黑战记》可谓是一部‘有生之年’系列动画,它有着不错的粉丝基础,但不止是一部面向少儿的动画电影,它有着丰富的内容,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心灵成长电影,也是自然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而在该影片点映之后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状态。本文将从人物设定的方面来分析这部动画影片的优秀之处。  关键词:人物设定;角色;罗小黑战记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而动画电影也越来越好。现今的中国投资动画的也可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阮玲玉饰演的银幕女性形象透视了中国早期电影女性形象,阮玲玉在中国早期电影史上塑造过许多具有女性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在影片中女性形象作为男性欲望客体的被呈现出来,虽然她们具有进步意识但仍被视为丧失主体性的“他者”形象。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电影  阮玲玉是我国早期电影史上的一位“神女”级别的女演员,因塑造过一系列成功的银幕女性形象而留名青史。她从影期间参演过《神女》、
期刊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围绕人居环境的文化和实践学习为主的学科,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战斗最关键的一年,脱贫攻坚战后,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不论是设计扶贫还是乡村振兴,与环境设计专业都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就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介入设计扶贫的实际案例进行了案例路径和实施举措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之后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做一些经验总结,引导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设计扶贫;乡村振兴;民居设计;乡村风
期刊
摘要:在悬疑类型电影的众多分支中,包含无限循环元素的电影与平行时空元素的电影在近十年来成为十分火热的题材,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被贴上“烧脑”、“惊悚”等标签,也向观众传达了这些类型影片的定位。本文将简要谈一谈无限循环电影、平行时空电影之间的关联性与各自区域中较为不同的部分。  关键词:无限循环;平行时空;悬疑电影  悬疑类型电影是美国最早的影片类型之一。这一类影片设有神秘的悬念,并往往伴有惊悚元素,意
期刊
摘要:作为摄影师,本文从自己拍摄《选择》《无罪之罪》《罗斯科的救赎》等微电影的实践启示,来探讨摄影技巧的画面表意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直观的说,摄影技巧是摄影机的取景方式所制约画面的再现景物的阐释意义。而这个画面的表达只是外延所具有的表意象征,与想要陈述的故事内容中体现出来的哲理,是在这个画面的事物或者人物之间的象征表达意蕴之下,涵盖更为丰富的深层次内涵,起到隐喻的表意作用。  关键词:摄影技巧;画面
期刊
摘要: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效  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历来十分重视中心组的学习和建设,着力从“形成制度保障、丰富教育内容、重视学习实效”三个环节入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