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课程教学的食品类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项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是决定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而顶岗实践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文章对项目课程与教师顶岗实践的关系、项目课程改革对食品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师顶岗实践的依据、教师顶岗实践方式与途径、教师顶岗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为建设与食品类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项目课程 顶岗实践 食品类专业 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王蕊(1967- ),女,云南曲靖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翔(1965- ),男,江苏沭阳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食品类专业项目课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ZKT09239)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049-03
  
  食品类专业绝大部分是依照行业和企业的现实需要建设的,如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等。食品类专业应用性较强,食品加工或食品检测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进行课程设计,实施项目化教学。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教师有70%以上的青年教师,他们一般都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在企业或生产岗位工作的经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相对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能按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无法适应和满足项目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项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而推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一、项目课程与教师顶岗实践的概念及关系
  1.项目课程与教师顶岗实践的概念。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任务引领、过程导向,学做一体、理实结合,动态变化、适应市场,能力为本、强化技能,师生互动、教学高效。
  教师顶岗实践是指教师作为企业员工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工作,企业付给教师相应的劳动报酬。顶岗实践不是指教师形式上在企业工作,而应突出“顶”字,即教师要能在具体的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顶岗实践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专业教师提升个人实践素质、构建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过程。教师到企业顶岗与在校教学相互交替,使教师的工作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加强了校企合作与交流,教师顶岗实践可以说是“利国、利企、利教、利校、利生”的创新工程。
  2.项目课程与教师顶岗实践的内在联系。教师顶岗实践是项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项目课程教学重点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项目课程改革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德高”“学高”,更要“技高”。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不断吸收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丰富实训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项目课程教学的改革,对我国传统高职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评价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已引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展项目课程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必须到真实的岗位上顶岗实践。
  二、项目课程改革对食品类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
  1.食品类专业教师现状分析。笔者对江苏开办食品类专业的五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食品类专业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包括在读)的有96%以上,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70%以上是近五年内引进,90%以上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据了解,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食品类专业教师的现状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违背。近年来,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多数高职院校都添置了数量不等的食品加工设备,但由于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大部分设备成了摆设,虽然教学计划中安排了50%左右的实践课时,但实践教学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2.项目课程对食品类专业教师提出的挑战。项目课程改革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还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术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联系较密切,要求专业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工厂、企业或科研院所,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生产一线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生产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项目课程改革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一,构建实践知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就胜任教师工作,但教学实践证明,这种静止、单一、抽象、普适的教师知识观无法培养出高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根据项目课程的实践性、情境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要求,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经过自身实践而主动建构起来的个人实践性知识。顶岗实践作为一种行动参与式、实践体验式的教师培养模式,真正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适应角色转换。过去,人们错误地认为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容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知识传递或迁移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教学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唯一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事实上,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不断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顶岗实践使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极大地增加了其实践经验,有利于他们不断修正和建构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这种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的角色转换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探究。
  第三,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项目课程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或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专业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是专业教师凭借专业基础知识在顶岗实践中自主建构的结果,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因此,在专业教师顶岗实践中,应努力促进创新能力和迁移知识的积累,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技术攻关,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能迅速适应、胜任项目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教师顶岗实践的政策依据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能力和职业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不仅要掌握基本教学规律,而且应具有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
  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对教师提出教学要与生产相结合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专门对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做出规定。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建设,国务院、教育部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六条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规定,“双师型教师是指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有计划地到企业和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相关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技术,采集专业教学、学生实验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专业实践技术资料等,把企业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顶岗实践的方式与途径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校办企业培养教师、派遣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聘请企业员工实行对接等。但创办校办企业困难多、周期长,申报科技项目面窄、量小,外聘的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可以说顶岗实践是培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具体组织形式如下:
  1.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指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实践,担任企业技术员或技术管理部门副经理,以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企业挂职锻炼能让教师接触到真实的岗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从而重新审视专业课与技能实践课教学,形成新的职教理念。这种形式波及面小,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但能有机会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项目课程改革的需要。
  2.企业兼职。企业兼职是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以半脱产的形式到对口企业担任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助理或技术顾问,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开发或技术转化,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满足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所需的时间。一方面为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具有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能力的专业教师不多,这类人才可以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
  3.采用校企科技服务与开发合作的形式。学校和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和互惠原则,联合进行应用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营销策划等社会服务,使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理论与应用、生产与管理等结合起来。校企科技服务与开发合作,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设计思路,加快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而且也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实践经验积累,专业技术能力形成提供条件,有助于造就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在本科院校比较普遍,高职院校还未能有所突破。
  4.教师顶岗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教师顶岗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是指在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同时,也组织教师到工厂进行实践,教师与学生一起顶岗,既作为带队教师管理学生,又作为学习者参与工厂的技术研发以及生产管理。其主要优点有:(1)学生的顶岗实习为教师顶岗实践提供了机会;(2)实习时,教师和学生就是企业的职工,企业不收取培训费;(3)在实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生产指导老师,又是班主任,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4)与学校相比,企业劳动强度大、纪律严,顶岗实习的前两周往往有个别学生退缩,进而影响到其他同学,教师的表率作用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实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工作经历能使教师理解不同工作的艰辛,培养吃苦精神,珍惜教学岗位,热爱教师职业,提高指导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教师顶岗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使二者协调融合,是“一举多赢”的方法,值得推广。
  五、教师顶岗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教师顶岗实践存在的问题。(1)师资紧张。随着高校扩招,生师比逐渐增大(一般大于1∶20),而项目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理论教学任务繁重,周学时大多在22学时以上。同时,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采取学科式分散编排,每一门课均从学期开始排到学期结束,无法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2)企业参与意识不强。企业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在食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生产任务繁重,不愿意接纳教师顶岗实践。此外,食品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企业担心核心技术泄漏。(3)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进行产学研活动时,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有些教师对顶岗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利用顶岗实践从事个人活动,甚至个别教师把顶岗实践当成是“下海”前的热身。(4)陈旧观念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有些教师认为到企业顶岗实践低人一等,有些甚至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不能胜任理论课教学而为之。(5)工作量计算与考核问题。目前对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考核办法和工作量计算办法。
  2.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一,采取激励措施。高职院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与奖励制度。对真正具备“双师”素质、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在学术休假、外出考察、出国进修、科研项目申报、课时酬金、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倾斜。高职院校应改革现行的校内分配制度、工作量计算办法、教职工考核、奖励制度等,实行与项目课程改革、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相配套的考核制度和工作量计算办法。
  第二,淡化假期观念。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专业教师,他们应具备企业实践工作经验、专业技术和工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学和实践指导、课题设计和项目课程开发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定期的,特别是利用假期带课题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学习企业最新技术和工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过程。教师要转变利用寒暑假休息的固有观念,有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集中编排课程,使教师顶岗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项目课程改革需要按项目内容集中编排课程,或者以半学期为单元安排课程,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顶岗实践。采取教师顶岗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既有利于教师顶岗实践,也有利于学生实习管理,具有一举多赢之效。
  第四,加强管理,明确任务,为企业着想。针对顶岗实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考勤,签订顶岗实践协议书。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应完成以下任务: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科技、新工艺;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培训职工、制定产品标准等。政府应对参与高职教师培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教师应与企业签订有关保密协议,保证企业生产技术的安全性。积极寻找学校与企业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切合点,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要与合作企业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为“产学”合作建立纽带。
  第五,按课程门类分工,确定主攻方向。教师顶岗实践并不是说将教师派遣到企业去就大功告成了。学校在组织这项工作时,必须要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情况,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参与企业实践。有计划地按专业、课程门类分工,确定教师的主攻方向和实践目标,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践。
  实践性既是项目课程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这决定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保障之一,也是难题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必须能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课程的学习项目(工作任务),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能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企业是高职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加油站”,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程序,能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充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实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工程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它真正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项目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庄小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
  [2]张艳英.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谈高职金融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J].闵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2).
  [3]杜蜀宾.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4]姜凌.扩宽“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陕西教育,2009(6).
  [5]朱春瑜,朱本坤.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学理论,2008(22).
  [6]翟斌,汤晓伟.示范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7]孙泽文.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几种模式[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
  [8]盛立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J].中国培训,2006(5).
  [9]张健.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课程环境和教师素质[J].职教通讯,2005(10).
  [10]姚奇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题及其破解[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进一步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势在必行,不容置疑。文章论述了高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揭示了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效果,包括抓好队伍建设,夯实育人基础;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实施“铸魂工程”,拓宽育人渠道;开展系列活动,提高育人质量等。 
新学期还没有开始,一本专门为大学生准备的书就已问世。翻开手中这本《聚焦: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尊重平等的气息,不居高临下地说教,也不一味地迎合、放
在GIS工具的支持下,获得了内蒙古植被地带分布的适应气候范围,全面分析了它们与区域大气候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主要植被地带具体的气候界限。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中职生心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困难、思维贫乏、学习动机不明确、自卑感较强等。在这种情况下,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合理有效地处理并疏导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学习问题和情感困惑,对于改进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城乡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甘肃金昌地区向三所重点职业中学的432名中职生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
以番茄基因且DNA为模板,利用多聚糖链反应技术将LE-ACC2基因的编码区的第四个显子进行扩增。
介绍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硬件结构、实现方法及数据处理,对送受电情况和大电量用户用电情况进行自动监测、分析和计费。
目的:探讨院级急救医疗小组实行护理能级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016年12月153例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护理能级保障体系将其分为研究组
8051系列单片机恒压供水控制器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设计,采用该单片机控制器可以取得良好的供水效果和节能效果。
采用静态和动态两步测试比较,可以实现了子模块电路板的脱机调试仿制调试,该方法已在单元的仿制过程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