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收到一整盒纯白的贝壳。
盛在铺了细沙的天蓝色木盒里,每一颗贝壳都光洁得像一枚瓷花瓣。要是一层层地重叠起来,该是朵怒放的栀子吧。
那么,这便是栀子鸟们答应送我的礼物了。那么,它们也一定平安抵达四季海了吧。
我认识栀子鸟,还是两个月以前的事。
那时,我刚刚搬到新学校的宿舍楼去。学校在远郊,是个安静的去处。我的寝室就在一楼,推开窗,除了窗外密密种着的那排栀子树,就只有一条通往校外的水泥小路。除了不时会有零碎的脚步声散落在路上,余下的,都是我所喜欢的清静。早上,我会打开窗,对着栀子树晨读;黄昏,我会坐在窗边,看天尽头的云霞。
每天如此。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栀子树上稀疏地缀着些白色的亮点儿。仔细看时,却是花蕾,一个个都非常小,被淡青色的外壳儿紧紧裹住。那在晨光下闪闪发亮的,不过是露珠罢了。
“快开花了吧。”我想。
那之后,在凌晨四五点钟,天将亮未亮的时候,我总会被一阵持续不停的窸窣声吵醒。不远不近,正是在我窗外。那声音,也不像风声,也不像雨声,密密匝匝的,但又很轻很细。好像雾气环绕,却又触摸不到。我的心里,像装着只看不见的小手鼓,被那种声音敲得“咚咚”的。几天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决定推开窗看个究竟。
第二天一早,一等到那声音响起,我便蹑手蹑脚地跳下床,轻轻把窗户开了个缝。
窗外,像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鸟的海。
数不清的银翼白鸟,在栀子树上空低低徘徊。每只鸟在空中一转身,那鸟的海上就荡漾开一朵白色的浪花。
显然,它们都是幼鸟,个子小小的,羽毛白而单薄,飞得很低,还不时有小鸟从低空跌下来。但这种鸟确实长得很古怪,绿鸟冠,绿鸟喙,就连爪子也是碧绿的。我每天凌晨听到的声音,就是它们练习飞翔,振动羽翼时发出来的。
我想它们一定非常谨慎小心,因为,这么多的鸟儿,竟然听不到一声鸟鸣。翅膀的扇动,也相当柔和,似乎并不是要为了飞向高空的。那种姿势,与其说是飞翔,倒不如说是在拨弄一支小夜曲,节奏缓慢而温和。
渐渐地,鸟儿们飞累了,在栀子树上歇下来。令人吃惊的是,每一只鸟,刚刚在枝头停下,就不见了。最后,所有的鸟儿都不见了,只剩下树枝在轻轻晃动。
就这样,连续过了几天。栀子树上的花蕾越来越密,晨飞的鸟儿也越来越多。现在,它们飞行得更加娴熟了,也越飞越高。要是仰头看的话,鸟阵就像是从海里剪出来的一片波涛,在微黑的天上翻涌起伏。而且,它们的翅膀下,还藏着一种独特的芳香。飞起来的时候,那种浓郁的蜜味儿,就像融化的雪,从天上一直淌下来,直直地流到我心里。
我简直就着了魔。每天,一听到声音,我就会趴到窗缝去看它们。
但是,着了魔的,一定不只是我。因为,有一天早上,当它们在更高的天层飞行时,一声枪响打破了寂静(在远郊,打鸟是很平常的事情)。随后,就有一只白鸟,飞快地坠下地来,“噗”地一声,落到栀子树丛里。
我赶紧跑到窗外去,想把它拾起来。可是,栀子树丛里压根就没有伤鸟的影子。不仅如此,天上的鸟儿也全没了踪迹,只有栀子的树枝乱晃着。
我不甘心,继续在栀子丛中寻找,直到看到一朵半枯萎的栀子花。刚刚绽开的花瓣上,有一个黑洞。
我的心,像个被人敲开了一道缝的玻璃球,迸然碎裂开去。
那些鸟儿,其实并不真的是鸟,而是栀子花的精灵吧。
第二天,那种窸窣的声音没了,我的窗外寂静了一整天。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看到那朵半枯的栀子花已经全部萎谢了,就把它摘下来,埋进土里。
第三天早上,我又在窗口空守了一回。
从早到晚,我都在想着,怎样再让它们飞起来。到了黄昏,晚霞将尽的时候,我有了个主意。
它们飞翔的时候,不是一声鸟鸣都没有吗?那么,惟一引人注意的便是它们的毛色了。那种银白,实在太过光耀夺目了。那样炽烈的光彩,大概只有彗星燃烧的时候才会有吧。如果给它们罩上黑夜的披风,它们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而不被人所察觉了。
我决定把我的整个夜晚送给它们。
照着记忆中栀子鸟的模样,我画好了一对纸翅膀。一等夜深人静,我就溜到窗外,抄起剪刀,拎着个大布袋,比照着纸翅膀,一片黑夜一片黑夜地剪起来。
凌晨四点半的时候,我终于把布袋装满了。被我剪成鸟翅形的黑夜碎片,在布袋里轻轻地飘来飘去。
我来到栀子树边,把剪好的夜披风放到每一朵栀子的花蕊上,每一朵刚好一片。真好,刚开始我还担心一个夜晚不够用呢。
做好这一切,我又偷偷溜回寝室,把窗户开了条缝,等待着。
大约过了十分钟,那熟悉的窸窣声又响了起来,并且在窗口盘旋,又渐渐升高。
我看不见它们;这让我觉得很高兴。披着黑夜做的披风,它们真的可以自在地翱翔了。即使我看不见,我的心里也是一样的激动和欢喜。
从那之后,我的窗边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小东西。譬如:
一根小树枝,像手指头一样大,能把白纸染成嫩绿、鹅黄和红棕色。
一小串红果子,果皮脆得“嚓嚓”的,吊在窗口可以当风铃用。
一张蝉壳儿,放到耳朵边,能听见水在大树的枝干里流动的声音。
一小罐泡泡水,吹出的气泡不会破,嘴巴贴在管子上,就可以和泡泡一起浮在半空中。
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栀子鸟们送我的。有它们相伴的日子,就像一颗涨满果汁的水果糖,甜而柔软。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一只白羽绿冠的小鸟飞到我的窗前。
“是来跟你道别的,谢谢你的夜披风。”小鸟说。
“去哪里?”我惊讶地问。
“四季海。栀子的花季过去了,我们该飞回四季海了。”
“在哪儿呢?”
“在天空的背面。那里住着所有开过了季的花儿。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练习飞翔,好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轻松地飞回四季海。你的夜披风,能借我们一直飞回去吗?到了那里,我们会寄一盒四季海的贝壳给你作为谢礼。”
不久,窗外的栀子花就都凋谢了。我明白,是栀子鸟们启程了。
它们得飞多远,才能到达天空背面的四季海呢?我不得而知。
直到收到这盒纯白的贝壳。
把整盒贝壳小心倒到桌上,才发现盒里还有一片树叶,上面有两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把它们放在耳边,就能听见我们。
把它们放在眼前,就能看到我们。
我拿起一枚贝壳儿,听了听:真的,是海的声音,还有不绝的鸟啼,婉转清脆。
我又把贝壳儿对准阳光,看了看:真的,我看见栀子鸟了,在晴天下、碧海上,高低飞翔,银亮的翅膀不时剪开那蓝绸子一样的天空。
盛在铺了细沙的天蓝色木盒里,每一颗贝壳都光洁得像一枚瓷花瓣。要是一层层地重叠起来,该是朵怒放的栀子吧。
那么,这便是栀子鸟们答应送我的礼物了。那么,它们也一定平安抵达四季海了吧。
我认识栀子鸟,还是两个月以前的事。
那时,我刚刚搬到新学校的宿舍楼去。学校在远郊,是个安静的去处。我的寝室就在一楼,推开窗,除了窗外密密种着的那排栀子树,就只有一条通往校外的水泥小路。除了不时会有零碎的脚步声散落在路上,余下的,都是我所喜欢的清静。早上,我会打开窗,对着栀子树晨读;黄昏,我会坐在窗边,看天尽头的云霞。
每天如此。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栀子树上稀疏地缀着些白色的亮点儿。仔细看时,却是花蕾,一个个都非常小,被淡青色的外壳儿紧紧裹住。那在晨光下闪闪发亮的,不过是露珠罢了。
“快开花了吧。”我想。
那之后,在凌晨四五点钟,天将亮未亮的时候,我总会被一阵持续不停的窸窣声吵醒。不远不近,正是在我窗外。那声音,也不像风声,也不像雨声,密密匝匝的,但又很轻很细。好像雾气环绕,却又触摸不到。我的心里,像装着只看不见的小手鼓,被那种声音敲得“咚咚”的。几天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决定推开窗看个究竟。
第二天一早,一等到那声音响起,我便蹑手蹑脚地跳下床,轻轻把窗户开了个缝。
窗外,像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鸟的海。
数不清的银翼白鸟,在栀子树上空低低徘徊。每只鸟在空中一转身,那鸟的海上就荡漾开一朵白色的浪花。
显然,它们都是幼鸟,个子小小的,羽毛白而单薄,飞得很低,还不时有小鸟从低空跌下来。但这种鸟确实长得很古怪,绿鸟冠,绿鸟喙,就连爪子也是碧绿的。我每天凌晨听到的声音,就是它们练习飞翔,振动羽翼时发出来的。
我想它们一定非常谨慎小心,因为,这么多的鸟儿,竟然听不到一声鸟鸣。翅膀的扇动,也相当柔和,似乎并不是要为了飞向高空的。那种姿势,与其说是飞翔,倒不如说是在拨弄一支小夜曲,节奏缓慢而温和。
渐渐地,鸟儿们飞累了,在栀子树上歇下来。令人吃惊的是,每一只鸟,刚刚在枝头停下,就不见了。最后,所有的鸟儿都不见了,只剩下树枝在轻轻晃动。
就这样,连续过了几天。栀子树上的花蕾越来越密,晨飞的鸟儿也越来越多。现在,它们飞行得更加娴熟了,也越飞越高。要是仰头看的话,鸟阵就像是从海里剪出来的一片波涛,在微黑的天上翻涌起伏。而且,它们的翅膀下,还藏着一种独特的芳香。飞起来的时候,那种浓郁的蜜味儿,就像融化的雪,从天上一直淌下来,直直地流到我心里。
我简直就着了魔。每天,一听到声音,我就会趴到窗缝去看它们。
但是,着了魔的,一定不只是我。因为,有一天早上,当它们在更高的天层飞行时,一声枪响打破了寂静(在远郊,打鸟是很平常的事情)。随后,就有一只白鸟,飞快地坠下地来,“噗”地一声,落到栀子树丛里。
我赶紧跑到窗外去,想把它拾起来。可是,栀子树丛里压根就没有伤鸟的影子。不仅如此,天上的鸟儿也全没了踪迹,只有栀子的树枝乱晃着。
我不甘心,继续在栀子丛中寻找,直到看到一朵半枯萎的栀子花。刚刚绽开的花瓣上,有一个黑洞。
我的心,像个被人敲开了一道缝的玻璃球,迸然碎裂开去。
那些鸟儿,其实并不真的是鸟,而是栀子花的精灵吧。
第二天,那种窸窣的声音没了,我的窗外寂静了一整天。
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看到那朵半枯的栀子花已经全部萎谢了,就把它摘下来,埋进土里。
第三天早上,我又在窗口空守了一回。
从早到晚,我都在想着,怎样再让它们飞起来。到了黄昏,晚霞将尽的时候,我有了个主意。
它们飞翔的时候,不是一声鸟鸣都没有吗?那么,惟一引人注意的便是它们的毛色了。那种银白,实在太过光耀夺目了。那样炽烈的光彩,大概只有彗星燃烧的时候才会有吧。如果给它们罩上黑夜的披风,它们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而不被人所察觉了。
我决定把我的整个夜晚送给它们。
照着记忆中栀子鸟的模样,我画好了一对纸翅膀。一等夜深人静,我就溜到窗外,抄起剪刀,拎着个大布袋,比照着纸翅膀,一片黑夜一片黑夜地剪起来。
凌晨四点半的时候,我终于把布袋装满了。被我剪成鸟翅形的黑夜碎片,在布袋里轻轻地飘来飘去。
我来到栀子树边,把剪好的夜披风放到每一朵栀子的花蕊上,每一朵刚好一片。真好,刚开始我还担心一个夜晚不够用呢。
做好这一切,我又偷偷溜回寝室,把窗户开了条缝,等待着。
大约过了十分钟,那熟悉的窸窣声又响了起来,并且在窗口盘旋,又渐渐升高。
我看不见它们;这让我觉得很高兴。披着黑夜做的披风,它们真的可以自在地翱翔了。即使我看不见,我的心里也是一样的激动和欢喜。
从那之后,我的窗边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小东西。譬如:
一根小树枝,像手指头一样大,能把白纸染成嫩绿、鹅黄和红棕色。
一小串红果子,果皮脆得“嚓嚓”的,吊在窗口可以当风铃用。
一张蝉壳儿,放到耳朵边,能听见水在大树的枝干里流动的声音。
一小罐泡泡水,吹出的气泡不会破,嘴巴贴在管子上,就可以和泡泡一起浮在半空中。
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栀子鸟们送我的。有它们相伴的日子,就像一颗涨满果汁的水果糖,甜而柔软。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一只白羽绿冠的小鸟飞到我的窗前。
“是来跟你道别的,谢谢你的夜披风。”小鸟说。
“去哪里?”我惊讶地问。
“四季海。栀子的花季过去了,我们该飞回四季海了。”
“在哪儿呢?”
“在天空的背面。那里住着所有开过了季的花儿。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练习飞翔,好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轻松地飞回四季海。你的夜披风,能借我们一直飞回去吗?到了那里,我们会寄一盒四季海的贝壳给你作为谢礼。”
不久,窗外的栀子花就都凋谢了。我明白,是栀子鸟们启程了。
它们得飞多远,才能到达天空背面的四季海呢?我不得而知。
直到收到这盒纯白的贝壳。
把整盒贝壳小心倒到桌上,才发现盒里还有一片树叶,上面有两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把它们放在耳边,就能听见我们。
把它们放在眼前,就能看到我们。
我拿起一枚贝壳儿,听了听:真的,是海的声音,还有不绝的鸟啼,婉转清脆。
我又把贝壳儿对准阳光,看了看:真的,我看见栀子鸟了,在晴天下、碧海上,高低飞翔,银亮的翅膀不时剪开那蓝绸子一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