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低地板有轨电车位置检测系统设计

来源 :铁道通信信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实现列车自动化控制,设计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车辆位置进行精确定位的位置检测系统。该系统包含信标、RFID阅读器、可编程控制器PLC。其中PLC作为控制层对RFID阅读器进行指令控制和数据交互,经逻辑处理后执行具体的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列车的自动化控制。通过运营线路上的试验验证该系统满足车辆定位控制需求。
其他文献
基于某型动车组牵引及辅助系统设计架构,分析了在现有牵引及辅助系统上通过采用钛酸锂电池、双向充电机实现蓄电池供电自走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了试验验证,为该技术在动车组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几种透明显示屏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一种利用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设计制造的可以夹层于列车玻璃内的透明显示屏,并详细说明了其技术特点以及在高铁上的应用方案。该技术将进一步提升高铁的科技感和智能化,为乘客出行提供更加高端、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随着我国铁路路网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基础设施、移动装备的健康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机车、动车组和检测车投入运营,车载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也呈指数级增长。为了研究高效、可靠、安全的车地数据传输技术,实现车载大数据实时传输,本文结合5G通信在我国铁路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基于5G通信传输特点和铁路车地通信场景,提出正线和站场采用公网5G和铁路专网5G-R、站场补充采用5G毫米波点对点通信的车载大数据车地传输方案,为铁路设备健康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道岔运用状态监测系统通过对在用道岔的关键参数进行周期或实时测量,为养护维修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岔区设置的多组光电传感器,实时检测各点数据并传输至终端处理器;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潜在的设备损耗和变化趋势,提供预、报警信息,可及时消除设备故障,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
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列控系统车地不匹配案例进行了梳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案例的归纳总结,对列控系统车地不匹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类似工程问题解决和列控系统技术方案完善,提供相关参考。
阐述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中的新增联锁功能,包括跳跃、站台门间隙探测、车库门及洗车机接口、人员防护开关等;对新增功能的接口方式、信息交互及逻辑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对符合AAR标准单车试验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符合AAR标准的电控单车试验器的方案。单车试验器的整机试验结果表明,电控单车试验器进行AAR标准的单车试验是可行的。
介绍了适用于干线铁路的时速160 km城际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型式试验情况。该车具有灵活编组的特点,采用了单点碰撞吸能车体结构、单空簧中间支撑转向架结构等创新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智能性、舒适性、经济性方面均取得了新突破。
道床漏泄是ZPW-2000A轨道电路常见故障之一。以大秦重载线为例,通过分析大同电务段道床漏泄数据,发现煤渣污染是导致道床漏泄故障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一种计轴叠加轨道电路共缆传输方案。二者优势互补,以期解决道床漏泄故障导致ZPW-2000A轨道电路失效问题。
介绍了KZW限压阀故障情况,并进行了故障模拟分析,发现限压阀呼吸孔堵塞是故障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