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员工八种人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待人渣,发现萌芽,就消灭之,不要抱任何幻想,也不要试图利用人渣做些阴事,否则就是饮鸩止渴。
  
  企业里的八种人
  
  人分两种,常态人和非常态人,大家平常讲的都是常态人。其中常态人又分为:人财、人才、人材和人手,非常态人则分为:人物、人在、人灾和人渣。常态人是企业正常运转情况下的人才能力结构,而非常态人是指企业非常情况下或者不健康企业里面存在的一些人。
  人财:人财是常态人才中最好的,是能为企业直接带来财富效益的,是企业最需要的人。这类人的特点是积极主动工作,创新性地完成岗位工作,能在组织工作中起到核心和主导作用。
  人才:人才是指有才华的人。这人有专业才能或其他才能,但就是没有或不能转化为效益和财富。
  人材:人材是指人的基本素质很好,还没有转化企业需要的才能,当然更没有为企业带来财富效益。
  人手:人手就是他人工作的助手,是帮助人财等实现效益的人。
  人物:人物高于我们平常所讲的人才,从能力和能量上来讲都超乎寻常,是指能为企业解决重大问题、帮助企业实现战略性突破的人。
  人在:人在就是指人既没有正面地积极效用,也没有负面的影响,只是在企业中存在着。
  人灾:人灾是指为企业带来麻烦的人。这类人只要在企业里存在,就会使企业事故不断、麻烦丛生,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性损失。
  人渣:人渣是指品质有问题,且有非常强的破坏能力的人。这类人心术不正、狡诈,以损人为目的,至于损人后是否利己并不重要。这类人存在的目的就是给他人和组织制造事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嫉贤妒能、内外勾结、制造种种不和谐。
  
  有用的是“人财”和“人手”
  
  常态人是企业正常状态下所需要的,其中最需要的就是能解决问题的“人财”和做事务性辅助工作的“人手”。企业中最常说的两句话不就是“谁能挣来钱谁是爷”和“急缺人手”吗?
  人财一般占员工总数的5%~20%。比重之所以不一,是因为企业的健康状态不一样。健康程度高的企业,人财的比重越高。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人财比重也就占5%~10%。人财在企业中不只是高层,在企业的各个层面都有,不仅在系统管理者层面,在专业管理层面,或者在专业技术层面都有人财。这些人是企业的核心,只有拥有这些人,企业遇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那么其他那么多人都是干什么呢?其他七类人中最有价值的是人手。因为人手帮助人财实现价值,可以在人财的主导下,复制性地完成工作,为企业带来规模效益。
  而人手正是企业内部占绝大多数的,一般情况下要占到30%~60%左右。有人会说:企业有人财,何必还要人手呢?实际运营当中,人财离开了人手的帮助,可以办成事情,但做成事情的数量和规模就很有限了。就像一位将军也能够杀敌,但没有千万的士兵帮助,杀敌数量就不上规模。所以,人手在组织中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从“才”、“材”变为“财”
  
  企业当中,往往有很多人才华横溢,才情飞扬,但就是不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为企业带来财富和效益,这既有人才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组织的原因。
  企业本身原因有二:一是企业系统功能和资源还不能使人才很好地发挥才能;二是企业文化与人才习惯的文化不融合,就像李逵跳进了水里无论如何也挥不出三板斧的威力来。人才自身的原因有二:一是人才的个性比较突出,高度自恋,自我崇拜和欣赏,长时间不能有效的融入企业组织当中;二是人才的心智缺陷问题,尽管有才,但不舍得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企业组织。这种自私而不懂分享,只顾索取而不奉献,视自己的本事为宝贝的人注定是一个人才,而不会是人财。一般情况下,他们一生当中是一事无成的。
  大凡人才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如何让怀才者能够把“才”转化为“财”?企业应该尽量为人才创造发挥才华的机制和环境。如果是人才高度自恋,那么应该多做沟通和感化工作,让人才的心落地。如果是人才个人心智缺陷问题,高度自私,那么请不要为这类人才浪费时间,趁早请其走人。
  人材只是有基础素质,但才能还没有露出来,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过程。比如:跨行业跳槽者,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系统的管理人才,可能由于两个行业的差异,原有的才能失去了用武之地,原来的“才”被戴上了枷锁,“才”加上了木字旁,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和了解过程,才能消化“木”字旁,才能转化为真正的才能,才能谈得上转化为人财。另一种是有专业的基础知识,没有专业能力,比如: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都是属于人材。这些人要想给企业带来效益,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的培养,把“木”字旁去掉,先变成人才,再通过企业的机制系统发挥作用,为企业带来财富。
  人材首先变成人才,然后再转化人财,但其中必然有时间的成本和转换不成的风险。究竟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一定之规,是由人的组织属性和内心的和谐程度决定的。
  
  对“人物”该不该重用?
  
  人物有高于普通人才的能力和能量,能解决企业的危机问题和重大问题,能给企业带来战略性的突破。
  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人物没有用武之地;只有在非常情况下,人物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企业一般不需要人物,也没必要养人物,因为养不起,也养不住。
  企业常态情况下如果说有人物存在,那只能有一个,这个人物就是老板。假若经理人也是人物,那会导致双雄纷争,权力核心多元化,把企业带向危险的边缘。如果经理人的能量高于老板,必然结果是功高盖主,企业结构失衡。通常情况下,很职业的经理人会悲壮离场;不职业的经理人,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
  所以说,人物都是在比较中相对而言的。而且所有的人物,无论本事多大,都不可能是全能冠军。所以企业不能迷信人物,人物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
  
  “人在”是怎么产生的?
  
  几乎每一个规模性企业都会有“人在”。这类人除了增加费用成本以外,没有任何价值。而企业之所以有“人在”,大概两类原因:一是关系户,开后门进来的人,人情面子在起作用。通常规模性企业接收这样的人数多一些。二是由企业里面的人手、人材、人才等蜕变而来的。为什么会如此?企业原因是:分工不合理,管理不到位,业务中断,某些人手、人材、人才无事可做,又一时没有去处,所以就变成了暂时的人在;员工自身的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自身心理作用的变化,比如:处于热恋期的青年员工,尤其女员工,容易魂不守舍,变成了纯粹的“人在”;还有部分女员工生完小孩后,上下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和家庭。不容易量化的岗位,更容易出现“人在”。
  
  “人灾”和“人渣”有何区别?
  
  虽然同为企业带来的是麻烦丛生,但人灾其主观上并不坏,只是认识、能力、智慧等局限性,自以为是,急于求成,乱说乱动,不守纪律。其初衷可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最多只是想过于表现自我罢了。而人渣就不同了,其主观上就是想害人、想损害组织利益,但这种人往往善于伪装和表演,能言善辩,甚至有才能干,但目的就是破坏和谐。这种人对组织的损害绝不简单的在经济上,主要是对企业文化上的破坏和异化,他们使人际关系紧张,能扭曲人的心理。一般人都想逃离这种环境,所以人渣对企业的破坏是根基上的。这种人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比较复杂,从心理学上讲是有心理障碍、性格缺陷者。
  “人灾”和“人渣”是怎么来的?
  人灾是怎么进来的呢?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按招聘程序,或者招聘程序只是走过场。或者是招聘官太业余了,没有把好进人关,让这些过于自我表现的人给蒙蔽了,又由于成本的原因或根本就没有功夫去做背景调查,所以人灾也就堂而皇之进来了。当然,人灾也有可能是人材和人才变来的,这些人才和人材,长时间做不出成绩,又有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的利剑逼迫,便冲动性地工作,结果造成了麻烦。
  人渣又是怎么进来的呢?一是疏检:主要是转介绍,因转介绍者对这个人了解也不是太多,招聘部门对转介绍者的信任滋生心理依赖,没有对新进人员更多全面的考核和了解,不像对招聘陌生员工那样细致。二是漏检:引进小团队时只考察了主要管理者,由于信任管理者或碍于面子,没有对随行人员做全面细致地考核和了解。三是免检:企业间并购时一同并进来的,因为这时企业内头绪繁多,许多人渣没有检查就进来了。四是常规检不出来的,有些人渣是负有特殊使命的,比如对手安插进来的。所以,对人渣与其进来后再清除,不如把好进口关,将其拒之门外。对招聘部门,唯一的办法是背景调查,要对人才的背景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当然,企业的人力资源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应该靠专业的猎头公司作背景调查。
  
  对八类人,老板该如何办?
  
  对于常态人才,老板该如何对待呢?
  对人财要大大地奖赏。这些人财是企业的核心,是骨干,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尽管数量比例很低,但最不能忽视。
  面对人才,要加紧文化认同培训,不断创新优化企业运营机制,让人才尽可能地转化为人财,创造效益。
  面对人材,应该加强专业化培训,使之尽快转化为人才,再进行文化认同培训,创造机制使其转化为人财,创造财富。
  对待人手,就是持续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成越来越高的熟练工种,加强忠诚度和职业度教育,使其更好地为人财等服务,辅助人才完成系统性工作。
  
  对于非常态人才,老板如何办呢?
  
  对于人物,看其相对性。如果相对于自己是小人物,加强激励和约束,用其无妨;如果和自己旗鼓相当,还是转换一种角色,聘其做顾问;如果自己是相对的小人物,要么让贤,要么学《水浒》的王伦,就安心做一山大王。
  对于人在,如果是关系户,只管存在;如果是招聘进来的,或者蜕变来的,加强教育和管理,如果能力不行,坚决辞掉。
  对于人灾,比如:吕布这类炸弹式员工,处理办法就是制度约束加惩罚,同时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流程,让人灾在内部发挥不了作用。
  对待人渣,发现萌芽,就消灭之,不要抱任何幻想,也不要试图利用人渣做些阴事,否则就是饮鸩止渴。
  编辑 倚天
  《商道》杂志QQ群②群号:26396944
其他文献
有一位山东高人,祖上五代行医,后拜少林寺一指禅第19代传人阙巧根大师为师,自创了一套“技法独到、疗效显著”点穴推拿绝技,可治百病,被当地民众誉为“神医”。后来又开办了金康职业培训学校(www.qdjinkang.com),让成千上万的下岗工学会了“绝学”,走上了致富之路。  他是谁?  他就是金康五行点穴推拿排毒法创始人、指针(以指代针点穴按摩)按摩专家张敬臣。近日,有幸对张敬臣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
期刊
家族相传“比金钱更有价值东西”——好习惯,好品格!  改变自己、改变家族、改变家乡、改变中国 ,从杰果好习惯养成培训中心开始!    好习惯养成式培训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    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
期刊
当你有一个糟糕的雇员,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尝试把他们转变成为好雇员,这通常很难实现。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早的解雇他,糟糕的雇员将拖你的后腿,不仅他自己的工作完成不好,还会对其他雇员产生不良影响。    餐馆行业,一度盛传十个新开的有九个会倒闭。或许,这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餐馆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如何把餐馆生意做火,有高人总结出如下建议,供各位正在经营餐馆和意欲经营餐馆的朋友参考:  一、找寻那些在工作上
期刊
刚刚进公司时,主管给我三句话:  1、你永远不知道客人在想什么(所以不要花心思去猜);  2、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所以做事情不要缩手缩脚);  3、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客户,明天会不会成为竞争对手(所以关系再好,有些事情也要保密)。  在外贸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一阵之后,我有以下一番感悟,供这个行业的新人参考借鉴:   一、在工厂,客人抱怨价格太高时,我总是说一分钱一分货,以质量好来回复。进入贸
期刊
无意在网上发现一个有关营销的贴子和相关评论,甚有意思,编辑遂摘其精华,以飨读者。    问题及背景  昨天有个客户A在网上向我询价,他可能是看了我的产品介绍吧,别的也没问,只问了价格,我给了他的最低的价格,可他还说价格太高,接下来我该怎么和他谈呢?他留了手机号给我?  我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是我在网上的第一个客户,请大家帮帮我,谢谢!    高手支招一:兄弟,你的这个客户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一
期刊
心到、力到、功夫到,不管做任何事有这三到必然无难。    从王永庆卖大米说起    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家里再供不起他继续上学,就在父亲的茶田里打杂,后来父亲要求其弟弟带王永庆出去闯一闯。于是在1931年,王永庆15岁那年在叔叔的帮助下,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嘉义,找到一家米店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资40元。  王永庆边干活边学习,每天关门后看老板怎么记账、如何核算成本。每天晚上睡觉后就想一天做过的事
期刊
想做代理,最好是做新产品的代理商。只有新产品,才可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高额的利润。    开同样的店,为什么有人赚钱,有人却赔钱,甚至血本无归?  有好事者曾总结出种种因由,诸如销售技巧、选址位置、进货渠道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决定生意好坏的因素。这里,笔者就进货因素与诸位读者交流一二。    批发和零售的利润模式    批发商和零售商最大的区别是;批发商卖单个商品的利润低,只有通过大批量出货才
期刊
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
期刊
同一桌上,位次的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主宾坐在主人右边,第2主宾坐在主人左边。    明确目的和对象    凡事都有目的或者动机,请客也是一样的。  从业务的角度讲,请客的目的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即时的商业目的;另一个方面是出于巩固或者增进客情的需要。或许有业务员会认为这种观点具有太强的功利性质,缺乏人情味,但是事实是我们是在从事一项商业活动,任何手段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这是无可厚
期刊
人心即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心即是江湖。在电影《笑傲江湖》中,香港武侠片大导演徐克借任我行之口,说出了他心中的江湖。  2006年春,对于苏宁张近东、永乐陈晓和大中电器张大中几大巨头来说颇具戏剧性,他们同时收到了来自竞争对手黄光裕的聚会邀请。  由于零售商和制造商关系紧张,那是一次家电连锁的同行们少有的高级别聚会,永乐和大中还都没有被黄光裕收至麾下,还是群雄征战的年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