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声里的美好时光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看到《山海情》中的喊水对着高音喇叭发布消息时,我就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似乎自己正在小村庄聆听着《新闻联播》和《小红帽》。那是贫穷却很开心的美好时光,我常常会想起它。
  一根粗细不均,被风吹雨淋的黑乎乎的碗口粗的4-5米高的木头,硬生生的杵在村外的空地上,很高很孤独。不知从哪里的电线杆上引来一根电线,像秋千一样随风摆动,时不时还会有麻雀站在上面鸟瞰大地。电线的另一头连着一个大喇叭,也连接着外面的世界。喇叭被岁月侵蚀的锈迹斑斑,横在空里收集、播放着各方消息。
  我怀念小时候,怀念喇叭声里的故事。
  我的家乡很贫穷,很落后,经济不发达,消息闭塞,交通不便利。这个喇叭是我们与外界唯一的联系,也是了我们了解外界的窗口。
  父亲在外上班,干家务和拉扯我们姊妹三个就是母亲的事情了。母亲白天为一日三餐和改善我们的经济而奔波着,努力着,挣扎着。每隔那么3-5天,这个高音喇叭就会把村里的人招呼去召开社员大会。“喂喂,6点左右请在某某家门口集会开会,抓阄分地。”“喂喂,吃过晌午饭,在某某家门口集合开会,商量捐资助学的事情。”“喂喂喂,今天下雨不能下地干活,请在某某家门口集合,我们商量一下修公路的事情,看每家需要上交多少石子……”我就是在这样的吆喝声中长大的。每每听到这种吆喝声,母亲就会匆匆忙忙的收拾完手头的活计,把我或者妹妹锁在家里,她带着我俩中的一个去开会。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纳闷,全村子里,绝大多数家里都是男的来开会,只有那么几户人家是女的来开会,我妈是每次必到的。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很伤感,我的父亲在外工作,母亲承担了两个角色。记得有一次抓阄分地的时候,母亲说她怕自己手气不好,叫我的弟弟或者妹妹去抓,结果得到了一块特别偏远、还在崖边得自留地,母亲就特别难过。她说这块地里的肥土特别少,而且手扶拖拉机去不了,只能靠架子车拉,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因为这件事情,她好几天闷闷不乐,但是我们是没有能力抗衡的,还是默默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割麦子的时候我们只能拉着架子车一趟趟地行走在这块让母亲懊恼的庄稼地里。后来,当喇叭里面再喊着开会的时候,母亲就不那么积极和主动了,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一看到那个喇叭就心生怨气,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自己未来的生活不能靠抓阄这种愚昧的方式来选择和决定。
  后来,村子里面条件好的人家都安装了喇叭,是一种方形的挂在房间上方的发着滋滋的声音的广播。每天下午六点钟,当好多广播一起响的时候,我能听清楚那是在播放《新闻联播》。我们也就知道了中央某某领导去干什么工作了,国家又有什么新政策了,某某国家发生了冲突……。记得有一次我去村子里面姑姑家围小组学习,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坐到一块好商量,偶尔也可以抄袭完成家庭作业的学习方式。因为好多家长读书少,辅导不了娃娃们的作业,我的母亲是读书比较多的,但她没时间给我们辅导。还有一点就是这样学习,不需要家长的监督。那天,我完成了大部分家庭作业,有一道题不会,等着学习好的做完了好抄一抄,大家无人监督,有恃无恐,玩的时间总是多于学习的时间。抄作业无望,我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突然一声“新闻联播开始广播了……”,吓得我猛地坐了起来,知道天黑了,已经6点了。特别害怕母亲来收拾我,害怕作业没完成,第2天被老师罚站,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喇叭声在我心里还是留下了一些阴影。


  慢慢的,勤劳朴实的庄户人家靠种辣椒、种苹果、养黄牛等增加了收入,经济条件也一天天好起来了,我也上初中了。但在我的心中早就埋下了一粒种子——靠自己努力,坚决不当农民,我受不了贫穷带来的歧视与自卑。父亲不常在家,母亲的活计总是很多。记得初一的暑假,母亲告诉我:“我在屋里粘鞋底,你好好看门”,老实的我觉得看门就是要坐在大门上,一定要看好大门,很瞌睡很难受,却不敢打盹。
  我家门口有一棵土槐树,树荫很大,树冠几乎罩住了我家的门楼,所以说门口也不算热。为了解决瞌睡的问题,我就抱着父亲买的收音机消磨时间,听着听着竟然发现了一档好节目“小红帽”。从那时我养成了不午休的习惯,抱着收音机,听着“小红帽”节目,记着笔记,竟成了我的趣事。每当听到“小红帽开始广播啦……小朋友再见。”我就特别开心,从那个电波里面我能知道外面的世界,知道江苏的朋友,知道了西湖美景,知道安徽的文友,知道他们那里有山有水,知道了山东种大葱,他们有青岛、威海等城市邻近大海,知道云南有香格里拉,知道他们村铺了水泥路……知道他们生活的很幸福,知道他们和同学很团结,知道他们的经济很优越,知道了他们学校有楼房,知道他们居然有电脑……。聆听的多了,我的思绪却不安宁了,搅得我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好好读书,吃商品粮,用自己的工资去旅行。
  后来有一次,我刚打开收音机,广播里面突然播出了“下面我们来听听陕西省岐山县朱晓娟小作者的来稿……。”时,我简直兴奋了。也是从那个时候,我也有了文友,还收到过新疆、上海等地的问候贺年卡,我也总喜欢写点“豆腐块”。当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从电波里面传出来的时候,那种幸福溢于言表。
  现在,了解世界的窗口很多,电视、电脑、手机、微信许许多多的媒介让地球变小了,让遥远的你我似在咫尺。
  奇怪的是,我们似乎近了,心里距离却越来越远,甚至成了陌生人。所以,我很怀念曾经,很怀念有喇叭的时候。
  韶华易逝,时光流转。可不,转眼之间,新的一年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之所求,不过心安。时光一去不返,记忆的年轮一圈又一圈,2021年,我们都要好好的!好好生活,不抱怨;好好工作,不敷衍;好好爱人,不欺骗;不负不欠,就最好!就像有人说的:鲜衣怒马也好,素衣粗食也罢,倘若内心明媚温暖,寻常日子也會过得滋味丰足,存储的就是来年美好的回忆,广播里传颂的也将是安暖与幸福!
  ——选自《鸟爱碧山远》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喝运河水长大的人是不会忘记运河的,因为童年的梦就系在这条生生不息的河里,怦然心动的涛声曾无数次叩击人们的心房,点燃人生憧憬的理想,伴不甘寂寞的人远航。当人生之舟遇上狂风巨浪在无奈中搁浅,踉跄的脚步重新回到生命启程的地方,摸一下了两鬓的衰发,心中的那条母亲河就成了心中慰藉,就像久别的儿子带着伤痕累累的心回到慈母面前,静静地向母亲倾诉。  一  南运河今非昔比,涛声已悄然逝去,河床已干枯、宽阔的运河已
期刊
乍暖还寒时节,沉默的山峦正在山山相连地方屹立着。  阳光升起的时候,便有一点两片春风吹过。大山脚下,漫山坡谷染出了片片青黄,满树枝柯捧出了树树绿芽。青山泛青,绿水长流,深邃的天顶层层见蓝,朵朵白云,写意出了一派蕞尔清明的气象。白嫩的羊们,走上青葱的原野,咩咩细语遁入高远的天空,一如凌空的生命之波,深深地摇动了牧者的心旌。  牧羊人身穿渍满油光的老羊皮大衣,脸上有着一层古铜的色泽。那是以厚土为模坯、
期刊
他倒下了,不能言语,不能行动,只睁着双眼,默默地看着尘世间的冷暖,呼风唤雨的洒脱,将随浮云散去。  此刻,他在想什么,心里是否有意识,谁也不知道。人的肢体到了不能被大脑支配的份上,人生的一切也将失去意义。  人生就是一出戏,当你走出戏外,已不在是生活的主角,身边的一切都不能被你所左右,只得默默地等着命运的裁决。  第一次来到他家那个村,她一夜没睡,不是因为陌生的环境,也不是他的一无所有,而是被家前
期刊
申茂慧是我娘。  这个名字是我姥姥给起的。姥姥常常为给她的女儿们起了几个好听的名字而自豪,她跟我说:“你看,我闺女的名字都多好听啊,你大姨茂英,学校里的老师跟我说,英是英雄的英,这个名字太好了;你看你娘的名字,茂慧,慧就是聪明。”说到这儿,姥姥有些伤心,“可惜呀,你娘聪明的小脑瓜儿,没有进过一天学校,没有上过一天学,太亏了。我们全家都欠她的。”  当时姥姥有五个孩子,家里地多,一定要留下一个帮忙干
期刊
民桥古与今,情系民众心。  明媚的阳光撒满大地。我走在霞客渡,悠然漫步,亲吻潇水,看潇水两岸的风光,再掬一捧潇水洗把脸,喝一口潇水润润喉,心身愉悦而轻松。  湘南永州。古城零陵,潇水穿城而过。霞客古渡,穿越时空,泰然而立潇水之上。  《释名》有记:“桥,木梁也”。“梁,石桥也”。  零陵霞客渡原叫黄叶渡,又叫大西门浮桥、平政桥。是零陵城区一座古老的浮渡,没有浮桥之前称大西门渡口,为零陵古城五大古渡
期刊
秋冬时节,芦苇最是漂亮。此时,风已有些清冷,一缕一缕,从芦苇荡中扫过,美极了。  我得闲时,喜欢静静地伫立在芦苇荡前,看荡中芦苇随风摇曳。那毛茸茸的、轻飘飘的芦苇枝,原以为它会经不住风吹,就此夭折,然而事实是:不管被风压得多低,过一会儿,风变小之后,它又倔强地直起了腰,也难怪古人会用“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来形容人的坚贞和不屈。这种深入骨髓的坚韧,让我想起了一个身姿清丽的女子——李清照。  对芦
期刊
(一)  亲爱的景: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还有八天就是我们大喜的日子。可是,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你。当疫情蔓延荆楚大地,全国人民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随医疗队伍毅然决然支援武汉。  今夜寒风刺骨,我看见医院旁边的一名执勤民警,潸然泪下。思念的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袖。  象牙塔时代,你我相识。你是否还记得,我第一次哭,泪湿了你的警服。此刻,我多么想回到你的身旁。看着医院里躺着的病人,
期刊
拜访三月,一定要去丽山音乐农场。  农场应该更有自然的味道。  3月3号跟着导航一路寻去,过了东屏镇,左拐右拐一路往山里走,四月未到,山还没有完全睡醒,树林上方光秃秃的树枝,显得一片空旷。当肆意的野草蔓延到路中间,丽山音乐农场就到了。  没想到竟然扑了个空,因为防止疫情,农场不对外开放。  隔着大门里面隐约有几个人在劳动,好心的门卫看我一副失望的样子,主动打电话给他们老板,结果可想而知。可是,可是
期刊
重庆,全国四大直辖市其中之一,是最年轻的直辖市,简称渝,也被美称为5D魔幻城市。重庆,行千里,致广大,已经家喻户晓。近年来,重庆热度居高不下,除了红岩村、千年古镇磁器口、轻轨穿楼而过的李子坝站、洪崖洞、长江索道等网红旅游景点,给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留下深刻地印象。当然,区县还有很多迷人的地方,像大足石刻、武隆天坑地缝这些旅游景点。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说地是重庆酉阳县的龚滩古镇。  人们都向往良辰美景,世
期刊
“笔杆不拿拿铜锣,状元不做做更夫,悔当初习文不习武,如今有苦向谁诉……”打小我就会唱越剧《状元打更·执更锣》,人到中年,依然喜欢这段有趣的唱腔,时不时唱两嗓子过一把戏瘾。每次唱起这段戏,总会想起故乡大伯家板壁上挂着的那一面旧铜锣。  我的故乡在浙南山区。山里老家保存着一些古老的习俗,在我心目中,“打更”这个由我大伯担当的习俗特别纯朴、厚重。辞旧迎新的春节里,当夜幕降临,随着“咚、咚、咚”的铜锣余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