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hua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椿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喜欢和不喜欢香椿的理由,皆与它那独特的气味有关。
  在喜欢的人眼里,香椿的味道是清香,是醇香,是“香风惊艳,簇簇嫩、枝头灿烂”,直呼香椿为香芽儿,凉拌热炒来者不拒,整个一副饕餮的嘴脸。不喜欢的人呢,大概连想都不愿想它的味道。有人曾发过这样的微博:香椿对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怨恨,居然散发出这么鬼畜催呕的气息?
  我女儿就不喜欢吃香椿,她说香椿炒鸡蛋里有股臭屁虫的味儿,她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让作为香椿粉丝的我,瞬间失去了对香椿的狂热。
  香椿,大约希望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它吧,对于人类送自己的外号“树上熟菜”,肯定也是深恶痛绝的。
  原产于中国的香椿,没有想到,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作为高大乔木的自己,竟是以蔬菜的身份,与荔枝齐名成为贡品,也没想到世界上唯一食用香椿芽的国家,竟是自己的故乡。
  香椿没想到的事情多啦。
  起初,香椿像个高深莫测的化学家,一股脑儿鼓捣出三、四十种挥发油、酯、醇、酚、酮类物质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化学成分,添加在自己的枝叶里,其目的是要警告食草动物和昆虫——这里是禁食区,最好离我远点!
  出乎香椿的预料,人类,准确地说,是一部分人类,却迷恋上这种奇怪的味道。再高的香椿树,也难不倒一张张垂涎的嘴巴,借助工具、手脚并用,将香椿孕育了整个冬天的嫩芽,撕扯下来据为己有。
  一些人,甚至别出心裁地登上梯子,给自己枝头的一簇簇叶蕾,扣上一枚枚鸡蛋壳,光秃秃的枝头仿佛戴上了一顶顶小白帽,又似结了一只只的鸡蛋,远远看去,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好笑。末了,人们会将“蛋”采收,一一磕开蛋壳后,里面即露出黄绿色、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鸡蛋型的嫩芽和嫩叶,说是这样的香椿,口感特别棒……
  作家张晓风的散文《香椿》,开头是这样写的:“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读到这里,我对作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嗯嗯,接着看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枝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我有点不明白,作家这样写,是想表达对香椿树忍耐力和博爱的尊敬,还是在说人类的自私自利?
  当人們变换花样再三攀折香椿,并自以为在“咬春”“嚼春”“吞春”的时候,有谁真正站在香椿的立场上想过,懂得香椿的苦与痛呢?
  接连受伤的香椿,不得不琢磨对策。香椿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自己的青春期变得非常短暂,不几日,原本鲜嫩的香椿芽,就变得粗枝大叶、粗糙不堪。
  第一次被人掐掉后,好脾气的香椿会长出二茬,但品质明显比头茬差一截,叶肉也显得羸弱许多。如果这时还有人觉得不过瘾再次掐掉的话,第三次香椿树萌发出的嫩叶,已经难以下咽了——叶脉发柴,木质纤维粗糙,嚼都嚼不烂。
  当香椿第三次长出嫩芽时,时令已经进入夏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人不懂得香椿树的“语言”,管不住自己嘴巴的话,香椿树会以“死”抗争——发蔫,然后死给你看!
  看来,香椿也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
  香椿的做法,正应了这句俗语:“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人世间的事情,亦大抵如此。
其他文献
轻倦雕窗娟娟月,夜举清香澹澹风。  我一人独坐窗前,令人无法接受的小考分数如烈焰灼烧瞳孔。眼看期末考试将至,怎渡!怎渡?  我愤懑满腹地推开椅子,无意间,目光触及那方古砚,那支狼毫。突然有种想练字的冲动,把自己也吓了一大跳。于是,我与书法再度相逢,开启了一段温暖的旅程。  狼毫静默,砚台蒙尘。我竟不记得是多久不曾练字了。双手捧砚,拂去尘灰,捻开韧性的狼毫,淡淡磨砚。那熟悉的墨香在空气中氤氲,清淡,
“下辈子咱俩一定得做母女,不过,下辈子我做妈!”贾玲含笑带泪的表演,深深触动了我。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由贾玲、张小斐、沈腾参演,能让我笑到抽筋又让我涕泪横流的电影。我认识的贾玲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喜剧演员,很少看到她悲伤的样子,可回顾她的表演生涯,发现她以她的母亲作为题材已不是第一次了,李焕英一直是贾玲心里最放不下的那个人。没人知道贾玲想妈妈的时候哭过多少次,可这次,她好像不仅是拍出了自己的媽妈
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几位老奶奶正带着一群小朋友学剪纸,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吃饺子,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孩子们一口一个“奶奶”地叫着,可这些奶奶和小朋友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原来,社区里的很多年轻的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庭,他们大都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而社区里的退休老人们,空闲时间则比较多,他们也常常因为整日里无所事事而感到空虛无聊。吉福社区则以老
诗意是什么?初见题目,并无感念,细品之下,卻觉题目极有深意。诗意,诗意,定要见到日升月潜,亲睹沧海变迁方才是诗意吗?  脑海中蓦然闪现出去年八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闲逛时所见景致:阳光自密叶的微小缝隙中洒下,才经历过大雨倾盆的它们,在竹林间闪光,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气息,微凉的风儿轻轻抚过我的耳畔,路旁一丛又一丛不知名的小花招手向我问好,笑意铺满整个跑道。  诗意就在草地摇曳的韵律中舞蹈,铺写着它
面对枯燥的生活,抛开一切,发呆静坐,似乎成了消遣时光的最佳之选。  于我,在阳光洋溢的下午,空气中时刻弥漫着困倦的气息,而面对一摞作业,若真的睡了,总有一丝惭愧。但不自觉地,选择呆坐在椅子上,盯着作业,却什么也不干。自己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模糊的世界,二分之一的自己不知在何处,车水马龙的嘈杂声若有若无,眼前的文字忽隐忽现,上蹿下跳。  这样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但又犹如漏中沙,流逝得无痕无迹。  生活
雪 尘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是宋代禅师释守璋的诗句,是说花与絮的飞落不是因为风雨,而是因为它们已进入生命的时序。  万物皆如此,落叶本是自然赋予的时序之美,只是韦应物在写《寺居独夜寄崔主簿》时,内心寂寞凄凉,才觉得那纷纷的落叶孤寂萧索。  “木葉纷纷落”,诗成妙韵天然,仿佛不是由诗人口中吟出,而是五片纷飞的叶子落成的一句诗。兀自觉得,这句诗是古往今来对落叶最美的诠释。  这样的落,美得
近日,杭州的几所小学纷纷组织起“爸爸篮球赛”。防守、上篮、扣球……爸爸们一板一眼,看起来跟正规篮球赛没有区别。不过,与普通篮球赛不同的是,每位球员球衣背后的名字都印有统一的后缀,那就是“某某他爸”。为了赢得比赛,爸爸们不敢怠慢,纷纷放下手机、推掉饭局,开始研究进攻战术,制定防守策略,亲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孩子们也在场上积极摇旗呐喊,为爸爸加油。  对于举办“爸爸篮球赛”,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的胡晓敏
因为课业紧张,今年的清明,我并未与父亲回乡祭祖。  烟雨蒙蒙,乍暖还寒,城市的街巷不算明朗,也谈不上阴郁,像个普通的雨天,鸟雀彼此呼唤,吟唱着这人间的四月天,轻柔的风与我拥别。若不是街边紧闭的商铺门上挂着清明放假的牌子,我对这一沧桑厚重的节日,竟感到些许的陌生。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润湿了行人脚边的嫩草,也润湿了行人的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似乎是种“必然”,清明总由那丝丝缕缕缠绵的雨托起,又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由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塔拉·韦斯特弗所写的一本自传。1986年出生在山区的塔拉在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可即便如此,塔拉也从未放弃过教育,更未曾放弃过自己。她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相比于每个正常的孩子来说,塔拉是不幸的。身在一个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的家庭,“不上学,不就医”是塔拉的父亲要求他的孩子们所要坚持
残阳落满肩头,似是未褪尽的火光。  散落在天边的余晖殷出一抹淡淡的红,像在天地间笼罩上了一层异样的薄雾,魅惑却淡然。它静静地淌在我伸出的手上,无声地散落在画作上,守在我身旁。  我的手上沾着未干的颜料,地上的画很多还湿着,在红光下透着亮,我抚摸它们,缓缓地,它们像在我的心上割开了小口,慢慢地渗出焦躁的血。  前方的画板上还贴着一张崭新的白纸,笔被甩在墙角,地上滴着许多带颜色的液滴。它们在这沉静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