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季为母亲上坟,惊奇地发现那条我所熟悉的通往墓地的乡间小路居然高草丛生,令人难以前行,我只有用手拨开一人高的大草勉强前行。记得这条曾刻录下我童年许多难忘美好回忆的田间路曾是邻乡通往我镇的交通要路,二三十年前,这里是来家乡赶集的十里八村父老乡亲以及到中学走读学生的必经之路。彼时,这条不甚宽阔的田间路尚能使生产队的大马车从容驶过。
与这条田间路的命运大抵一样,其他与我的回忆相关联的许多充满乡土温情的田间小路而今都已无人问津,原本庄稼掩映下的仅容一两个人并行的带着垄台痕迹的小路,而今无不被高高的庄稼所淹没,无人再会选择自这里开辟通往邻村的捷径。
回想二三十年前,乡村小路是与乡村息息相关的一个文化符号,它或短小或幽深,或笔直或曲折,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将周边的村屯紧密且直接相连,往來的村民及牲畜便是血管里的血液。我们可见扛着农具来到田间莳弄庄稼的农民,还有赶集归来放下担子坐在扁担上缓缓掏出烟袋的老汉,更有悠闲的牧人,赶着牛羊慵懒地于田间慢慢走过。在那个听着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乡间小路》的年代里,田间路是个让人们感觉充满了希望与活力的词汇。行于其间,自己便融入了春的希望夏的恬淡与秋的收获;行于其间,那种置身于大地母亲怀抱的感觉是无以名状的厚重与踏实。
乡间路如一条条窄窄的磁带,录制了农家孩子们童年多姿多彩的难忘回忆。犹记得浩荡春风里漫天的风筝,犹记得和暖阳光里?着筐儿挖野菜的收获喜悦,犹记得青纱帐里打乌米抓蝈蝈的猎奇,犹记得深秋夕阳下背着豆棍儿或麻柞的结队而归。无需说成群结队带着狗儿在乡间路的疯跑,无需说那些打鸟抓蛤蟆之类的明知故犯的破坏生态的低级错误,更无需说拉帮结伙偷瓜逃回时的侥幸......
曾经的乡间路承载着太多农家特有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还有,儿时不更世事的我们一个个瑰丽的童梦。
时光荏苒,二三十年过后,曾经手拿烟袋锅头戴狗皮帽子的老汉及小脚老太太那一代人而今已离我们远去,与他们有关的打袼褙纳底子做鞋泡苞米碴子高粱米黄豆摊煎饼住土平房糊窗户出门步行或坐大马车等老旧的风俗习惯也渐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伴随着60后70后的崛起,农村上到生产方式下到生活方式都悄然发生了重大改观。无论是春种还是秋收,茫茫的田野里,从前司空见惯的牛耕马耕乃至骡耕而今早已难觅影踪,昔日依靠人工才能解决的播种、施肥及“锄禾日当午”等体力活而今也被简单农用机械抑或除草剂轻松取代。金秋十月,收割机更是昂然挺进到家家户户的两亩三分地,原本一家人几天甚至十几天也难以收完的苞米转眼就全部归仓。从曾经一年忙到底的死守田园到如今的一年干不了几天农活,农民们正经历了一个由旧式到新型的重要转型期。
这个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在方方面面为自己的生活寻求方便?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那些召之即来的幸福?且看,除了干脏活累活之外,哪个还肯穿着破旧的衣衫和鞋袜?追求美感和时尚已成为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识,大多数年轻人更是通过网购让自己变得多姿多彩。从前七八口人围坐的老式狭小的炕桌早已被宽大的餐桌替代,而桌面上单调的粗茶淡饭也被琳琅满目的反季青菜乃至轻易即可买到的肉食所取代。温饱早已不再是曾经梦寐以求的奢望。昔年低矮潮湿的土房早已换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楼房也不再是曾经难以企及的梦想。道路日渐硬面化,在车比人多的年代里,即使是几里地的近距离出行,人们也习惯于以车代步,很少有人愿意安步当车,除非锻炼。这是个不懂得步行的时代,抄近道开辟田间小路已成为永远的回忆。
伴随着这一条条乡间小路的渐渐消逝,而今的乡村亦难以见到太多青春的面孔。无论是忙碌的田野还是劳累的工地、无论萧条的街市还是清静的店铺,外面真的难觅二十左右年轻人活动的身影。伴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恰如那一条条曾经让乡村充满活力的乡间路一样在这改革大潮到来之际在一个个穷乡僻壤悄然蒸发,他们无不缓缓汇入城市化的滚滚洪流。
曾经写满乡村一段段温情回忆的田间小路而今无限寥落。不见了上下学途经于此边走边议论功课的学子,不见了来此撷花逐蝶找寻野趣乐此不疲的懵懂孩童,不见了劳作归来哼着小曲挑担行走的农家壮汉,不见了手执长长柳条放牧白白鹅群的妙龄少女......
“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短短二十余年,那一个个有关乡间小路的回忆如雾如梦,恰如那乡路边的蒲公英一般,随风而舞,飘向记忆的远方......
而我们欣喜地看到,那一条条消逝的乡间小路的尽头,一条条硬面化的笔直的村路乡路正昂然伸向希望的远方......
与这条田间路的命运大抵一样,其他与我的回忆相关联的许多充满乡土温情的田间小路而今都已无人问津,原本庄稼掩映下的仅容一两个人并行的带着垄台痕迹的小路,而今无不被高高的庄稼所淹没,无人再会选择自这里开辟通往邻村的捷径。
回想二三十年前,乡村小路是与乡村息息相关的一个文化符号,它或短小或幽深,或笔直或曲折,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将周边的村屯紧密且直接相连,往來的村民及牲畜便是血管里的血液。我们可见扛着农具来到田间莳弄庄稼的农民,还有赶集归来放下担子坐在扁担上缓缓掏出烟袋的老汉,更有悠闲的牧人,赶着牛羊慵懒地于田间慢慢走过。在那个听着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乡间小路》的年代里,田间路是个让人们感觉充满了希望与活力的词汇。行于其间,自己便融入了春的希望夏的恬淡与秋的收获;行于其间,那种置身于大地母亲怀抱的感觉是无以名状的厚重与踏实。
乡间路如一条条窄窄的磁带,录制了农家孩子们童年多姿多彩的难忘回忆。犹记得浩荡春风里漫天的风筝,犹记得和暖阳光里?着筐儿挖野菜的收获喜悦,犹记得青纱帐里打乌米抓蝈蝈的猎奇,犹记得深秋夕阳下背着豆棍儿或麻柞的结队而归。无需说成群结队带着狗儿在乡间路的疯跑,无需说那些打鸟抓蛤蟆之类的明知故犯的破坏生态的低级错误,更无需说拉帮结伙偷瓜逃回时的侥幸......
曾经的乡间路承载着太多农家特有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还有,儿时不更世事的我们一个个瑰丽的童梦。
时光荏苒,二三十年过后,曾经手拿烟袋锅头戴狗皮帽子的老汉及小脚老太太那一代人而今已离我们远去,与他们有关的打袼褙纳底子做鞋泡苞米碴子高粱米黄豆摊煎饼住土平房糊窗户出门步行或坐大马车等老旧的风俗习惯也渐成为一种遥远的回忆。伴随着60后70后的崛起,农村上到生产方式下到生活方式都悄然发生了重大改观。无论是春种还是秋收,茫茫的田野里,从前司空见惯的牛耕马耕乃至骡耕而今早已难觅影踪,昔日依靠人工才能解决的播种、施肥及“锄禾日当午”等体力活而今也被简单农用机械抑或除草剂轻松取代。金秋十月,收割机更是昂然挺进到家家户户的两亩三分地,原本一家人几天甚至十几天也难以收完的苞米转眼就全部归仓。从曾经一年忙到底的死守田园到如今的一年干不了几天农活,农民们正经历了一个由旧式到新型的重要转型期。
这个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在方方面面为自己的生活寻求方便?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那些召之即来的幸福?且看,除了干脏活累活之外,哪个还肯穿着破旧的衣衫和鞋袜?追求美感和时尚已成为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识,大多数年轻人更是通过网购让自己变得多姿多彩。从前七八口人围坐的老式狭小的炕桌早已被宽大的餐桌替代,而桌面上单调的粗茶淡饭也被琳琅满目的反季青菜乃至轻易即可买到的肉食所取代。温饱早已不再是曾经梦寐以求的奢望。昔年低矮潮湿的土房早已换成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楼房也不再是曾经难以企及的梦想。道路日渐硬面化,在车比人多的年代里,即使是几里地的近距离出行,人们也习惯于以车代步,很少有人愿意安步当车,除非锻炼。这是个不懂得步行的时代,抄近道开辟田间小路已成为永远的回忆。
伴随着这一条条乡间小路的渐渐消逝,而今的乡村亦难以见到太多青春的面孔。无论是忙碌的田野还是劳累的工地、无论萧条的街市还是清静的店铺,外面真的难觅二十左右年轻人活动的身影。伴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恰如那一条条曾经让乡村充满活力的乡间路一样在这改革大潮到来之际在一个个穷乡僻壤悄然蒸发,他们无不缓缓汇入城市化的滚滚洪流。
曾经写满乡村一段段温情回忆的田间小路而今无限寥落。不见了上下学途经于此边走边议论功课的学子,不见了来此撷花逐蝶找寻野趣乐此不疲的懵懂孩童,不见了劳作归来哼着小曲挑担行走的农家壮汉,不见了手执长长柳条放牧白白鹅群的妙龄少女......
“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短短二十余年,那一个个有关乡间小路的回忆如雾如梦,恰如那乡路边的蒲公英一般,随风而舞,飘向记忆的远方......
而我们欣喜地看到,那一条条消逝的乡间小路的尽头,一条条硬面化的笔直的村路乡路正昂然伸向希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