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型离子共存试题的解题策略与应试技巧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共存是高考化学有关离子反应中重现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其中的一类题目为通过实验操作,对未知溶液中的各种离子进行鉴别,难度较大。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并撷取分析近两年的相关高考真题,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技巧篇
  1.观察溶液颜色。
  若题目限定待测液是无色溶液,则溶液中一定无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有色离子。
  2.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出一定存在的离子,再根据离子共存原则,排除与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以下几种情况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若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则表明溶液中有大量的H+,则溶液中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OH-和弱酸根离子(AlO2-、CO32-、HCO3-、SiO32-、S2-、HS-、PO43-、CH3COO-、F-、SO32-、HSO3-等)。
  (2)若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碱性,则表明溶液中有大量的OH-,则溶液中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H+、弱碱阳离子(Fe2+、Fe3+、Cu2+、Al3+、Mg2+、Zn2+、NH4+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HCO3-、HSO3-、HS-、H2PO4-等)。
  (3)能生成难溶或微溶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O42-与Ba2+、Ca2+; Ag+与Cl-、Br??-、I-;CO32-与Ba2+、Ca2+、Mg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如Fe3+与S2-、I-;ClO-、NO3-(H+)与I-、S2-、SO32-、Fe2+等。
  (5)能发生双水解的离子一般不能大量共存,常见的离子如NH4+、Al3+、Fe3+与HCO3-、CO32-、ClO-、AlO2-等。
  二、陷阱篇
  1.注意每次实验所取的试液,观察是上次实验完成后的滤液还是取的原溶液,在检验Cl-时,经常设置此类陷阱,一定要特别小心!还有其他元素的检验,如钠元素,若实验过程中引入了Na+,再通过焰色反应进行检验则无效。
  2.检验Cl-时注意排除干扰离子SO42-的干扰,即先加足量的Ba(NO3)2溶液,除去SO42-,再加HNO3酸化的AgNO3,若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Cl-。
  3.对各种离子存在与否鉴别完成后,一定要看一下溶液是否呈电中性,即溶液中正负电荷的总数应相等,若不等就应该从无法确定的离子中选出缺少的离子。利用这一方法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 对于高中不作要求但在解题时又会用到的知识,命题人通常会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在题目的后面,考生若忽略此信息,无疑会大大的增加试题的难度,乃至做错。因此考生应该养成做题前通读题目并勾划出重要信息的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三、练兵篇
  例1 (2013·上海卷)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 至少存在5种离子
  B. 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
  C. 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 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解析: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说明溶液中有0.02 mol NH4+;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Fe3+,得到的1.6 g固体为Fe2O3,
  n(Fe3+)=2n(Fe2O3 )=×2 mol=0.02 mol;由于Fe3+会
  与CO32-发生双水解,故原溶液中一定没有CO32-;向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的为BaSO4沉淀,
  n(SO42-)=n(BaSO4 ) = mol = 0.02 mol。此时溶液中
  电荷还不守恒,正电荷的物质的量大于负电荷的物质的量,则溶液中还应有Cl-,c(Cl-)≥
  =0.4 mol/L 。通过
  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有NH4+、Fe3+、SO42-、Cl-,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Al3+、K+。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评析:此题在高考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它考到了我们做这种题的惯用思路,即推出一定存在的某种离子,马上再排除掉与其不能大量共存的其他离子(如排除CO32-的存在即是用到这种方法)。此外命题人为了增加此题的区分度,还涉及了离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若考生仅推出一定存在NH4+、Fe3+、SO42-,误认为此时溶液中既有阳离子(NH4+、Fe3+)又有阴离子(SO42-),好像可以使溶液呈电中性,而不细究各离子的浓度的话,就会掉入命题人的陷阱(如上述陷阱3),很容易误认为溶液中不一定有Cl-,而将正确答案B排除掉,误选C。
  例2 (2013·浙江卷)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解析:不能根据现象1判断出原溶液中含有Na+,因为开始实验时加入了NaOH (aq)和Na2CO3(aq),引入了Na+,所以A选项错误;不能根据现象2判断出原溶液不含葡萄糖酸根,因为葡萄糖酸根不含醛基,试液中有无葡萄糖酸根都不会看到银镜,故B选项错误;由于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现象3说明滤液中不含Mg2+,现象4说明滤液中含Ca2+,所以C选项正确;不能根据现象5推出试液中一定含有Fe2+,因为如果试液中有Fe3+,也会得到现象5,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此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属于较为新颖的题目。因为此题不仅仅考查离子共存的知识,还涉及了焰色反应、醛基的性质,Fe2+的检验等知识,是多个知识的综合,信息量虽大,但题目并不太难。此题的设计体现了命题人对教材知识的合理延伸与整合,符合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思想。由于题目的信息量极大,为了节约答题时间,考生应该先读选项,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实验现象,再对该选项进行判断,这样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达到准确解题的目的。另外答题时要注意上一步实验所引入的离子对这一步实验的影响,若忽略这一点,很容易掉入出题人的陷阱(如上述陷阱1),而误选A。
  例3 (2012·浙江调研卷改编)大气中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4+、Cl-、SO32-、SO42-、NO3-和NO2-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已知:Ksp(Ag2SO4) = 1.20×1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说明其不存在的理由: 。
  (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 。
  解析:由实验一可知,溶液中有可以氧化I-的离子,则NO3-和NO2-中必有其一,与它们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SO32-一定没有;由实验二可推出酸雨中一定有SO42-;由实验三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实验四中所给信息Ksp(Ag2SO4) = 1.20×10-5表明Ag2SO4的溶解度很小,在水中可以形成沉淀,再结合向酸雨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酸雨中可能有Cl-或SO42-,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表明酸雨中无NO2- ,否则NO2- 会被强氧化性的KMnO4溶液氧化为NO3-。
  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SO42-、NO3-、NH4+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SO32-、NO2-,可能存在的离子有Na+、Mg2+、Cl-。
  答案:(1)SO42-、NO3-、NH4+ ;SO32-、NO2-;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与NO3-不能共存。若有N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6I-+ 2NO3-+ 8H+ = 3I2 + 2NO↑+ 4H2O
  (3)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
  评析:本题难度适中,用生活中常见的酸雨来设计有关离子共存的实验。通过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实验来完成对各离子的检验。考生应根据每步的实验现象来推测离子存在与否,在推出一定存在的离子的同时,排除掉与其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虽然依据实验二、三、四中的现象推出一定存在的离子时,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不能共存的离子被排除,但作为解此类题目的必要步骤,还是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另外在检验试液中是否存在Cl-时,首先要排除SO42-的干扰,考生若忽略了SO42-的干扰,必然无法确定Cl-的存在与否。还需要注意不能用BaCl2除去SO42-,否则会引入新的干扰离子Cl-,影响了Cl-的检验。
其他文献
很小就知道,要获得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走。对于大多数如我一样没有天才头脑的人来说,主动跳进“题海”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对解题技巧的理解掌握,对各种题型的感性认识,无一不是在大量枯燥的演算中掌握的。  只是,跳进题海,绝不等于盲目做题,要学会用脑。对于我而言,题海无涯,不能忘的是“上岸”。我这里所说的“岸”,便是我们手里所捧着的“课本”。  高中理综的各学科课本均有着深刻的内涵
期刊
从某种角度看,高考有机试题就像是一幅隐含藏宝信息的“密码图”,考生要像侦探一样,将其中的隐蔽信息挖掘出来、零散信息拼凑起来、干扰信息剔除出去,转译加工新信息、检索已有知识,再将解题的关键信息收集完整,并结合已有经验进行筛选、转换、嫁接,找出有机物分子结构、组成、性质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分析推理、获得正确答案。  一、转译陌生信息  高考有机试题中会给出一些中学生未见过的“新有机物”“新有机反应”“
期刊
以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为例,物理在高考中只有13道题,而且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固定,考试的模式也几乎没有改变。单就高考来说,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把握。在一轮复习的第一个月,我们基本上都已把必修1部分结束。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高考中考什么?怎么考呢?如果能够精确把握必修1部分的考点和考试方向,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迅速达到高考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评析部分2013年高考物理有关必修1部分的
期刊
本期嘉宾:成都理工大学  品 格: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创办时间:1956年  学校属性: “小211工程”  坐 标: 四川成都  优势专业: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  我的宣言:不甘人后,敢为人先  砚湖泱泱,成理苍苍。  拐过有一棵枇杷树的转角,奔跑在铺满落叶的桐荫路上,从长满爬山虎的防空洞旁路过之后,匆忙的脚步停留在了砚湖边。  砚湖是成理一池潋滟的碧水,望不尽
期刊
套用俗话“人比人,气死人”,这“词比词”也就可以说是“晕死人”了。尤其是when遇到了while,又遇到了as,这三个词可谓是词汇用法比较中的经典了。三个词都同属于一家“公司”——“时间状语从句集团”,又在外“兼职”,各有他用。因此,有时要分清楚这三个词何时在“司何职”,就颇费力气。现在我们就在这期微语法中将它们拉出来溜溜,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同。  首先来看一看,这三个词在时间状语从句中的区别:  
期刊
中国高校学术实力指标一览表(华北)
期刊
句子仿写是对例句的模仿与再创造,仿句与例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变与不变的关系。仿写时,我们要从例句的“形神”入手,即根据例句的内容与形式(句式特点),兼顾“形神”,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进行仿写。仿句与例句的“不变”与“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话题的一致性  仿句的话题“不变”。话题有显性的,意思是指题目规定的陈述对象或者定好的话题;也有隐性的,指的是给
期刊
很多同学听到这个专业名称的时候,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到大西北种树”,而且该专业又顶了个农学的帽子,让大家都误以为该专业口径窄,出来就业选择面太小,因此一般都不把它放在志愿考虑范围之内。然而,这样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完全是错误的。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政府已深刻地认识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并给予了强有力的人财物的支持,使得该领域的发
期刊
“玩着玩着就把钱挣了!”“工作就是旅行,旅行就是工作!”这些都是人们给予旅游体验师的美好之辞。这样一份美好的工作,就落到了无锡作家、旅游爱好者朱敏的头上。  2013年江西省全球海选旅游体验师活动中,朱敏从一千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膺“首席旅游体验师”,她因此不仅能拿到12万元的年薪(每月1万元),还可在一年的聘期内携一人免费畅游江西。一时间,她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羡慕的对象。  最初梦想是成为一个
期刊
【典题】如图所示,带有斜面的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有一重G=2 N的金属块A,斜面高h=15m,倾角为60°,用水平力F推A,在将A从底端推到顶端的过程中,A和B都做匀速运动,且B运动的L=30 cm,求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和金属块克服斜面支持力所做的功.  不会灵活地计算功:一些学生一看到要计算功,就只想到W=Fscosθ,而不能将思路打开,从W=Pt和W=ΔEk等多条思路进行考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