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的“设计与技术”课程:建构主义的视角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学校的“设计与技术”是国家课程中一门新的学科,它是在传统的手工、家政等学科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建构主义课程思想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经过重新整合而形成的一门现代课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这门新学科由不成熟到成熟,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上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研究英国的“设计与技术”课程,对改进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明确课程目标,应当以技术教育为这门学科的总目标.
其他文献
毛姆的短篇《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收录在他1921年出版的短篇集《叶之震颤》中,该短篇表面上叙述了主人公爱德华?巴纳德从美国芝加哥到塔希提岛工作后的变化,从起初意志坚定
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文学世界是一个象征的世界,但狭义上的象征,作为艺术假定形式的一种,在其创作中并非独立出现,而是被作者巧妙地融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从而构成一个宏大的象
教育社会学的微观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研究视角在课程与教学的语言编码、课程知识的社会学分析、课堂行为互动、学生的策略反抗等.这些研究一方面拓宽了教育社
房山区房山街道马各庄村是全区经济发展的示范村。王茂同志自1988年6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抛家舍业,带领村民走改革致富之路,短短6年,就使马各庄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集
巴璧叶(Rene Barbier)系巴黎第八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社会学家和教育人类学家,同时还是位诗人.巴璧叶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终身教育、东西方文化比较等,他是“社会想象和教
摘 要:《火与剑》是波兰作家亨里克·显克微支历史长篇小说“卫国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显克微支着力于真实历史与艺术虚构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展现丰富的波兰历史社会生活场景,塑造了如维希辽维斯基、斯克熱杜斯基、等正面形象以及像赫米尔尼兹基、包洪这样的反面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各具特色,彼此之间的接触与互动构成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十七世纪波兰哥萨克暴乱的社会大背景下展示出光怪陆离的众生
小时听老师讲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低头的谷子,朝天的莠子。大了才明白:越诚实饱满,沉甸甸的,越老老实实,一点不张扬。越是秕了巴叽的毛毛草,越飘得厉害,没风摇头晃脑,有风就
新教育社会学是1960年代以来由立场接近、体验相似的一群新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种文化政治运动,其目标是以文化教育批判和重建的方式来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革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金融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地位日显重要。几年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立足现场审计方法,实现了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扩展到检查银行的业务
摘 要:E. M. 福斯特是一位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家。《通往印度之路》是福斯特创作生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作品。《通往印度之路》讲述了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英国同其殖民地印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研究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福斯特虽然忠实描述出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但因其无法摆脱的阶级地位和民族身份使小说深深的烙上了殖民主义烙印,体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