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个什么东西?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香港很少听到“乡愁”,“返乡下”倒是听得多。香港以外,几乎整个中国内地都属于北方,这也是我来香港之后才知道的。
  余光中在《登楼赋》中写自己旅美的体验:“你踏着纽约的地,呼吸着纽约的空气,对自己说,哪,这是世界上最贵的地面,最最繁华的尘埃……纽约有成千的高架桥、水桥和陆桥,但没有一座能沟通相隔数寸的两个寂寞。”香港地贵桥多,比纽约还好的是,这里是华人社会,而且往内地交通畅达,仅仅只需两三小时。说到殖民历史,台湾的日据时期长达五十年,香港在三年多之后就被英国人接手了。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中,说二十世纪是中国人失败的世纪,人们处于流离状态,成了精神上的孤儿。相对于台湾一海分隔几十年,内地兵荒马乱几十年,二十世纪的香港是个好世界。可是,香港几十年来抱怨的人和事,偏偏全都来自内地,所以就像董桥先生,认为没有文化乡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也要到“精致文化传统”中去寻,中国文化里不精致的太多了,从酱缸里头掬清泉,不容易;对内地产生浓浓乡愁,更不容易。
  幸好乡愁不仅只是空间上的,也是时间上的,文化上的,最高一层是精神上的。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带着淡淡的乡愁寻找家园。海德格尔也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在香港,乡愁既不托于哲学,亦非诗歌,而是藏在与古中文息息相关的粤语音调中,在自给自足而生的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传统里。时间上怀乡,就是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时候;文化上怀乡,就是曾经街坊邻里的生活;精神上怀乡,那也不会追溯到中原大陆,而是上个世纪白手兴家的豪情;怀乡,统统都在我城的时空轴上进行。
  同样是岛屿,台湾的怀乡有些不同。1950年左右从大陆来到台湾的作家,创作了不少思乡的文章,余光中的《乡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几乎每一个香港的中学生都读过。如今,台湾的纪录片系列《他们在岛屿写作》聚焦的正是这一批有乡愁情怀的作家,包括前面这两位,还有王文兴、杨牧、周梦蝶和郑愁予,共六位。其中除了杨牧的家乡是在花莲,其余五位都是童年在大陆度过,少年时期到台湾便一直留在了那边。
  《他们在岛屿写作》是对作家们精神故乡的探测,镜头追溯作家意气风发的岁月,寻找文字之间所透露的“故乡”的信息。王文兴喜孟郊的音韵世界。余光中爱乡愁里的逍遥游。郑愁予追求的不是实体的故乡而是自由。周梦蝶的家园是佛。林海音是北京与台湾之间的跨界作家。在杨牧的记忆中,花莲的灯塔永远都在那个海边。失落了的故乡,应该去哪里找回来?《他们在岛屿写作》提供了示范。
  对中国传统,想说爱不容易,王文兴恐怕是六位作家中态度决绝的一位了。他生于1939年的福建,七岁到台湾,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变》和 《背海的人》,另有短片小说集《十五篇小说》。纪录片《寻找背海的人》以破解密码的方式,逐步接近他的作家世界。其中却并没有任何与大陆相关的童年回忆。谈到受影响的作家,他说的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举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说到完美的文体,他欣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并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短篇小说的典范。镜头跟随他故地重游,他不是去福建,而是去了童年时的住所纪州庵。就连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求学生涯,他也是带过。
  纪录片中有一组拍摄他独自写作时的镜头。家中没有人,摄像机也应该是没有人操作,留在书房外。画面呈灰白。他在稿纸上击打,又撕碎纸片,就好像在与文字的含糊性殊死搏斗一样,是与众不同的写作方式。根据他自述写作规律的书写,小说一天写三十五字。那一方稿纸正是属于他的岛屿。
  《家变》全文十六万字,历时七年,讲述的是儿子与“家”之关系的变化。大学助教范晔,对于父母恶言相向,父亲离家出走。在等待父亲归来的过程中,范晔回顾了童年:曾经以“家”为避风港,接近家的时候不知为甚么突间想到家可能已经不在,“在他离家的时候可能遭逢了场巨火,已成为平旷,他迅速向前奔跑,想看个究竟。他奔冲途中跌了两次跤。”直到小说结尾,父亲也是没有回来的,儿子彻底与之决裂了。至《背海的人》,王文兴更进了一步,藉小说人物“爷”的境遇谈到人的“放逐”:“而爷就极其喜欢被放逐!放逐是反而得使爷感到自由無牵,一身畅快不绁。放逐在过去的时候是迫害的代名词,在二十世纪则殊属可能变成自由的代名词了。”在放逐中获得自由,亦不失为确认精神家园的方式。
  王文兴在纪录片中大多一个人出现,所做之事与其他作家均不同。他出现在公交车站,手里拿的是最喜爱的孟郊的集子,上面有反复作注的痕迹。他朗读自己的小说,配上爵士乐队的现场击打,呈现的是他文字间立体化的音韵艺术。跟随纪录片提供的二十余条线索一路下来,就可发现,王文兴的岛屿,是偏离现世最远的文字世界。
其他文献
想你在你孤单的星球  公转想必很累了还有自转  行走间杂着舞蹈  丝质的领巾同你的发镶着黄昏的金  扬起以寄居蟹换壳的速度  我奔向你那时我如孩童般  奔向如孩童般的你———  你,和你孤单的星球永远看得见夕阳  起飞太累你于是引来金色的小蛇  在指尖轻轻吻了一口  那时所有足印皆脱离了地心引力  寄居蟹望着一只空掉的壳一如此刻  我睁开眼用尽全力  望见宇宙所有的星星。  十亿个名字抄写完佛的十
12月13日早起,在网上看报纸的新闻,有一则的标题是“89岁余光中不敌降温住院疗养”。看完简短的内文,我马上致电高雄余府,余太太接听。她说余先生目前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意识不清,四个女儿中三个不在高雄的,都从外地回来照顾。余太太的语气如常平静,说当下有事处理,请我等她来电再告知情况。  今年6月我曾和家人专程到高雄探望先生和夫人,10月我个人赴高雄参加诗人的庆生会和“余光中书写香港时期”纪录片发布
奇人辈出——书前短语  小说《俗世奇人》已经写了两本,缘何又写?因为这两本书为吾乡之奇人搭了一个台。再有奇人冒出,自然一个个蹦上来。都想在台上演一演自己得意的故事。这些人物个个标新立异,又执意太强,叫我不好谢绝。只好上来一个写一个,不觉间又是十八篇,于是有了这本《俗世奇人之三》。  天津这地方自有特别之处,寻常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者,往往就是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不崇尚精英,偏爱活在身边的那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到《芳华》出版为止已有22部,我以为《小姨多鹤》是她的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根据原著所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是我所看过的上佳剧作。  战争几乎与人类历史相伴而来,文艺作品中的战争题材,常常把批判的笔锋指向侵略者。然而侵略者一方也有无辜者、受害者。尤其是侵略者战败以后,那些普通的小人物、老百姓,他们承受的痛苦与不幸往往被人遗忘了。就选材而言,《小姨多鹤》的题材极有难度,写战败
草 篇  《说文》里说大草不生,艸,春草之貌,簇集,而芽出,渐至葳蕤,复至夏而荣,而至秋者,皆殒不存,复为枯槁,不复生,故名不生。古人以草泛指民间,故以草莱指布衣百姓,蒿莱阡陌,指故里乡间。总之,草从来就是与城市相仳离的一种植物,低微而广泛,缕而不绝,燔而继发,凡春秋之间,草生焉。  闽省地处东南海陬,地偏遐荒,从来不与中原王土有过近的往来,直到唐宋之后,才有庠序黉门,有了师教之便,出了士子,才有
勤于奔走散播美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社会大众殷殷解说何谓风格、什么是品味的蒋勋,有一本非常精巧的书。这本书共收五十篇散文,每篇在一千二百字左右,从二00三年的五月开始,止于次年五月。刚刚一年,横亘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笔耕,成为这本《此时众生》。  在台湾读过中学的人,都有写周记的经验。所谓周记,往往是指青少年学子每逢星期日晚上做完各种功课后,边打哈欠,边提笔所记的一周流水账;至于老师批改那些千篇
穿进淑女鞋,脚拇指抵住鞋尖,无法舒服地平展,只能微微弓起,像练功时脚趾抓地,只为了减少压迫。算来,我的确从很久以前便被迫练习一种功法,练习如何在有限的鞋子空间,挤进自己过大的脚。  这条街,我进出一家又一家的鞋店,自动门开开关关,心的温度也冷冷热热,从刚开始欢欢喜喜到后来垂头败兴。喜欢的鞋款都没有我的尺寸,退而求其次,勉强接受商家所建议的,我知道那通常是不太好销售的款式,也许是鲜艳而花俏,像个初次
第一次的茉莉  呵,这些茉莉花,这些白的茉莉花!  我仿佛记得我第一次双手满捧着这些茉莉花,这些白的茉莉花的时候。  我喜爱那日光,那天空,那绿色的大地;  我听见那河水淙淙的流声,在黑漆的午夜里传过来;秋天的夕阳,在荒原上大路转角处迎我,如新妇揭起她的面纱迎接她的爱人。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我生平有过许多快活的日子,在节日宴会的晚上,我曾跟着说笑话的
一到冬天我就忧愁洗头发这件事,长头发麻烦,人又懒。  还好是住在郊区,洗发价格便宜,我随便选了住处附近的一家理发店,一名绿头发的小弟帮我洗头。我没戴眼镜,也没注意理发师的样貌,管是谁,洗干净就好。  很多人都希望理发师工作时能闭嘴,但还好这名小弟不会刻意推荐理发产品,而总是聊他作为“坏孩子”的人生,哈哈,那我是很有兴趣的。洗过几次以后,我才对这个小弟做了一番观察。他很瘦小,个子不高,厚重的蓝色的刘
“玉姐,老麦克死了,你知道吗?”新宇说。  我和老邻居新宇在市中心的韩国烤肉店里不期而遇,这是我们两个人彼此买房搬家以后的第一次见面。  “什么?你说什么?他怎么死了呢?!”我万分吃惊。  老麦克是一个七十多岁的意大利后裔,从未结过婚,无儿无女。那时他就住在我家的对面。  老麦克有好几任女朋友,我最后见到老麦克的时候是一个晴朗的九月,那天我搬家。老麦克在他老乡的肉食店里,拿回来几斤意大利香肠,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