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成就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金牌总量约相当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75%。一个国家做东道主那一届的成绩,在下一届失去主场之利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衡量竞技体育基础实力和奥林匹克运动感召力的重要标准。
不难看出,一方面,所有的东道主都比做东之前的一届奥运会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实力越低的国家,夺金量提升的幅度越大,希腊增长了50%,西班牙增长了1200%。倒是实力最强的美国涨幅最小,中国增长了差不多六成。另一方面,越是明显受益于做东的国家,在此后的一届奥运会上,夺金量往往下降,只有澳大利亚不降反升。因此,中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数量下降是正常的,下降幅度约25%,并不算大。特别是将做东之后的一届奥运会夺金量与做东前的一届奥运会相比,只有希腊严重下跌,其余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有金牌最多的美国变化最小,只多了两块金牌,中国的情况略好于美国。
在数字之外,能够说明问题的还有金牌项目结构和夺取金牌的过程。中国选手继续以六大强项巩固在金牌格局中的位置,乒乓球再次包揽金牌,羽毛球首次夺取全部5金,跳水继续担当代表团里的金牌老大,体操队4金也算很好的结果,举重射击还是得大于失。但是,在这些收获中,有半数左右的小项,对手是很有竞争实力的,只是中国选手多年积淀的心理优势使得对手的挑战勇气不足。韩国选手柳承敏在乒乓球男团决赛结束后就说:“中国队太强了,我们已经发挥到极致,还是无法战胜他们,只有等待下一代运动员再去挑战了。”
从北格林威治体育馆到埃克赛尔会展中心赛场,中国红成为主宰色彩,五星红旗成为必备,汉语“加油”成为助威声中的主调。乒乓球男女单打决赛全部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这是个由英国人发明的体育项目,英国人只能当观众,观赏中国选手的技艺。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羽毛球赛场。中国运动员风卷残云般地将金牌收走,创造了只能重复而无法超越的满额成就。
偶然性使体育竞技的胜负具有神秘的悬念。射击比赛考验枪手的心理、枪法和运气,体操比赛的命运取决于裁判对选手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的认可,举重比赛要的就是一口气。中国运动员在这类自己跟自己较量的项目上一向成绩不错。
从7月28日比赛正式开始,中国代表团先后掀起两波夺金高潮,第一次是迅速占据领先位置,当头炮既出,后面的比赛压力就小了,胆子也大了。赛程中段,中国选手又将夺金总数推至30枚,确立了金榜上非一即二的强势。每当进入比赛场馆或新闻中心,不管是碰上英国志愿者,还是各国同行,中国受到尊重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回想多年前,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胜,特别是在欧美运动员长期垄断的项目上有突破性胜利的时候,老外多是惊奇,现在终于习以为常,甚至知道某些项目肯定很难跟中国选手竞争,赛前就把金牌算入中国必得的数字之内。
英国思维
伦敦在申办竞争的时候并不顺利,甚至一度处于劣势。记得2003年,在巴黎街头悬挂着很多彩旗,上面写着“2012年,巴黎”,完全是一种志在必得的气氛。最终,主办权交给英国时,谁也不会料到欧债危机正在暗暗加剧。
还记得1998年,在曼谷郊外的开发区,到处可以感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日韩企业纷纷将项目停建或缓建,一片烂尾景象。泰国人为了如期举办亚运会,做出了很大努力。无论奥运会还是亚运会,超大型综合运动会给承办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但必须先行付出,才能谈收获。留出长达7年的筹备期,正是为了让东道国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各项软硬工程。但是,难题还是会有的。
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几百年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习惯于高高在上俯视世界,自称“大英”就是这种优越感的标志之一。在伦敦,集中了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印记,承办奥运会已经是第三次。固然,上世纪初期和二战后两次做东,硬件和组织方式早已不足为今天再利用,但是,遍布大伦敦地区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使得伦敦并不需要大兴土木,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当初选择伦敦的重要原因。集中在伦敦东部的奥林匹克公园是一处场馆群,据说赛后可按设计计划拆改,不会成为累赘。同时,伦敦东部也需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一举两得。
从熙熙攘攘的闹市到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比赛场馆,大约40分钟车程。伦敦奥组委在开幕前3天辟出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使原本就很狭窄曲折的马路更加不便。对客人们来说,伦敦市民素质和城市管理能力最直观地衡量着东道主是否合格。当地志愿者遍布大街小巷、地铁车站、公共场所,热情地帮助客人们解决出行中遇到的困难。乘坐地铁是通往各处赛地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穿着紫色和粉色标志服装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像是看得出哪些人需要帮忙,主动问询,指点路径,10多天里几乎没碰到“不知道”的答案,也没有用“请稍等”把人晾在一旁的情况。
按照惯例,要由国际奥委会、东道国奥组委和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共签备忘录,保证赛事按程序和规范进行,无论对迅速发展、国情独特的中国,还是对处处以老牌自居的英国,概莫能外。伦敦奥组委的组织工作没有重大失误和差池,但外界的批评一如历届奥运会,挑毛病已成为规定动作。一时出现的看台空座,其实并没有伦敦奥组委的责任,那是按协议留给赞助商和相关方面的位子,在看台上大都是成片的。伦敦奥组委在本土出售的门票供不应求,场馆内观众上座密度还是很高的。这座奥林匹克大平台是合格的。
奥运会环节复杂,无论办在哪里,安保都是重中之重。伦敦奥运会开幕前,空气相当紧张,各种担忧也不无根据。直至尾声,也没有出现重大纰漏。尽管对于私家保安公司承包和军方人员介入的做法颇多非议,事实上还是有必要的,只要管理有序,各司其职,最终安全是属于大家的。
舆论嘈杂
舆论,这才是伦敦奥运会最不同于以往之处。微博的活跃与传统媒体有竞争,也有“合唱”,有带着有色眼镜观察的,也有以起哄为快的。国际奥委会赛前专门制定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注册人员使用微博的规定,但是,管理并利用这个新生事物,国际奥委会也没有经验。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将时空大大压缩,风吹草动都成了人人可以发布的“新闻”,甚至无风也会起浪。围绕赛事组织、比赛规则、裁判执法、选手表现等,每天都不知又会出什么新段子。中国代表团像是未曾料到成为奥运会上被媒体热炒的主角。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孙杨都创造了优异成绩,这是给奥运会长脸面的事情,但是英国媒体坚持对叶诗文是否服用禁药提出质疑,却不拿孙杨做文章。西方传媒对中国的发展有不同的考虑,也有不同的声音或选择。这不是态度软硬或友好与否的问题,而是由来已久。
伦敦奥运会确有局部乱象,原因不那么简单,有操作中的马虎,也有设计上的缺陷。BBC(英国广播公司)一位朋友说:“其实我们的听众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不赞同某些成见,对发生的几起乌龙事件有自己的理解。”
体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既是服从和服务,也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人在赛场,需要考虑和留意种种动向。目睹运动员在奋力进取之后忘情落泪,再看看网上金牌无用的论调,让人无所适从。当中国女排痛失好局而落败的时候,当刘翔带伤坚持而不得不离别跑道的时候,当裁判员漠视陈一冰的出色表现的时候,人们有所不解。中国代表团有责任向公众说明真相,以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中国的主流媒体有责任引导舆论为公众解疑释惑;中国的体育组织有权利向国际体育机构提出申诉。但是,来自中国国内的奥运报道乃至对体育方向和制度的评论,也存在偏颇之见。
世界遇到了麻烦,体育遇到了困惑。中国人渴求强大,但还没有做好强大后的充分准备;西方人不相信会被超越,没有真正想过如何认识赶超者和不断发生改变的世界。奥运会本身要改革,体育的多元功能要开掘,热闹异常的伦敦奥运会留下了不少未竟事宜,有别人关注中国的,有中国关注自己的,还有国内国外共同关心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金牌总量约相当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75%。一个国家做东道主那一届的成绩,在下一届失去主场之利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衡量竞技体育基础实力和奥林匹克运动感召力的重要标准。
不难看出,一方面,所有的东道主都比做东之前的一届奥运会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实力越低的国家,夺金量提升的幅度越大,希腊增长了50%,西班牙增长了1200%。倒是实力最强的美国涨幅最小,中国增长了差不多六成。另一方面,越是明显受益于做东的国家,在此后的一届奥运会上,夺金量往往下降,只有澳大利亚不降反升。因此,中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数量下降是正常的,下降幅度约25%,并不算大。特别是将做东之后的一届奥运会夺金量与做东前的一届奥运会相比,只有希腊严重下跌,其余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有金牌最多的美国变化最小,只多了两块金牌,中国的情况略好于美国。
在数字之外,能够说明问题的还有金牌项目结构和夺取金牌的过程。中国选手继续以六大强项巩固在金牌格局中的位置,乒乓球再次包揽金牌,羽毛球首次夺取全部5金,跳水继续担当代表团里的金牌老大,体操队4金也算很好的结果,举重射击还是得大于失。但是,在这些收获中,有半数左右的小项,对手是很有竞争实力的,只是中国选手多年积淀的心理优势使得对手的挑战勇气不足。韩国选手柳承敏在乒乓球男团决赛结束后就说:“中国队太强了,我们已经发挥到极致,还是无法战胜他们,只有等待下一代运动员再去挑战了。”
从北格林威治体育馆到埃克赛尔会展中心赛场,中国红成为主宰色彩,五星红旗成为必备,汉语“加油”成为助威声中的主调。乒乓球男女单打决赛全部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这是个由英国人发明的体育项目,英国人只能当观众,观赏中国选手的技艺。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羽毛球赛场。中国运动员风卷残云般地将金牌收走,创造了只能重复而无法超越的满额成就。
偶然性使体育竞技的胜负具有神秘的悬念。射击比赛考验枪手的心理、枪法和运气,体操比赛的命运取决于裁判对选手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的认可,举重比赛要的就是一口气。中国运动员在这类自己跟自己较量的项目上一向成绩不错。
从7月28日比赛正式开始,中国代表团先后掀起两波夺金高潮,第一次是迅速占据领先位置,当头炮既出,后面的比赛压力就小了,胆子也大了。赛程中段,中国选手又将夺金总数推至30枚,确立了金榜上非一即二的强势。每当进入比赛场馆或新闻中心,不管是碰上英国志愿者,还是各国同行,中国受到尊重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回想多年前,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胜,特别是在欧美运动员长期垄断的项目上有突破性胜利的时候,老外多是惊奇,现在终于习以为常,甚至知道某些项目肯定很难跟中国选手竞争,赛前就把金牌算入中国必得的数字之内。
英国思维
伦敦在申办竞争的时候并不顺利,甚至一度处于劣势。记得2003年,在巴黎街头悬挂着很多彩旗,上面写着“2012年,巴黎”,完全是一种志在必得的气氛。最终,主办权交给英国时,谁也不会料到欧债危机正在暗暗加剧。
还记得1998年,在曼谷郊外的开发区,到处可以感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日韩企业纷纷将项目停建或缓建,一片烂尾景象。泰国人为了如期举办亚运会,做出了很大努力。无论奥运会还是亚运会,超大型综合运动会给承办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但必须先行付出,才能谈收获。留出长达7年的筹备期,正是为了让东道国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各项软硬工程。但是,难题还是会有的。
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几百年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习惯于高高在上俯视世界,自称“大英”就是这种优越感的标志之一。在伦敦,集中了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印记,承办奥运会已经是第三次。固然,上世纪初期和二战后两次做东,硬件和组织方式早已不足为今天再利用,但是,遍布大伦敦地区的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使得伦敦并不需要大兴土木,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当初选择伦敦的重要原因。集中在伦敦东部的奥林匹克公园是一处场馆群,据说赛后可按设计计划拆改,不会成为累赘。同时,伦敦东部也需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一举两得。
从熙熙攘攘的闹市到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比赛场馆,大约40分钟车程。伦敦奥组委在开幕前3天辟出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使原本就很狭窄曲折的马路更加不便。对客人们来说,伦敦市民素质和城市管理能力最直观地衡量着东道主是否合格。当地志愿者遍布大街小巷、地铁车站、公共场所,热情地帮助客人们解决出行中遇到的困难。乘坐地铁是通往各处赛地最便捷的交通方式,穿着紫色和粉色标志服装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像是看得出哪些人需要帮忙,主动问询,指点路径,10多天里几乎没碰到“不知道”的答案,也没有用“请稍等”把人晾在一旁的情况。
按照惯例,要由国际奥委会、东道国奥组委和各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共签备忘录,保证赛事按程序和规范进行,无论对迅速发展、国情独特的中国,还是对处处以老牌自居的英国,概莫能外。伦敦奥组委的组织工作没有重大失误和差池,但外界的批评一如历届奥运会,挑毛病已成为规定动作。一时出现的看台空座,其实并没有伦敦奥组委的责任,那是按协议留给赞助商和相关方面的位子,在看台上大都是成片的。伦敦奥组委在本土出售的门票供不应求,场馆内观众上座密度还是很高的。这座奥林匹克大平台是合格的。
奥运会环节复杂,无论办在哪里,安保都是重中之重。伦敦奥运会开幕前,空气相当紧张,各种担忧也不无根据。直至尾声,也没有出现重大纰漏。尽管对于私家保安公司承包和军方人员介入的做法颇多非议,事实上还是有必要的,只要管理有序,各司其职,最终安全是属于大家的。
舆论嘈杂
舆论,这才是伦敦奥运会最不同于以往之处。微博的活跃与传统媒体有竞争,也有“合唱”,有带着有色眼镜观察的,也有以起哄为快的。国际奥委会赛前专门制定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注册人员使用微博的规定,但是,管理并利用这个新生事物,国际奥委会也没有经验。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将时空大大压缩,风吹草动都成了人人可以发布的“新闻”,甚至无风也会起浪。围绕赛事组织、比赛规则、裁判执法、选手表现等,每天都不知又会出什么新段子。中国代表团像是未曾料到成为奥运会上被媒体热炒的主角。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孙杨都创造了优异成绩,这是给奥运会长脸面的事情,但是英国媒体坚持对叶诗文是否服用禁药提出质疑,却不拿孙杨做文章。西方传媒对中国的发展有不同的考虑,也有不同的声音或选择。这不是态度软硬或友好与否的问题,而是由来已久。
伦敦奥运会确有局部乱象,原因不那么简单,有操作中的马虎,也有设计上的缺陷。BBC(英国广播公司)一位朋友说:“其实我们的听众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不赞同某些成见,对发生的几起乌龙事件有自己的理解。”
体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既是服从和服务,也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人在赛场,需要考虑和留意种种动向。目睹运动员在奋力进取之后忘情落泪,再看看网上金牌无用的论调,让人无所适从。当中国女排痛失好局而落败的时候,当刘翔带伤坚持而不得不离别跑道的时候,当裁判员漠视陈一冰的出色表现的时候,人们有所不解。中国代表团有责任向公众说明真相,以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中国的主流媒体有责任引导舆论为公众解疑释惑;中国的体育组织有权利向国际体育机构提出申诉。但是,来自中国国内的奥运报道乃至对体育方向和制度的评论,也存在偏颇之见。
世界遇到了麻烦,体育遇到了困惑。中国人渴求强大,但还没有做好强大后的充分准备;西方人不相信会被超越,没有真正想过如何认识赶超者和不断发生改变的世界。奥运会本身要改革,体育的多元功能要开掘,热闹异常的伦敦奥运会留下了不少未竟事宜,有别人关注中国的,有中国关注自己的,还有国内国外共同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