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阅读兴趣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有时会让语文阅读兴趣偏离了本来的轨道,让语文阅读偏失了初衷。所以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因势利导,适当调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语文阅读;兴趣;偏失;调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81-01
兴趣是探究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阅读兴趣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有时会让语文阅读兴趣偏离了本来的轨道,让语文阅读偏失了初衷。具体表现在:
一、阅读兴趣的现实限制。
有些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内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学生没有机会去积累、感悟。另外学生买书少,学生阅读面窄,较少有自己的见解、体验。特别有些农村中学少有课外阅读,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阅读兴趣的片面性
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指向阅读材料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面的或是主要的方面。如阅读小说,只专注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一些表象内容,而不是通过情节对主题思想作深层的思考,不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具体表现去发掘其思想性格特征等。而有的学生倾向于阅读材料的形象性。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仍停留在形象的感知阶段,尚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和爱好。如散文的阅读,由于兴趣只指向具体可感的语言、意象,而缺乏对构成意象的诸多原因的思考,如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具体鲜明的意象的关系,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何情景交融等,因而最终没有掌握散文的本质内容。由于兴趣指向过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因而阅读效果明显下降。
三、阅读兴趣有功利色彩
这表现在一是学生把阅读与是否实用相联系,如是有助于写作,特别是考试中的写作,学生就会多加关注。二是与阅读的成效相联系,读了之后是否有明显的收获,如学古文,他们觉得一篇文章学了之后,马上可以感到自己掌握了哪些文言词句。当然這种兴趣有时也不太稳定,因为有时阅读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如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一般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时学生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动机去学习,一旦达不到功利目的,其阅读兴趣随即动摇直至失去。而这阅读兴趣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阅读的兴趣流失。
四、阅读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长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老师是为考而教,学生是为分而读。因此阅读教学是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讲解求同多。再就是教学过程、方法僵化,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学途径、渠道封闭,把语文的本质掩盖起来,割裂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激发起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兴趣的,这种局限还会让学生从根本上丧失阅读的兴趣,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
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因势利导,适当调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针对上述学生阅读兴趣的特点,我认为这种调控应特别注意如下四方面:
(一)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再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要认同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在其浅层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营建美好、深沉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水平。要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就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对文章“美”的感悟,对文章“情”的捕捉。使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情境之中,甚至从心理上幻化为作品中的人物,从而感受文本细节描写的震荡人心的魅力。而学习其他文章,要更好挖掘文本深度,让学生体验到理性的美。
(三)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体验阅读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引导学生去真切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彩和美丽。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唤起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体会。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是怎样关心和教育自己的。教师在传授知识中,不断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有关问题。而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做到民主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和补充教师的意见。让学生自己获得真切地体验。
(四)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
努力改变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要充分运用音频、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质上是追求教学方法的普遍适应性,即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风格中,不同侧面内发掘创造内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途径和方法,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与模式化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心理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尽可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学习的兴趣,投身于学习之中,引导阅读的欲望,使兴趣持久有序。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游乐阅读兴趣之后,要是他们的兴趣持久保存。阅读兴趣呈一种动态,要随时加以关注,及时纠正偏失。
关键词 语文阅读;兴趣;偏失;调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81-01
兴趣是探究知识的一种内驱力,也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阅读兴趣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有时会让语文阅读兴趣偏离了本来的轨道,让语文阅读偏失了初衷。具体表现在:
一、阅读兴趣的现实限制。
有些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内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学生没有机会去积累、感悟。另外学生买书少,学生阅读面窄,较少有自己的见解、体验。特别有些农村中学少有课外阅读,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阅读兴趣的片面性
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指向阅读材料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面的或是主要的方面。如阅读小说,只专注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一些表象内容,而不是通过情节对主题思想作深层的思考,不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具体表现去发掘其思想性格特征等。而有的学生倾向于阅读材料的形象性。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仍停留在形象的感知阶段,尚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和爱好。如散文的阅读,由于兴趣只指向具体可感的语言、意象,而缺乏对构成意象的诸多原因的思考,如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具体鲜明的意象的关系,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如何情景交融等,因而最终没有掌握散文的本质内容。由于兴趣指向过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训练,因而阅读效果明显下降。
三、阅读兴趣有功利色彩
这表现在一是学生把阅读与是否实用相联系,如是有助于写作,特别是考试中的写作,学生就会多加关注。二是与阅读的成效相联系,读了之后是否有明显的收获,如学古文,他们觉得一篇文章学了之后,马上可以感到自己掌握了哪些文言词句。当然這种兴趣有时也不太稳定,因为有时阅读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如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一般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时学生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动机去学习,一旦达不到功利目的,其阅读兴趣随即动摇直至失去。而这阅读兴趣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阅读的兴趣流失。
四、阅读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长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老师是为考而教,学生是为分而读。因此阅读教学是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发现少,教师讲解求同多。再就是教学过程、方法僵化,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学途径、渠道封闭,把语文的本质掩盖起来,割裂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激发起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兴趣的,这种局限还会让学生从根本上丧失阅读的兴趣,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
可见,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因势利导,适当调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针对上述学生阅读兴趣的特点,我认为这种调控应特别注意如下四方面:
(一)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再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要认同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在其浅层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作深层的思考,以唤起他们更高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目的。营建美好、深沉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水平。要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就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对文章“美”的感悟,对文章“情”的捕捉。使学生进入作品创设的情境之中,甚至从心理上幻化为作品中的人物,从而感受文本细节描写的震荡人心的魅力。而学习其他文章,要更好挖掘文本深度,让学生体验到理性的美。
(三)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体验阅读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引导学生去真切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彩和美丽。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唤起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体会。同时我们组织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是怎样关心和教育自己的。教师在传授知识中,不断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从而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中的有关问题。而健全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做到民主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和补充教师的意见。让学生自己获得真切地体验。
(四)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
努力改变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要充分运用音频、视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质上是追求教学方法的普遍适应性,即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去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尽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风格中,不同侧面内发掘创造内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途径和方法,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与模式化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心理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尽可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学习的兴趣,投身于学习之中,引导阅读的欲望,使兴趣持久有序。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游乐阅读兴趣之后,要是他们的兴趣持久保存。阅读兴趣呈一种动态,要随时加以关注,及时纠正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