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和预后.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本组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3/8的患者CEA和GGT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ALP高于正常值,1/8的患者ALT高于正常值,3/6的患者CA242高于正常值,4/7的患者CA19-9高于正常值,AST、TBil、DBil均在正常范围.根据肿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肿瘤平均直径为(5 ±3)cm.5例患者出现肝门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以及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为胆囊腺鳞癌.8例患者随访至2011年4月,2例生存,无明显不适症状,生存时间为2~3个月;6例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4~13个月).结论 胆囊腺鳞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惟一有效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署名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核,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作者一般不超过8人。按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序,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题页。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集体署名时,建议标注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Email地址
期刊
在庆祝中国和希腊建交40周年之际,由两国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rgeons,Gastroenterologists & Oncologists,IASGO)国际论坛"于2012年10月25-27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此次会议由IASGO、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
期刊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ISMA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ISMAD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整体形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能清晰地显示ISMAD病变程度、范围,尤其是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本组患者第1破口距肠
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7月13—14日在重庆召开。
期刊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l)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66例受试者接受MRI检查,进行DWI扫描.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周组织在T1WI、T2WI及DWI图像中的信号强度比(SIR)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肿瘤组织与癌周组织的ADC值比较采
自Billroth开创手术治疗胃癌的先河以来,胃癌的外科治疗在经历原创期、根治期和合理治疗期后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阶段[1].胃癌手术是以基本手术技术和现代外科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技术体系.外科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支撑的胃癌外科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胃癌患者长期生存效果、改善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胃癌的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根治性、低侵袭性、保护脏器功能等是胃癌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与预后.胰瘘的危险因素不仅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肿瘤部位等客观因素有关,还与术者经验及手术方式等主观因素有关.胰肠双层吻合及胰管支架外引流可能有助于降低胰瘘的发生。
以倡导精准外科学术风范,展示当代外科医师风采,传承前辈职业精神,推出消化外科学术新人为主旨的外科盛典——“论道优术”精准肝胆胰外科手术大赛的第一场比赛于2012年6月16—1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
期刊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蓝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CT或MRI增强扫描检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立体评估肝脏肿瘤的门静脉供血及其与毗邻脉管的空间解剖关系.随后采用持久美蓝染色技术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结果 三维重建所确定的肿瘤所在门静脉区域及其与相应肝蒂解剖关系的准确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从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到如今成为实体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只经历了短短的10余年时间.在这期间,得益于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在GISTs中获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功.GISTs的发病机制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其诊断也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1-2].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GISTs的治疗已由当初单纯的手术切除,发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