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仙山下的有才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仙山在广西艺术学院的西北边。每次从酒店的窗外望过去,总是可以看到芦仙山绰约的影子。芦仙山虚虚实实的天际线,一方面来自于天气的阴晴枯湿;另一方面来自眼睛的物理性限制,即是“目力所及”所描述的意思;再则是个人属于高度近视,看万事万物总会被这一个前提所限定。
  去岁十二月初,和少鹏兄、旭旻、有才、志军上芦仙山,那日的天气较为湿冷潮润,山上的空气挟带各种植物的气息,青涩中隐透一丝甘甜,人的神气也爽朗舒迈。山上的植被生态非常多样,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杂草和树木,对于我们这些画画的人,似乎也不必去穷究这些植物的名目。感受它的色彩、空间、形态、构成等与视觉有关的元素也就足够了,视觉思维也是解读世界的一种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未必不是正理。诚如芦仙山下的四联村,那里的生态、历史、宗法与安静地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村民,他们生存的空间或许不用太大,只要有生存之地和解决温饱的基本生活资源,也就足够了,即使他们一直追索先祖来自于福建莆田,但那种越发模糊的家族背景提供了一个血缘和故乡的想象并建立起基于血缘宗法的秩序与认同感,其他并没有赋予更多的可能与改变现状的力量。这是一种最为卑微而带有迁徙记忆的生活,对于“故乡”的情感既无法宗教化,也无法现实化,因为“故乡”只是一个传说,一个近似于“创世”的传说而已,现实中的故乡却一无所知、一无所是。
  廖有才的工作室就在芦仙山下的四联村里,他的创作必然和四联村的传说有了某种呼应的镜像关系。有才是从武宣来到南宁求学、成家落户并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同样带着家乡的记忆驻留在南宁,南宁的省城生活和家乡的经历和情感不时地交缠在一起,成为他藏匿在作品背后的情感底色。而四联村那种和家乡相仿的调性,恰恰让有才获得某个层面的舒适感和归属感。
  在有才的自述中他講道:“我生长在武宣县周边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有很多恶霸,他们打群架、偷鸡摸狗的事干得不少。村里有出去做建筑工的,也有到广东进厂做苦力的……我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小就不让我跟不良少年一起玩,怕我被别人带坏或跟别人打架,我的童年很少有时间跟同龄人玩耍,大多时间不是放牛回家就是在去放牛的路上,这一放就放到小学毕业。”他后来想当兵,愿望落空后辍学跑出去打工,后来也因为父亲发现他的天赋才让他回到高中读美术专业班。而这一决定影响了有才以后的轨迹,从此他到广西艺术学院求学,碰到了众多给予他帮助的师长,特别是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黄菁老师,更是倾注了亦师亦父的启迪与关爱。黄菁老师是有才的贵人,终于让他成才并成为了具有较高社会身份的大学教师。从小到大,这种巨大的落差让有才更珍惜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庆幸和感恩之中同时夹杂着某种不安和欠缺感。他的种种努力与生活工作中的忍让,正是忧虑所有的会失去。

  有才的作品,无论是在遇龙河或是陕北的写生,还是他苦心造诣的《衣锦》系列(这批作品或许是来自一种典型的规训想象),第一感觉就是他具有极强的对画面的控制力,才情与品位并重,在笔触与材料相互交叠而压制的张力中保留着某种全力以赴的忘我和毅力,在高度精神集中的状态中毫无保留地把情感和潜意识中的恐惧揉砌在厚重的泥浆和如锥的笔触之中。廖有才在古典主义和构成主义中寻找折衷的安全的表达区域,画面古朴而典雅的同时又携带泥土(材料)的腥味,作品具有野性和厚重的时间感。这是艺术家“移情”的明显表征,他的成长期所遭遇的困难和磨炼,转化为创作中的狠劲,他只有在绘画过程焦灼的痛苦中才能感到一丝轻松和极度压抑后回报的快感和不事张扬的快乐。
  生活中的无根感是艺术家不断折返寻找传说中寄托和皈依的重力。他只能在被承认的那一部分历史中寻找某种话语的依托,他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才华以及喷涌而出的灵感。因为个人的原创之力有时是不明觉厉并且似乎不具备说服力的。在挫败的时刻,甚至会憎恶自己的出身以及经历过的所有痛苦。黄菁老师对于有才的意义不仅仅止于一位良师的谆谆善诱,还有父亲般温暖的照料,更重要的是黄菁老师作为广西艺术语境中最重要的话语先导者对他的肯定,这份肯定让他找到了个人创作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也摆脱了他执着于家乡的想象链条。

  廖有才当下所要做的,是获得摆脱外在因素制约的自觉,包括他的过去,回到天赋中对天地万物的敏感度和捕捉力,在经验中提纯出适应当下表达方式的语言系统,进而让自己成为一个面对个人的过去的观察者和研究者。重置展开作品的角度,把困扰于自身的情感方式及夹带其中的不良情绪归置为一种明确的文化取向(指向),有针对性地展开表达。这条路径或许可以促使自我精神肖像的显现,那个被压抑的、被对抗的“廖有才”方能释然地在作品中强化个人的主体性表达。
  芦仙山即是有才的镜像,宁愿野草丛生,也不愿被速生林模式化,宁愿生猛而无序地疯长,也不愿保持那种毫无生气的谦逊,真正的谦逊并不在沉默中实现,有时也需要表现为打群架时的手下留情和网开一面。一个艺术家身份的成立并不是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还能做什么,他未来所实践的目标,他的成功和失败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艺术和生活中露出獠牙?质疑即是一个新的开端。而我相信有才的蜕变已经开始。
  芦仙山在一场风暴后那些放肆而不明觉厉的枝柯划破天宇。

  廖有才
  曾用名:廖有米。1985年出生于广西武宣,壮族。2010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4年于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油画高研班进修。2015年至今工作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八零油画学社成员。
  2013年作品《椅子之十五》入选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2015年作品《石桌与伞》入选2015吴冠中艺术馆全国油画作品展,2017年作品《物语》入选色彩中华——201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2018年作品《孤枕》入选最绘画——第三届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物语》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2019年作品《物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年作品《物语》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育。目前,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学生职业意识的提升,但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也面临一定困境:对职业道德教育的
期刊
圈内曾有人议论,把画家分为两种类型:“笨画家”和“聪明画家”.当然,在这里被界定的“笨”与“聪明”完全没有褒此贬彼的意思,只是为了好聊问题而有意作个区分而已.而所谓的
期刊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中反映的思想深刻且多样,最为生生不息的便是军伍精神。此种军伍精神是对唐代战场、战争以及战将的一种文化阐释,不仅表现出高适对边塞战争的诸
乡村小学教育是我国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的认识、情感与言行举止都会对乡村小学教育成效产生实际且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乡村小学教师职业情感中存
期刊
曾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舞蹈,表演者是一对国外的老人,曲子配得也好。有人评价说:“这是一对专业的摇摆舞蹈演员,当音乐响起,他们的双脚就像抹了油一样,每一步都如此的丝滑。”还有人说:“请不要被广场舞爱好者看到,那将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后面这句话虽说是玩笑,但也道出了民间娱乐项目可以拉垮专业水准的例子,这在其他行业并不罕见。当然,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的差异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但如果两
期刊
陈湘波 简历  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南。1994年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曾
期刊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在新闻宣传中要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重视两者的实践意义和时代内涵,这是习近平新闻思想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