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角度讲,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贯穿于物理教学始终。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以教材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教学生用物理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以习题课上精选题目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关键词】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运用思维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实验,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和被认识的客观事物,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文化,发展认识,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都由教师把握,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要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除了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外,主要还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举一反三,分析同类问题,能由认识再指导实践。实现由实践——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不是靠感性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经过人脑的改造制作之后才能达到,要靠学生自己的脑力劳动,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通过典型例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些结论,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又能从根本上掌握物理学原理和定律的来龙去脉。
二、以教材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它的核心是对已有的认识、技术或者设备进行借鉴、组合、修改或者发展,把新观察或者新设想同已被接受的事实或设想联系起来,潜心研究设计而使其更具有创造性。在高中物理阶段,学生正处于由定性了解物理现象逐步转为定量研究物理问题阶段,在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知识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超知识的能力迁移是没有的,有效的能力迁移是建立在掌握规律知识和一般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本,力求体现教材要求,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在课题中,寓于教学过程中,通过系列专题加以重点训练,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广阔。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现行教材内容,在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理问题系列,诱发学生从一个思考对象出发,展开“辐射性”思维,充分想象,提出设想、假说,并学会应用推理、类比、判断、概括、抽象等手法,澄清思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把多思路聚向中心,显露事物本质。
物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知识和研究手法都不是孤立的,甚至于理解掌握知识有时也依赖着其它学科的知识基础。有些知识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可以启发学生去寻觅、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创见,尤其是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把似乎彼此隔绝的知识联系起来,指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考虑问题的情绪,引起他们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去发掘不同章节、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变换教学方式,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架起由此及彼的思维跨度桥梁。
三、用物理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遵循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是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比较鉴别、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都是与发展物理规律密切联系的逻辑思维方法,遵循逻辑的规律。
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一个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水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但与此同时,还必须纠正和防止学生中一种相当普遍的倾向,那就是把物理当作数学来学习,其结果往往是忽视物理过程分析,只管套公式计算,稀里糊涂求答案。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强调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推理和论证物理问题,这样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的好习惯,加深对概念、规律的认识,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烦琐的冲淡物理本质的数学运算,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极为简洁,所探讨的结果变得一目了然。
四、精选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机智地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即学生在物理情景发生变化时,善于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不死守常规。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关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求答案。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不依赖别
人的帮助,不祈望得到现成答案,在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即不人云亦云,也不一意孤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并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型、“黑箱”型、选择题等题型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训练来实现。通过训练,即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思维的独立性逐步形成,也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师有采取变式教学法,从教材中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问题出发,变换不同的物理情景,设置不同的物理条件,引导学生分析,从而突出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稳定,精确而易于迁移。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入手,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养成广范围、多角度、突破常规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飞跃而具有灵活性、独立性。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贯穿于物理教学始终,方法灵活多样,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的办法,有层次、有侧重的思维培养,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运用思维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实验,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学生和被认识的客观事物,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文化,发展认识,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都由教师把握,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要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除了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外,主要还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举一反三,分析同类问题,能由认识再指导实践。实现由实践——认识——再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不是靠感性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经过人脑的改造制作之后才能达到,要靠学生自己的脑力劳动,别人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通过典型例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些结论,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又能从根本上掌握物理学原理和定律的来龙去脉。
二、以教材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它的核心是对已有的认识、技术或者设备进行借鉴、组合、修改或者发展,把新观察或者新设想同已被接受的事实或设想联系起来,潜心研究设计而使其更具有创造性。在高中物理阶段,学生正处于由定性了解物理现象逐步转为定量研究物理问题阶段,在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知识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超知识的能力迁移是没有的,有效的能力迁移是建立在掌握规律知识和一般性的原理基础上的。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本,力求体现教材要求,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在课题中,寓于教学过程中,通过系列专题加以重点训练,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广阔。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现行教材内容,在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理问题系列,诱发学生从一个思考对象出发,展开“辐射性”思维,充分想象,提出设想、假说,并学会应用推理、类比、判断、概括、抽象等手法,澄清思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把多思路聚向中心,显露事物本质。
物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知识和研究手法都不是孤立的,甚至于理解掌握知识有时也依赖着其它学科的知识基础。有些知识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可以启发学生去寻觅、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创见,尤其是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把似乎彼此隔绝的知识联系起来,指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考虑问题的情绪,引起他们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去发掘不同章节、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变换教学方式,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架起由此及彼的思维跨度桥梁。
三、用物理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遵循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是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比较鉴别、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都是与发展物理规律密切联系的逻辑思维方法,遵循逻辑的规律。
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一个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水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但与此同时,还必须纠正和防止学生中一种相当普遍的倾向,那就是把物理当作数学来学习,其结果往往是忽视物理过程分析,只管套公式计算,稀里糊涂求答案。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强调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推理和论证物理问题,这样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的好习惯,加深对概念、规律的认识,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烦琐的冲淡物理本质的数学运算,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极为简洁,所探讨的结果变得一目了然。
四、精选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机智地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即学生在物理情景发生变化时,善于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不死守常规。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关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求答案。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不依赖别
人的帮助,不祈望得到现成答案,在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即不人云亦云,也不一意孤行。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并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型、“黑箱”型、选择题等题型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训练来实现。通过训练,即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之思维的独立性逐步形成,也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师有采取变式教学法,从教材中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问题出发,变换不同的物理情景,设置不同的物理条件,引导学生分析,从而突出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稳定,精确而易于迁移。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入手,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养成广范围、多角度、突破常规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飞跃而具有灵活性、独立性。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贯穿于物理教学始终,方法灵活多样,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的办法,有层次、有侧重的思维培养,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