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的对比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p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与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不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布鲁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4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片、CT、MRI影像学资料,与确诊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布鲁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患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较常见。

结论

布鲁菌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助两者的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CHB患者体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信号通路对Th17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CHB患者肝组织作为实验组(CHB组),20例肝脏良性腺瘤周围的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时PCR检测两组肝组织中IL-17 mRNA、CD3γ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p-S6和IL-17
目的了解艾滋病急性期患者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变化对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佑安医院随访的HIV急性期感染者41例,其中感染HIV 3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的急性期感染者20例,感染HIV 3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的急性期感染者21例;另取健康献血员20名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和感染HIV 1~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从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及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19~50岁,平均(30±9)岁。肺结核患者按门诊顺序纳入,采用我国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并根据疗程结束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完成治疗组(治愈或者临床治愈)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29岁和未完成治疗组(治疗失败或需延长治疗)30
目的分析HCV核心蛋白(Core)和非结构蛋白(NS)5B区直接测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51份,采用反转录PCR对Core和NS5B区分别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1份样本中,Core区扩增阳性49份,占96.1%。共检出5种基因亚型:1b为61.2%(30/49),2a为20.4%(10/49),2b为2.0%(1/49),3a为4.1%(2/4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NAT2)基因型与异烟肼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及与抗结核疗效的关系。方法初治结核病患者108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NAT2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比对,判定NAT2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比较基因型与抗结核疗效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108例结核病患者中,中间代谢型59例(54.63%),快代谢型36例(33.3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33例,非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50例。提取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用多基因测序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比较艾滋病患者与非艾滋病患者感染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分析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分枝杆菌菌种分布特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艾滋病患者感染的133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