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旅游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在出行旅游时,已经开始更多的关注非物质文化。但在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的过程中,许多盲目的、无序的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的重点,它的保护就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下文将简要介绍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且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举措。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旅游时也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再单单是观赏名胜古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点。但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边被开发一边却被破坏了,在文化旅游中,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联系
旅游同看书一样,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1]。其中,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分支,从1980年开始,已经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旅游开发商们争相瞄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不断地开发抢占市场。旅游业的文化性质使得其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只有最大程度的创新并且凸显它的的文化特点,才能让文化旅游业拥有更多的市场。在这种前提下,开发商们极力的对其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创新以获取更大的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变得愈来愈个性化和商业化。当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是简单的维持原样,它也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保护它,但目前大多数旅游开发商们为了追逐利益,过度的、随意的、畸形的开发已经使得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改变了旅游文化的初衷。
二、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一)整体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传承,它是历史演变中保存下来的精华,要保护首先就要做到保证它的整体性不被破坏。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文化整体以及生态整体[2]。文化的整体性指的是在保护时应该将非物质文化相关的样式和内在都保护下来,不破坏其文化的传承;生态的整体性指的是将非物质文化周围的生态都完整的保护下来。
(二)本土性
古人云“橘逾淮而北为枳, 此地气然也”,简单点来讲就是它所在环境本土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相同的特性。本土环境一般涵盖两个方面,第一是其文化空间特定的自然条件,第二就是其自然空间特定的文化条件。几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都是起源于地方、传承于地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无法保护其本土性,也就失去了其真实性。
(三)创新性
创新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3]。非物质文化在一代一代传承时,必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层不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积极正确的创新,推陈出新,让它朝适合当代人精神需求的方面演变才能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三、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
(一)政府加大扶持和管理的力度
我国旅游业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应的管理政策也不够完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比较混乱,效果难以差强人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领头作用,政府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做出组织和决策,最大限度的规划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细则。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地发挥作用,对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当地环境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政策,加大管理力度。
(二)传承人做好传承和保护
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内涵,传承人是它的享有者,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一项荣誉同时也是责任。现实生活中传承人会受到很多诱惑,但作为一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之一,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一个传承人应有的责任。
(三)文化旅游者积极配合保护
游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接触者,应该积极地了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意义,只有明白的其中的内涵,才能在接触它的过程中,发挥对保护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旅游者大多对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够,更有甚者,对其不够尊重。旅游开发商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宣传,让更多的游客加深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和印象。
四、结论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关注点,它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是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不能够再生的宝贵遗产。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们合理的开发和推广,让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同时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层次,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云秀平,云秀清.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以“木兰秋狝”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1:10-12+14.
[2]崔亚军.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0:26-27.
[3]耿宏伟.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6:19.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旅游时也开始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再单单是观赏名胜古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了文化旅游的热点。但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边被开发一边却被破坏了,在文化旅游中,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联系
旅游同看书一样,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活动[1]。其中,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分支,从1980年开始,已经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旅游开发商们争相瞄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领域,不断地开发抢占市场。旅游业的文化性质使得其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只有最大程度的创新并且凸显它的的文化特点,才能让文化旅游业拥有更多的市场。在这种前提下,开发商们极力的对其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创新以获取更大的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变得愈来愈个性化和商业化。当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是简单的维持原样,它也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保护它,但目前大多数旅游开发商们为了追逐利益,过度的、随意的、畸形的开发已经使得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改变了旅游文化的初衷。
二、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一)整体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传承,它是历史演变中保存下来的精华,要保护首先就要做到保证它的整体性不被破坏。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文化整体以及生态整体[2]。文化的整体性指的是在保护时应该将非物质文化相关的样式和内在都保护下来,不破坏其文化的传承;生态的整体性指的是将非物质文化周围的生态都完整的保护下来。
(二)本土性
古人云“橘逾淮而北为枳, 此地气然也”,简单点来讲就是它所在环境本土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相同的特性。本土环境一般涵盖两个方面,第一是其文化空间特定的自然条件,第二就是其自然空间特定的文化条件。几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都是起源于地方、传承于地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无法保护其本土性,也就失去了其真实性。
(三)创新性
创新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3]。非物质文化在一代一代传承时,必然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层不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积极正确的创新,推陈出新,让它朝适合当代人精神需求的方面演变才能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三、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
(一)政府加大扶持和管理的力度
我国旅游业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应的管理政策也不够完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比较混乱,效果难以差强人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领头作用,政府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做出组织和决策,最大限度的规划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细则。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地发挥作用,对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当地环境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政策,加大管理力度。
(二)传承人做好传承和保护
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内涵,传承人是它的享有者,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一项荣誉同时也是责任。现实生活中传承人会受到很多诱惑,但作为一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之一,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一个传承人应有的责任。
(三)文化旅游者积极配合保护
游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接触者,应该积极地了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意义,只有明白的其中的内涵,才能在接触它的过程中,发挥对保护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旅游者大多对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够,更有甚者,对其不够尊重。旅游开发商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宣传,让更多的游客加深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和印象。
四、结论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关注点,它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是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不能够再生的宝贵遗产。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们合理的开发和推广,让非物质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同时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层次,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云秀平,云秀清.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以“木兰秋狝”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1:10-12+14.
[2]崔亚军.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0:26-27.
[3]耿宏伟.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