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与徐渭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西方艺术史当中,有两个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但是在艺术的追求上却很相似,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对于艺术的热爱使他们成为人们比较的对象,被称之为天才艺术家的他们在绘画当中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这两位艺术家就是凡·高和徐渭。作为中西方艺术史当中重要的存在,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绘画风格都是为后世所敬仰的。为此,着重从他们的经历、性格入手探索他们绘画作品当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凡·高;徐渭;主观情感
  一、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凡·高(1853—1890年),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从出生开始凡·高似乎就注定会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他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越来越叛逆的性格,在尝试过许多职业之后,1880年开始走上绘画创作的道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情感和生活上的不如意之后,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变得敏感和脆弱。比如他割下自己的耳朵,可见他在精神上的问题。但正是他内心中的孤独、抑郁,使他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追求。他凄苦的一生被自己终结——1890年凡·高在麦田创作完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幅作品,不久之后就在这片麦田朝自己开了一枪,两天之后在公寓内去世。至此一位艺术家走完了他的一生:充满坎坷的一生,不被世人所认可的一生,没人理解的一生。凡·高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他对于绘画的热爱和狂热追求我们总能够从他的作品当中感受到,他的笔触、色彩,他独特的绘画风格总能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他在作品当中表达着自己强烈的情感,鲜艳的色彩能够证明他对于生命的热爱。
  徐渭(1521—1593年),明代中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号青藤老人,被称为青藤画派的鼻祖。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出生不久就失去了父亲。徐渭的成长过程当中伴随着非同寻常的困苦,经历了家中变故,亲人先后离他而去,最后孤身一人,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得偿所愿。37岁时他成为胡宗宪的幕僚,深得胡宗宪赏识,为胡宗宪出谋划策,参加抗倭战争,屡建奇功。后受严世藩案牵连,胡宗宪被逮捕至京,徐渭便离开了总督府。其后徐渭精神一度失常,自杀九次之多,一次发病时误杀其妻而被关入大牢,后被友人救出。晚年的徐渭贫病交加,孤身一人的他精神问题也日益严重,73岁时去世。他去世时,身旁并没有亲朋好久,只有一条狗在他身边,床上甚至连被褥也没有,可见当时徐渭窘迫的生活环境。徐渭一生命运多舛,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性格上的狂傲不羁和疯癫的精神状态,而他的艺术杰作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创作的,这种人生经历和性格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艺术作品,他酣畅淋漓的笔墨给人以生动感。由于晚年的徐渭也同样有着严重的精神疾病,在疾病的影响下徐渭也创造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且笔触同样奔放,情感表达同样强烈,这些都成为人们拿他与凡·高比较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相似的经历和同样坎坷的经历,徐渭常常被看作东方的凡·高,抑或是凡·高被称为西方的徐渭。
  二、凡·高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凡·高的作品当中舍弃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在受到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浮世绘艺术等的影响下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以奔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宣泄着内心的感受,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体会到他强烈的情感,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强烈的色彩对比、躁动的笔触等都成为他情感的自然流露。《吃土豆的人》是他早期的绘画作品,作品表现了几个农民分吃土豆的情景,画面当中的光源仅是一盏油灯,映衬在几个人的脸上显得格外沧桑。作品表现出了凡·高强烈的农民情结,同样也表现出了他对于农民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农民的赞美之情。
  凡·高说,绘画要“表达艺术家的主觀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事实上,凡·高也是这么做的,他在绘画当中仿佛在倾诉着自己的情感。随着高更的离开,凡·高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在1889年5月,他住进了精神病院,随后他创作了那幅世界闻名的《星月夜》,他在画布上宣泄着自己躁动不安的情绪,因此画面给人一种不安的感受。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天空、村庄进行描绘,整个画面似乎一切都在旋转跳跃,跳跃的星云、黑色的柏树、安静的村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色彩的运用上蓝色和黄色也是凡·高绘画作品当中常见的,短而有力的笔触形成的线条更是增添了画面当中不安的感受。凡·高在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煎熬中,仍然对绘画保有热情,他试图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幅作品想象到凡·高当时透过精神病院的窗户看向外面星空时的内心感受。
  凡·高的绘画当中处处体现着自己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张力,还有他那不安躁动的心情。在1890年的7月凡·高创作了《麦田上的鸦群》,这幅作品也是他在人生最后挣扎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在完成了这幅作品之后凡·高开枪自杀结束了他的一生,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凡·高自杀的预告。画面当中有我们熟悉的蓝、黄色调,麦田里一群乌鸦飞过,昏暗的天空死死地压住那片麦田,仿佛压得人喘不过气,在金色的麦田中还出现了三条小路不知道通往何方,预示着凡·高当时迷茫与不安的精神状态。整个画面给人的压迫感、不安感、阴郁感、沉重感等都是凡·高对于自己情感的宣泄,他想要通过画布来向人们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徐渭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徐渭的画是写意的,逸笔草草直抒胸臆,水墨酣畅淋漓,随意泼洒点染不用细笔反复勾描。晚年的徐渭创作了人们熟悉的《墨葡萄图》,画面当中葡萄多为点染而成,看似不经意,却达到了一种神似境界。葡萄藤蔓错落有致,串串葡萄倒挂枝头,豪放的水墨技巧使得葡萄达到了晶莹剔透的效果,仿佛一颗颗明珠。他以恣肆的笔墨挥洒来抒发自己悲愤的心情,大胆泼辣,苍劲淋漓,与画面当中狂草般的书法相结合,体现出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画中徐渭也以擅长的狂草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把自己悲愤的情感和怀才不遇都泄于笔锋之间,借葡萄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画面当中淡墨浓墨交错使用,整体来看给人一种虚实相交的缥缈感,正像徐渭那迷茫的人生和飘忽的命运。在徐渭的另外一幅作品《青藤书屋图》中,几间简陋的茅草屋,四下无人,给人一种寂静之感,左上角徐渭写道,“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足以看出徐渭当时所处的环境,这也正是徐渭晚期生活潦倒、凄苦风雨的真实写照。   徐渭在书法上的造诣同样很高,他自认为书法第一,绘画则是第四。他的书法笔意奔放,洋洋洒洒。现存徐渭的书法作品有《行草应制咏剑轴》《行草应制咏墨轴》等,这些都是他草书的代表作品。擅长狂草的徐渭,将草书融入绘画当中,书画结合。在他的绘画作品当中我们总能够看到那些似在不经意间写成的书法作品,他通过狂放的笔法来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些狂放的笔法看到徐渭的性格一样。比如在《牡丹图》上他这样写道:“四十九岁贫贱身,何尝妄忆洛阳春!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在徐渭众多的牡丹作品当中,他真正想要表达的并不是牡丹的雍容华贵,而是想要通过牡丹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博学多才最后却一生贫贱。明代文学家张岱称徐渭的作品为“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徐渭将草书融入他的写意画中,成为中国大写意画风之开创者。他在绘画当中倾泻着自己的情感,笔墨挥洒放纵。在欣赏他的绘画作品时也会发现在徐渭的绘画当中,墨法也如同草书一样狂放,他豪放的笔法、大写意的手法和如狂草般的书法共同诉说着他心中的苦闷之情,他把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一个高峰。
  四、艺术成就
  凡·高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他希望自己的创作被人们所理解,希望人们能够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太阳的无穷的光芒、麦田里谷物的生长、夜空中星云的旋转,只可惜在当时没人能够理解他。他一生坎坷的命运(作品无人欣赏,爱情悲惨)使得他的精神疾病愈发严重,但是正因为他这种错乱的精神,他的绘画当中才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是一种我们能够通过他的画面感受到的痛苦和悲哀的力量,以及他对于绘画的热爱。他用奔放的笔触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表现着他所热爱的一切,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孤寂,通过画布和颜料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凡·高的影响不言而喻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对于后来的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渭对于后世的影响甚大“青藤居士”,清代画家郑板桥称自己是“青藤门下牛马走”(徐渭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齐白石也恨不得早生三百年为他磨墨理纸,还有朱耷、石涛等都受他的影响,可见后世画家对于徐渭的崇尚之情。和凡·高一样,徐渭坎坷的一生造就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也影响着他的创作,他的大写意泼墨绘画和狂放的书法都表现着他的个性,他的作品传达出了一个文人真切的心境,也抒发着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五、结语
  艺术作品当中的情感表达是每位艺术家都致力追求的,或含蓄或奔放,或热情或洒脱,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当我们想要去真正了解一件艺术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时,就需要了解艺术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等,这样才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件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就如同凡·高和徐渭,正是因为他们的遭遇,一生坎坷、生活不顺等,才造就了两个人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央美術学院.世界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的建设也在加快脚步。由于时间、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校园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校园中绿色空间的建设方面。通过剖析校园群体的需求、校园中绿色空间与校园群体的相互影响,提出社会互动性下的校园绿色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校园建设;绿色空间;社会互动  如今在校园建设中,生态校园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的室内外空间需要不断满足人性化、精细化设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的地位举足轻重。顾恺之以人物画见长,其绘画作品中人物画数量最多,也最为出色。顾恺之的文化与艺术素养极为深厚,其在人物画的美学理论方面成就卓著。通过分析传神写照、画境叙事、迁想妙得这三个顾恺之提出的著名论点,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顾恺之绘画美学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顾恺之;绘画美学;传神写照;迁想妙得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
韩洪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0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参加的重要展览:“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大美西藏——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
期刊
期刊
摘 要:油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能通过对不同物体的艺术性刻画反映特定的情感。将主观性色彩作为媒介,能够通过色彩更好地表达创作的意图和思想,赋予油画作品灵魂和精神。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创作者需要了解色彩的主观性,并根据其特点和属性来凸显主题、构建画面,利用色彩这一非现实性的手段进行作品描绘,以实现主题、思想、情感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在确保油画艺术作品更加和谐、完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性色彩
“出位之思”源于钱钟书对德语Andersstreben的翻译,指艺术间相互交流、借鉴的艺术现象.同时这一概念也是符号学理论中的重要构成.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发现,出位之思不仅仅是符号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来指导艺术创作.基于此,通过对出位之思创作概念的辨析与归纳,以期在艺术创作中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观察视角,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指导方法.
期刊
摘 要:线条是一种既直观又抽象的艺术元素,是人类抽象化思维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条作为最早的造型手段完成了从视觉化到意象化、从形态到思维的转变。线条这一元素在传统书画艺术中既是艺术呈现的必要手段,又是表现美感的重要形式。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哲学观的影响,线条以抽象形式表达物象本质,给予了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华艺术。  关键词:线条美;书法;中国画;传统艺术  一、线条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学院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