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从“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生的作文次数比以前增加了,每周一次大作文和一篇周记。全班一周近100篇作文,若全批全改,按通常的评改速度——15分钟一篇,每天得花4~5小时在评改上。繁重的批改,使教师整天埋于作文堆中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了教师备课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在此情况下,有的教师只好敷衍塞责,把作文的次数当作完成任务,因而收效甚微。据笔者调查,即使教师精批细改了,作文发下去后,很少有学生看教师的批改,更很少有学生去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改,或如何根据教师的批语自行修改。由此看来,改进作文评改方法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总结了作文评改四步法,效果较好,兹介绍于下:
  一、教给方法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学生一定的批改方法。我告诉学生,修改作文大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修改主题,使其更鲜明,更深刻;②更易材料,使其更典型、更新颖;③调整结构,使其更完整、更紧凑;④锤炼语言,使其更精炼、更生动。还告诉学生,力求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使文字“不以多为胜,而以精为胜”。通过这些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明白了该怎样修改和修改什么。
  二、集体评改
  许多教师的实践经验表明,最好的评改方法是面改,面改能使学生当面聆听教师的指点,直接了解自己文章的优劣。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并且教师根本无时间对每个学生都面改。集体评改相当于对全班学生面改,既不加重教师负担,又收效大。具体做法是:教师先从优、良、中、后进生中各抽出一定数量的作文,粗看一遍,从中发现共同倾向,以解决共同问题为目的,从中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打印出来,投射到幻灯片上。评改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成为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先请习作者谈自己是如何立意、构思、选材的,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评议,让他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结合该篇作文作辅导小结,向学生适当讲解一些写作知识,帮助学生在理论上提高,指出文章的优点,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以后写作时注意。集体评改,从共同存在问题入手,抓普遍规律,花时不多,效果很好。
  三、互批互改
  集体评改后,接着应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俗话说“旁观者清”,批改别人的作文,容易发现问题,把作文改好。具体做法:先把学生作文分成优、中、下三等,通常情况是优等和下等的少,中等的居多;然后叫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交换改,另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交换改。互改中,教师则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视、抽看,相机点拨。实践证明,这一步对习作者和批改者都大有裨益。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文时,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为了改得正确,他们对文中的错别字,误用的标点、句子的语序等,都会仔细推敲,希望能多发现别人的毛病,因此修改很认真。碰到有怀疑的地方,他们或查工具书,或问同学和老师。有时修改者和习作者对某个问题持有不同见解,产生争论,这种争论,也是一种相互学习。无法断明谁对谁非时,一经教师点拨,往往茅塞顿开。
  四、给予“发表”
  互改完毕,选择四五篇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本班“优秀作文”专栏内,发动学生课余阅读,进行再次修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在班上张贴发表,所以写作激情高;第二,有利于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第三,张贴一段时间,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再回头看那篇“找不出毛病的”作文,就有一种不满足之感,必然产生“反刍”念头。张贴一月后,确认该作文的确优秀,教师应把作文打出,投作文报刊发表。从2008年到现在,我的学生在《语文报》《疯狂作文》《语文周报》等发表作文十多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以上四步,既能让语文教师从“精批细改”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行们,不妨试试吧。
其他文献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作文有鲜活的素材,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真挚的情感,但缺少了靓丽的语言装饰也会黯然失色。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语言靓起来呢?  一、妙使修饰添色彩  修饰语就是修饰主要成分的字或词语,往往多用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等。这些修饰性词语能使作文中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张力,为作文的语言增添色彩。修饰性语言能更好的呈现出描绘事物的颜色、声音、形状、情态,语言表达婉转
期刊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作文是用文字书写灵魂,倾诉情感,每一个字必经“千锤百炼”。而现在许多学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不知其所云;或是寥寥数字,虽言简而意不明;或是假情假意,真情不在。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最大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中学生在作文写出既有生活的真,也有情感和美,还有思想的善的文章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 
期刊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评改的过程既是完善写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认识的深化过程。它是写出精品习作的必由之路。多年来,学生怕写作,教师怕批改。学生的作文经过教师的字斟句酌的批改后,已面目全非,作文本发下去,学生看完分数,就将作文本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周而复始地疲于应付,教师筋疲力尽,学生进步甚微。其实习作评价与其他的教育评价一样,它作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更多的
期刊
审美已成为文明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美变成每个学生的心灵财富,要达到这一目标实属不易。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带来的美感,功利性学习和被动性学习主宰着大部分课堂教学,由此导致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难以提高。怎样才能走出语文教学这一困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美在和谐中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
期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在平时以情感召学生,以理折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最终学生一定会逐渐变化和成长的。  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把与学生有关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一直注重培养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面向全体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全面
期刊
史料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原始的史料,一种是后人记载、加工而产生的史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浅析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不同环节中的运用  一、运用于新课导入之时  讲授新课导入时,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进入到新课,学生注意力也
期刊
2013年6月9日《家庭教育》杂志创刊30周年暨家庭教育30周年研讨会在杭召开。会议共同探讨30年来素质教育、学生学习和家庭教育工作宣传、普及情况。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一是父母的教育学习。二是30年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探索,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成才观。结合研讨会的召开,笔者觉
期刊
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
期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每一位学生应多读书,读好书。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鉴于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通过多种形式,以经典诵
期刊
初中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有时取决于老师的态度。教师亲和学生,可以让孩子们很快融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习的实践者。一堂课,往往由教师一时的灵感或者随机应变而显得不同寻常。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令学生力所能及,继而拥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的欲望。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课堂教学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一、营造氛围,因和促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