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路上的那些心灵导师
袁章奎从小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小学是在村小读的,那时他眼中的老师们每天除了要教好他们,还要回家做农活,但在所有农村人的眼中,他们都是为人师表的榜样,这极大地影响着袁章奎的生涯观念,那时的他就非常羡慕教师这份崇高的职业。高中毕业后,袁章奎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因考分较低被调剂到了当时并不热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袁章奎深受贵州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老师们影响,在咨询、科研和阅读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立下了投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志向。在采访一开始,袁章奎便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了他在大学中的点滴故事。
大一时的袁章奎是盲目又贪玩的,没有很好的人生规划。直到进入大二后受到三位老师的影响,才坚定了他做一名心理教师的信念。一位是贵州专业心理咨询第一人——何克教授,他为人谦和,心理咨询专业能力强,带领着还是学生的袁章奎开展了很多心理咨询实践,让袁章奎一步步地体会到了心理咨询的无穷魅力。另一位是在学术专长和人格气质方面均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田良臣教授,在大学期间,田教授耐心地指导袁章奎开展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现状研究”,让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痴迷于教育研究。还有一位,是以渊博知识和酷爱阅读著称的刘兆永老师,刘老师的讲座每次都吸引着无数的慕名者前往,场场座无虚席,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阅读,家里藏书数万册,无论走到哪里,刘老师都会携带一个巨大的装书的行李包,他痴迷阅读的程度让袁章奎惊讶不已,这也深深地影响了袁章奎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喜欢买书和看书的习惯。
到现在,袁章奎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他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方向和理念。袁章奎说,很多的理念都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的启迪和指导。
在袁章奎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课题研究的机缘有幸在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深受黄希庭教授关于健全人格观念的影响。黄希庭教授将健全人格定义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袁章奎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并始终以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作为自我发展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工作十余年来,每当在工作不顺和情绪低落时,袁章奎始终以此作为自己走出困境和向前行动的动力,受益匪浅。
“优点轰炸”课鼓舞学生
大学毕业,袁章奎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教师行业。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来,袁章奎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法、测试法、影视法等等,但效果最好,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体验法。
“心理课不同于常规的一般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理解了多少心理学专业知识,而是对学生自我的心理状态是否有体验、有触动、有提升,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品质、生命质量和发展动力。”
为此,在袁章奎的心理课上,大都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反思、成长。
比如在一堂名为“优点轰炸”的课上,袁章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随机点名一位同学(即被轰炸者)站到教室中间,其他同学靠着心理活动教室坐成一圈,然后让围坐的同学分别说出中间这位同学的一个自己感受到的和其他同学所说的不重复的优点。每位坐在中间的同学一圈下来都会收获几十个优点,最后让收到轰炸的同学发表感言。很多同学既激动又兴奋,他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原来如此多的优点,更加鼓舞了他们要努力、自信、积极的心态。
用海报激起的热情
2017年2月,袁章奎在被教育部门授予名教师后,教育局为他的工作室授牌,袁章奎心理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了。在工作室成立之初,袁章奎常常听其他工作室的老师抱怨:因工作忙碌很少走出去,导致工作室的学员往往都在本校内,成立几年了,却没有达到工作室成立时设立的辐射带动的初衷。
在同一批挂牌工作室领衔人的名教师里,袁章奎是最年轻的一位,招募工作室成员成了他在工作室开启之初最为担心的问题。为此,袁章奎特别邀请了国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和工作室助理一起拟定了学员招募海报。没想到此举效果尤其好,海报刚刚发出去,就吸引了几十位同行的关注并积极申请加入工作室,甚至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业纷纷要求加入学习。
“他们的积极和热情让我体会到了心理课程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热爱,这也更加激励了我要做好这个工作室的决心。”
除此之外,在工作室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学员参与工作室研修时间安排问题。因为心理老师在各个学校几乎都是独苗,一旦离开学校,心理教育课就停下来了,因此很多工作室学员定期长时间跟岗研修几乎不可能。为此,袁章奎因地制宜,搭建了贵阳市中小学德育安全网格化培训每月例会的制度,由教育局发文每月进行心理专职教师培训,这样就保证了工作室学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的形式参与研修,工作室成员则受邀在每月培训例会上做专题讲座,在培训学员的同时也辐射全市心理教育同行的参与。
“袁老师工作站”的公益微课
袁章奎喜欢做公益,对于此事,甚至有点“坐不住”,每当看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太多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或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他便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未成年人和家长们。
工作室成立后,袁章奎和工作室伙伴們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援助公益活动,不仅帮助了大量学生、老师和家长掌握更多心理知识,同时也让工作室的成员们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在工作室成立前,袁章奎就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袁老师工作站,这一年,他也把这个纳入了到了工作室内,开设了“成长中的家庭”家庭教育公益微课直播间,邀请包括工作站成员、学员在内的近40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于每周六20:00至21:00,根据不同的主题,为收听的家长朋友们讲授亲子教育技巧。截至目前,累计授课50余节,累计听课超过75000人次。
当问到袁章奎为什么想要做这样一个微课时,他告诉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来源于其家长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问题,因此觉得不仅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还要给家长更多的一些指导,让家长在家庭里面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更好的环境,所以做了这样的一个微课。”“为什么想在网上做呢?我做过很多公益讲座,第一,受益的朋友比较少,很多家长或者老师由于时间或者是地域的问题,不能到现场来。第二就是活动很消耗老师的时间和资源,讲课老师至少得呆上半天时间,还不算上路途上耽误的时间。第三,希望能保证大家能够随时随地准时地来听课,资源不会被浪费。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现在网络时代,很多网红都在网络上做直播,为什么我们不行呢?”于是,网络微课便这样做了起来。 从刚开始没几个家长听课,到现在有两个群,总共600多人,并且每一期的老师讲课的内容还会在《贵阳晚报》成长教育版块展示。问到袁章奎秘诀,他笑笑说,应该就是坚持吧。
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除了对自身的打造,学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袁章奎一直要求自己和成员们,都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成果,再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形进行融合、再造。
2017年暑假,袁章奎带上工作室的成员,一行五人到台湾建国中学、南山高中、内湖高中进行学习交流。在回来时,每人背了十多本心理方面的书以及很多的图卡。在之后工作室成员间的总结分享会上,工作室20位成员,每两人为一组探索图卡的内在奥秘,探索其使用方法,探索它能带给学生和家长的价值……随后每组给其他成员分享图卡的使用成果及感受。
在采访最后,袁章奎也说起了一句最近的流行语——“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即使一辈子无法实现,最终成为妄想也好。因为没有梦想的人生只能关注眼前,无法望向远方,这样的人生注定是没有规划的,相反,有梦想的人生可以不断地指引我们面对现实,直面问题,挑战自我,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即使梦想无法实现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起码自己奋斗过、努力过,万一实现了呢。我作为一名心理教育者,我给自己未来设定的梦想是做一个幸福进取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也许这便是袁章奎对于未来,对于工作室规划的最好诠释。
名师面对面
本刊记者:工作室都由哪些人组成?
袁章奎:我们的工作室由主持人、专家顾问、成员、助理、学员五种不同身份的人员构成。其中专家顾问邀请到了来自复旦大学的孙时进教授和南京政治学院的贺岭峰教授,成员则主要由来自贵阳市中小学的骨干心理教师组成,学员均由来自贵阳市十二所不同中小学的专职心理教师构成。由此可见,本工作室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了工作室发展的专业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室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两位国内知名心理学学者的大力支持,孙时进教授和贺岭峰教授在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专业的指导和方向的指引,为工作室发展过程中紧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保驾护航。
本刊记者:工作室成立时间并不长,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工作室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达成了怎样的目标呢?
袁章奎: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助人自助·辐射带动·特色发展”的建设理念,主要通过内部培训、自主研修、参观考察、公益援助、课题研究、成果推廣等六个主要活动作为载体。工作室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但我们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计开展了10余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培训,每位学员累计完成560余次包括阅读、培训、辅导、观课在内的自主研修活动,面向初高中1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活动课,面向1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在线微课直播间面向20000余名全国未成人家长开设在线家庭心理教育微课,带领部分学员前往上海、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共参与10余项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累计发表论文5篇,获奖10余人次,编辑出版《高中生涯规划》教材和《家长助考手册》(中考版、高考版)各一套共6册。
袁章奎从小在偏远的农村长大,小学是在村小读的,那时他眼中的老师们每天除了要教好他们,还要回家做农活,但在所有农村人的眼中,他们都是为人师表的榜样,这极大地影响着袁章奎的生涯观念,那时的他就非常羡慕教师这份崇高的职业。高中毕业后,袁章奎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因考分较低被调剂到了当时并不热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袁章奎深受贵州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老师们影响,在咨询、科研和阅读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立下了投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志向。在采访一开始,袁章奎便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了他在大学中的点滴故事。
大一时的袁章奎是盲目又贪玩的,没有很好的人生规划。直到进入大二后受到三位老师的影响,才坚定了他做一名心理教师的信念。一位是贵州专业心理咨询第一人——何克教授,他为人谦和,心理咨询专业能力强,带领着还是学生的袁章奎开展了很多心理咨询实践,让袁章奎一步步地体会到了心理咨询的无穷魅力。另一位是在学术专长和人格气质方面均散发着无穷魅力的田良臣教授,在大学期间,田教授耐心地指导袁章奎开展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现状研究”,让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痴迷于教育研究。还有一位,是以渊博知识和酷爱阅读著称的刘兆永老师,刘老师的讲座每次都吸引着无数的慕名者前往,场场座无虚席,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阅读,家里藏书数万册,无论走到哪里,刘老师都会携带一个巨大的装书的行李包,他痴迷阅读的程度让袁章奎惊讶不已,这也深深地影响了袁章奎一直保持到现在的喜欢买书和看书的习惯。
到现在,袁章奎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他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方向和理念。袁章奎说,很多的理念都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的启迪和指导。
在袁章奎刚参加工作时,因为课题研究的机缘有幸在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深受黄希庭教授关于健全人格观念的影响。黄希庭教授将健全人格定义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袁章奎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并始终以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作为自我发展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工作十余年来,每当在工作不顺和情绪低落时,袁章奎始终以此作为自己走出困境和向前行动的动力,受益匪浅。
“优点轰炸”课鼓舞学生
大学毕业,袁章奎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教师行业。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来,袁章奎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法、测试法、影视法等等,但效果最好,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体验法。
“心理课不同于常规的一般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理解了多少心理学专业知识,而是对学生自我的心理状态是否有体验、有触动、有提升,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品质、生命质量和发展动力。”
为此,在袁章奎的心理课上,大都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的,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反思、成长。
比如在一堂名为“优点轰炸”的课上,袁章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随机点名一位同学(即被轰炸者)站到教室中间,其他同学靠着心理活动教室坐成一圈,然后让围坐的同学分别说出中间这位同学的一个自己感受到的和其他同学所说的不重复的优点。每位坐在中间的同学一圈下来都会收获几十个优点,最后让收到轰炸的同学发表感言。很多同学既激动又兴奋,他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原来如此多的优点,更加鼓舞了他们要努力、自信、积极的心态。
用海报激起的热情
2017年2月,袁章奎在被教育部门授予名教师后,教育局为他的工作室授牌,袁章奎心理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了。在工作室成立之初,袁章奎常常听其他工作室的老师抱怨:因工作忙碌很少走出去,导致工作室的学员往往都在本校内,成立几年了,却没有达到工作室成立时设立的辐射带动的初衷。
在同一批挂牌工作室领衔人的名教师里,袁章奎是最年轻的一位,招募工作室成员成了他在工作室开启之初最为担心的问题。为此,袁章奎特别邀请了国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和工作室助理一起拟定了学员招募海报。没想到此举效果尤其好,海报刚刚发出去,就吸引了几十位同行的关注并积极申请加入工作室,甚至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业纷纷要求加入学习。
“他们的积极和热情让我体会到了心理课程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热爱,这也更加激励了我要做好这个工作室的决心。”
除此之外,在工作室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学员参与工作室研修时间安排问题。因为心理老师在各个学校几乎都是独苗,一旦离开学校,心理教育课就停下来了,因此很多工作室学员定期长时间跟岗研修几乎不可能。为此,袁章奎因地制宜,搭建了贵阳市中小学德育安全网格化培训每月例会的制度,由教育局发文每月进行心理专职教师培训,这样就保证了工作室学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的形式参与研修,工作室成员则受邀在每月培训例会上做专题讲座,在培训学员的同时也辐射全市心理教育同行的参与。
“袁老师工作站”的公益微课
袁章奎喜欢做公益,对于此事,甚至有点“坐不住”,每当看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太多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或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他便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未成年人和家长们。
工作室成立后,袁章奎和工作室伙伴們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援助公益活动,不仅帮助了大量学生、老师和家长掌握更多心理知识,同时也让工作室的成员们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在工作室成立前,袁章奎就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袁老师工作站,这一年,他也把这个纳入了到了工作室内,开设了“成长中的家庭”家庭教育公益微课直播间,邀请包括工作站成员、学员在内的近40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于每周六20:00至21:00,根据不同的主题,为收听的家长朋友们讲授亲子教育技巧。截至目前,累计授课50余节,累计听课超过75000人次。
当问到袁章奎为什么想要做这样一个微课时,他告诉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来源于其家长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问题,因此觉得不仅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还要给家长更多的一些指导,让家长在家庭里面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更好的环境,所以做了这样的一个微课。”“为什么想在网上做呢?我做过很多公益讲座,第一,受益的朋友比较少,很多家长或者老师由于时间或者是地域的问题,不能到现场来。第二就是活动很消耗老师的时间和资源,讲课老师至少得呆上半天时间,还不算上路途上耽误的时间。第三,希望能保证大家能够随时随地准时地来听课,资源不会被浪费。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现在网络时代,很多网红都在网络上做直播,为什么我们不行呢?”于是,网络微课便这样做了起来。 从刚开始没几个家长听课,到现在有两个群,总共600多人,并且每一期的老师讲课的内容还会在《贵阳晚报》成长教育版块展示。问到袁章奎秘诀,他笑笑说,应该就是坚持吧。
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除了对自身的打造,学习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袁章奎一直要求自己和成员们,都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成果,再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形进行融合、再造。
2017年暑假,袁章奎带上工作室的成员,一行五人到台湾建国中学、南山高中、内湖高中进行学习交流。在回来时,每人背了十多本心理方面的书以及很多的图卡。在之后工作室成员间的总结分享会上,工作室20位成员,每两人为一组探索图卡的内在奥秘,探索其使用方法,探索它能带给学生和家长的价值……随后每组给其他成员分享图卡的使用成果及感受。
在采访最后,袁章奎也说起了一句最近的流行语——“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即使一辈子无法实现,最终成为妄想也好。因为没有梦想的人生只能关注眼前,无法望向远方,这样的人生注定是没有规划的,相反,有梦想的人生可以不断地指引我们面对现实,直面问题,挑战自我,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即使梦想无法实现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起码自己奋斗过、努力过,万一实现了呢。我作为一名心理教育者,我给自己未来设定的梦想是做一个幸福进取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也许这便是袁章奎对于未来,对于工作室规划的最好诠释。
名师面对面
本刊记者:工作室都由哪些人组成?
袁章奎:我们的工作室由主持人、专家顾问、成员、助理、学员五种不同身份的人员构成。其中专家顾问邀请到了来自复旦大学的孙时进教授和南京政治学院的贺岭峰教授,成员则主要由来自贵阳市中小学的骨干心理教师组成,学员均由来自贵阳市十二所不同中小学的专职心理教师构成。由此可见,本工作室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了工作室发展的专业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室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两位国内知名心理学学者的大力支持,孙时进教授和贺岭峰教授在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专业的指导和方向的指引,为工作室发展过程中紧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保驾护航。
本刊记者:工作室成立时间并不长,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工作室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达成了怎样的目标呢?
袁章奎: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助人自助·辐射带动·特色发展”的建设理念,主要通过内部培训、自主研修、参观考察、公益援助、课题研究、成果推廣等六个主要活动作为载体。工作室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但我们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计开展了10余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培训,每位学员累计完成560余次包括阅读、培训、辅导、观课在内的自主研修活动,面向初高中1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活动课,面向1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在线微课直播间面向20000余名全国未成人家长开设在线家庭心理教育微课,带领部分学员前往上海、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共参与10余项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累计发表论文5篇,获奖10余人次,编辑出版《高中生涯规划》教材和《家长助考手册》(中考版、高考版)各一套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