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入选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瑰宝。文言文教学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必然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文言文教学。
以往,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死板无生气,读几遍,逐句翻译一下,关注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积累,简直把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生产流水线,没有情趣,没有活力!学生自然对文言文失掉了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进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我。我想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对知识的自我渴求;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几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也进行了多种尝试,虽然不能做到每篇文言文教学都设计得精彩完美,但也得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鸿门宴》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突出,所以几次教材改编都保留了这篇文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做了这样的设计:读、演、析、练。
“读”是学习任何一篇文章的钥匙,文言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读”这一环节。第一课时在介绍了课文的相关情况后就让学生开始读。当然,读也需要好好设计一番,无组织随意地读效果是不明显的。我对此文设计了“三步读”。一读是自己把文章读通,要求学生把注解中出现的注音搬到原文,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这一遍读花的时间稍长些。二读是把文章读顺,要求同桌按次序每人读一节把文章读完,在这一遍读的过程中同桌进一步纠正读音和断句。三读是全班分角色朗读,理请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读下来,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能基本了解了,然后,我让学生板书课文中出现的项、刘两大阵营的人物,并让学生给人物归类、定性,如主子、告密者、谋士、武士。这一节课充满了学生的读书声。
“演”是学生自己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要演好这出戏,就必须事先理清故事情节,这样就逼着学生课后再去看书,而且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要扮演好角色,就必须揣摩好人物的性格。在教本文之前我就把这一设想跟学生说了一下,学生们都很兴奋,都愿意搞这样的活动,于是我让每个小组都积极准备,比比哪个小组演得最好,哪个角色演得最棒。这样一合计,每个小组成员基本都有角色可演。我想难得搞一次活动,而且学生的兴致又这么高,就跟大家商量给他们一节课时间排练,一节课时间表演。排练之前,就布置学生先分好角色,进一步熟悉文本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小组的热情都异常高涨,有些小组甚至还安排了导演,事先用小纸条写好了各自的台词。整个一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紧张的排练中。第三节课就是表演,学生都自备了道具,有剑、锅盖式的盾、叉烧肉等,表演得有声有色,特别是舞剑和食肉的那一段尤其精彩。虽然表演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这么短时间内,能表演到这种程度,没有学生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天我让学生写了对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最大的声音是希望老师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
“析”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可以说是学生对文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首先,让学生对本小组及其他小组的表演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这里,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重视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其次,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就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有了前面的读和演,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显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了。这样四个小组分析下来,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就一清二楚了。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自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更准确了。那么,人物形象为什么会这样栩栩如生呢?由此,引发学生对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的思考和分析。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练”是对文章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忽略知识点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还是得落实。这一工作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在每节课后让学生分段归纳,也可以老师就知识点集中的段落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就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进行纠正。二是通过课外练习的途径进一步加以巩固。就翻译而言,没有必要让学生整篇文章疏通,而是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练习,然后讲评,强化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样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鸿门宴》这篇文章不仅做到了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对文本内容、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收获到的。
这篇文章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首先要让教师从课堂的主角转换成配角;其次,教师应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优化课堂教学;再次,课堂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阵地,教师理应关注学生这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以往,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死板无生气,读几遍,逐句翻译一下,关注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积累,简直把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生产流水线,没有情趣,没有活力!学生自然对文言文失掉了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怎样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进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我。我想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对知识的自我渴求;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几年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也进行了多种尝试,虽然不能做到每篇文言文教学都设计得精彩完美,但也得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鸿门宴》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这篇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突出,所以几次教材改编都保留了这篇文章。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做了这样的设计:读、演、析、练。
“读”是学习任何一篇文章的钥匙,文言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读”这一环节。第一课时在介绍了课文的相关情况后就让学生开始读。当然,读也需要好好设计一番,无组织随意地读效果是不明显的。我对此文设计了“三步读”。一读是自己把文章读通,要求学生把注解中出现的注音搬到原文,不会读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这一遍读花的时间稍长些。二读是把文章读顺,要求同桌按次序每人读一节把文章读完,在这一遍读的过程中同桌进一步纠正读音和断句。三读是全班分角色朗读,理请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读下来,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能基本了解了,然后,我让学生板书课文中出现的项、刘两大阵营的人物,并让学生给人物归类、定性,如主子、告密者、谋士、武士。这一节课充满了学生的读书声。
“演”是学生自己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要演好这出戏,就必须事先理清故事情节,这样就逼着学生课后再去看书,而且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要扮演好角色,就必须揣摩好人物的性格。在教本文之前我就把这一设想跟学生说了一下,学生们都很兴奋,都愿意搞这样的活动,于是我让每个小组都积极准备,比比哪个小组演得最好,哪个角色演得最棒。这样一合计,每个小组成员基本都有角色可演。我想难得搞一次活动,而且学生的兴致又这么高,就跟大家商量给他们一节课时间排练,一节课时间表演。排练之前,就布置学生先分好角色,进一步熟悉文本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小组的热情都异常高涨,有些小组甚至还安排了导演,事先用小纸条写好了各自的台词。整个一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紧张的排练中。第三节课就是表演,学生都自备了道具,有剑、锅盖式的盾、叉烧肉等,表演得有声有色,特别是舞剑和食肉的那一段尤其精彩。虽然表演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这么短时间内,能表演到这种程度,没有学生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天我让学生写了对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最大的声音是希望老师以后多搞这样的活动。
“析”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可以说是学生对文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首先,让学生对本小组及其他小组的表演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这里,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重视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其次,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就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有了前面的读和演,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就显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了。这样四个小组分析下来,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就一清二楚了。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自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更准确了。那么,人物形象为什么会这样栩栩如生呢?由此,引发学生对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的思考和分析。这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练”是对文章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忽略知识点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句式还是得落实。这一工作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在每节课后让学生分段归纳,也可以老师就知识点集中的段落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就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进行纠正。二是通过课外练习的途径进一步加以巩固。就翻译而言,没有必要让学生整篇文章疏通,而是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练习,然后讲评,强化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样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鸿门宴》这篇文章不仅做到了文言知识的积累,而且对文本内容、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收获到的。
这篇文章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首先要让教师从课堂的主角转换成配角;其次,教师应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优化课堂教学;再次,课堂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阵地,教师理应关注学生这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