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软件产业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导致各国该产业的发展情况差异很大,文章用PEST分析法来分析中印软件产业的商业环境。
主题词:中印;软件产业;PEST
1 引言
中国和印度的电子工业同时在50年代中期起步,软件业的真正发展实际都从70年代末开始。多年来,印度的软件业发展神速,实现了产业化。而中国软件业则尚属新兴产业。两国之间软件产业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与两国软件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巨大差异引起的,下面,文章将从四方面分析出两国软件产业发展差异的历史原因。
2 中印软件产业的PEST比较分析
2.1 政治法律环境
2.1.1 政治环境
1984年,印度政府实施新政,允许软件产业获得投资补助和其他优惠;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制度和体系,为软件企业提供金融优惠和支持。1986年,政府出台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允许各种形式的软件出口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文革时期打乱的经济秩序还没有得以恢复,加上政治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同时那几年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国家将心思全力投入到稳定经济社会上面去,对科技创新没有过多关注,没能给软件产业提供发展的政策支持,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2.1.2 法律环境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印度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盗版犯罪,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印度政府还努力增强软件用户的版权意识,软件盗版率已经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而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知识产权相关保护的法律规定,导致我国制假、盗版等侵权行为泛滥,虽然后来在国际压力下,我国逐渐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来保护科技创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起步阶段,有很多环节都不够完善,在这种法律环境下,而盗版严重,导致正版销量大幅减少,使研发成本不能得以收回,因此,挫败了企业的创新动力。软件产业作为最需要创新的产业来说,如果知识产权的不到有力的保护,就无法使之发展到国际化水平,因此,在法律的不完善,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迟迟不能进入"大国"行列,这也是中印软件产业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2.2 经济环境
印度无论是从人口,还是国民收入上,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比不上中国,但是,由于软件产业在全球发展具有很大机遇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阻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印度却通过各种政策,给国内软件产业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如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融资优惠政策:如设立信息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对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扶持等,而当时(1987-1989年),我国正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很不完善,这就导致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如印度好,所以导致了后来数年间我国软件产业停滞不前,而印度软件产业却飞速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差距。
2.3 技术环境
2.3.1 教育环境
早在1950年,印度宪法中已经包括对14周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免费和强迫教育,50多年来印度的教育投入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而目前,印度已形成了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体系,为印度的软件产业腾飞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但是中国却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的理念,这就导致了中印之间国民基本文化水平在十九世纪后五十年显示出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了两国在对高新技术的吸收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而IT产业是很需要技术创新的产业,因此,也导致了我国软件产业从起步到20世纪初,发展一直很缓慢。
2.3.2 产业集群
建设软件技术园区是印度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STPI),建立了班加罗尔等十多个国家级园区。软件科技园区在研发引进新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带动作用,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却比较晚,在上个世纪,集中的软件园很少,而且规模也不大,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刚建立了很多比较集中地软件产业园,如杭州的"硅谷天堂"、武汉的"光谷"、北京的中关村等。
2.4 社会文化环境
印度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至少在两个方面比中国有优势,首先是语言,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的官方语言以英语为主,而软件产业的很多技术都是英语原创的,因此在这方面,印度对国际软件行业新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周期要比中国短很多,而软件又是一种时效性相当强的产品,因此,在这方面印度具有绝对优势,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但与国外客户在文化及理念上的沟通仍然存在诸多障碍。所以在这方面,印度的优势还将继续持续下去,但是目前我国国内软件市场需求庞大,特别是对汉化软件的需求日益攀升,这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只要我国软件产业注重提升自己的强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克服这一缺陷。其次,印度的对外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对外开放时间比中国早,印度被殖民化的数年间,西方文化不断的输入,使印度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断融合,到现在,印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基本上不存在文化和语言障碍,因此,无论是技术的交流还是产品的销售方面都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而中国由于长久的封建主度统治,以及清朝以来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居民的思想保守,对外来新新事物的就收能力比较弱,接受周期比较长,从而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和产品的销售,同时,建国以来西方的封锁政策、同化政策是我国对外交流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中外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以上这些原因这就造成了中印之间软件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距将逐步北缩小。
参考文献:
[1]丁宁:《企业战略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大出版社,2009年第2版
[2]戴维·贝赞可:《公司战略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刘晓辉:《印度软件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论坛,2009年6月第12期
主题词:中印;软件产业;PEST
1 引言
中国和印度的电子工业同时在50年代中期起步,软件业的真正发展实际都从70年代末开始。多年来,印度的软件业发展神速,实现了产业化。而中国软件业则尚属新兴产业。两国之间软件产业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与两国软件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巨大差异引起的,下面,文章将从四方面分析出两国软件产业发展差异的历史原因。
2 中印软件产业的PEST比较分析
2.1 政治法律环境
2.1.1 政治环境
1984年,印度政府实施新政,允许软件产业获得投资补助和其他优惠;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制度和体系,为软件企业提供金融优惠和支持。1986年,政府出台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允许各种形式的软件出口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文革时期打乱的经济秩序还没有得以恢复,加上政治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同时那几年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国家将心思全力投入到稳定经济社会上面去,对科技创新没有过多关注,没能给软件产业提供发展的政策支持,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2.1.2 法律环境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印度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盗版犯罪,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印度政府还努力增强软件用户的版权意识,软件盗版率已经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而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知识产权相关保护的法律规定,导致我国制假、盗版等侵权行为泛滥,虽然后来在国际压力下,我国逐渐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来保护科技创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起步阶段,有很多环节都不够完善,在这种法律环境下,而盗版严重,导致正版销量大幅减少,使研发成本不能得以收回,因此,挫败了企业的创新动力。软件产业作为最需要创新的产业来说,如果知识产权的不到有力的保护,就无法使之发展到国际化水平,因此,在法律的不完善,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迟迟不能进入"大国"行列,这也是中印软件产业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
2.2 经济环境
印度无论是从人口,还是国民收入上,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比不上中国,但是,由于软件产业在全球发展具有很大机遇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阻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印度却通过各种政策,给国内软件产业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如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融资优惠政策:如设立信息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对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扶持等,而当时(1987-1989年),我国正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很不完善,这就导致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如印度好,所以导致了后来数年间我国软件产业停滞不前,而印度软件产业却飞速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差距。
2.3 技术环境
2.3.1 教育环境
早在1950年,印度宪法中已经包括对14周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免费和强迫教育,50多年来印度的教育投入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而目前,印度已形成了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体系,为印度的软件产业腾飞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但是中国却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提出"九年义务教育"的理念,这就导致了中印之间国民基本文化水平在十九世纪后五十年显示出巨大差异,从而导致了两国在对高新技术的吸收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而IT产业是很需要技术创新的产业,因此,也导致了我国软件产业从起步到20世纪初,发展一直很缓慢。
2.3.2 产业集群
建设软件技术园区是印度政府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STPI),建立了班加罗尔等十多个国家级园区。软件科技园区在研发引进新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带动作用,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却比较晚,在上个世纪,集中的软件园很少,而且规模也不大,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刚建立了很多比较集中地软件产业园,如杭州的"硅谷天堂"、武汉的"光谷"、北京的中关村等。
2.4 社会文化环境
印度曾经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至少在两个方面比中国有优势,首先是语言,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的官方语言以英语为主,而软件产业的很多技术都是英语原创的,因此在这方面,印度对国际软件行业新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周期要比中国短很多,而软件又是一种时效性相当强的产品,因此,在这方面印度具有绝对优势,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但与国外客户在文化及理念上的沟通仍然存在诸多障碍。所以在这方面,印度的优势还将继续持续下去,但是目前我国国内软件市场需求庞大,特别是对汉化软件的需求日益攀升,这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只要我国软件产业注重提升自己的强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克服这一缺陷。其次,印度的对外开放程度比中国高,对外开放时间比中国早,印度被殖民化的数年间,西方文化不断的输入,使印度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断融合,到现在,印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基本上不存在文化和语言障碍,因此,无论是技术的交流还是产品的销售方面都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而中国由于长久的封建主度统治,以及清朝以来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居民的思想保守,对外来新新事物的就收能力比较弱,接受周期比较长,从而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和产品的销售,同时,建国以来西方的封锁政策、同化政策是我国对外交流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中外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以上这些原因这就造成了中印之间软件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距将逐步北缩小。
参考文献:
[1]丁宁:《企业战略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大出版社,2009年第2版
[2]戴维·贝赞可:《公司战略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刘晓辉:《印度软件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论坛,2009年6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