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文学热令世界瞩目 外媒关注:“手机阅读”让文学快餐化?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中国,手机已经成为那些渴望阅读的人们手中的移动图书馆。在北京或上海的地铁里,坐在你对面的那个家伙看似无聊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其实他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一部惊心动魄的小说,而且还是专门为手机创作的。
  数百万中国人逐渐抛弃传统图书,转而通过手机读小说。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这阅读方式也越来越流行。这些手机小说正在促使阅读在中国的转型。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手机文学的出现,有可能让衰退的中篇小说和诗歌在中国复兴。”汉字是以文字为单位进行表示的,每个字都是个简洁的象形图。比起由很多字母组成的个个冗长的英文单词,汉字能节省不少空间。这也使得汉字非常适用于写手机小说,因为你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写下很多字。
  手机文学概念的兴起来自于日本,在日本汉字也是书写形式的种。不过在中国,一些作者和读者选择手机文学的方式是因为这种形式的作品可以避开传统纸质图书必经的内容严格审查。如今有几万名手机文学作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供网友免费下载阅读。
  其中一些作者只拥有非常小的受众群,而另外一些作者则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而这些作者就引起一些大的网络文学网站的关注,并与其签订协议连载或者独家发表其文章。而读者也可以通过站内短信或者留言的方式跟作者进行交流,一般他们讨论的都是作品的内容和角色等等。一些受欢迎的网络小说甚至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例如《鬼吹灯》系列小说的影视权卖出了数百万元。调查数据显示,差不多半的中国成年人有读书习惯,其中约2.2亿人通过电子媒体阅读,1.2亿人使用手机阅读。只通过手机途径读书的人数将近2500万人。
  手机图书在中国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时以纸质形式出版发行的,另一类是专门为手机撰写的。中国社会日益增长的流动性,以及人们快速移动的脚步让大家更倾向于通过手机获取信息。
  目前中国纸质图书市场中,销售情况最好的作家主要以郭敬明、六六、韩寒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有些会在网上发布,但是主要还是以纸质图书的形式为主。而另一些作者的作品则专门以手机作为平台,这一类作品通常以虚构的故事为主。
  中国最早的手机小说是2004年千夫长写的《城外》,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这部作品有60章,共4200字。千夫长将这部作品的版权卖给了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出版商,获得了50万元的收益,这使得他成为了当时身价最高的作家。
  “当我开始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感到很兴奋,我当时想手机收发短信的功能应该不仅仅只是发一条简短的笑话,手机应该能够为更高层次的文学提供服务。”千夫长说,“但是手机小说的写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对于传统的小说而言,一句话只有70个字经常是不够的。于是我试着开拓一种新的文学领域,在这一过程中我小心翼翼,提醒自己——少一些对话,少一些描述”。
  手机小说的长度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手机小说应当加长一些,而不是缩短。而其他人认为言简意赅才是手机小说独树一帜的特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38.7%的手机阅读者希望读到专门为手机阅读定制的新鲜有趣的内容,而不是平时阅读内容的手机版。手机正成为数百万中国读者的随身图书馆。字数在30万至50万字之问的长篇小说,以及字数在10万至20万字之间的中篇小说都不太适合手机阅读。
  “手机文学需要一个紧凑的故事大纲,一种浅显易懂的写作方式和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风格。我认为对于手机文学来说,长度并不是关键问题。”北京磨铁图书的沈浩波表示。
  “阅读环境的嘈杂以及阅读时问的零散意味着用手机阅读书籍跟阅读纸质图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盛大文学研究中心的夏烈说,“手机阅读如今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学模式——手机文学不应该让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感到疲惫,每一小节不应该超过4行,每一小节应该包含一个有趣的句子或者笑话,从而引导读者继续阅读而不至于放弃这篇小说。这就意味着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以及一些志怪灵异小说成为手机文学的主要内容”。
其他文献
这次强震当前,日本人表现出的镇定、秩序、勇气、专业等等素养,足以说明:他们是一群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两不耽误的人。    日本惊天震,环球同此凉热。即便国人与日本远有八年抗战深仇,近有钓鱼岛争端大恨,也大多对灾难中的日本人民倾注了巨大的关注和同情。  在这份关注之下,日本人面对旷世天灾表现出的训练有素和精神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放大,甚至引发了中国媒体和公众热烈的讨论与反思,以及羡慕与尊敬。  日本的物质
期刊
我们喜欢的那些漫画家,是不是都好好地活着呢7日本地震后,很多漫画家都纷纷在Twltter中现身报平安,其中《灌篮高手》的创作者井上雄彦还画了60多幅速写,每天发到自己的Twltter上。这个系列名为“笑脸Smlle”,激励痛苦中的日本人。  地震海啸后有数万人失踪,传说Hell。Kmy的创造者清水优子和《七龙珠》的作者乌山明都死在灾区,但现在已经证实是谣言。清水优子在地震当天就通过官方微博说“地震
期刊
看着2011春夏四大时装周的妆容秀,就像走入了一个静谧无声的花园,透过雾蒙蒙的空气看到竟相绽放的花朵。2011年春夏的天桥被各种柔和的彩妆点亮:轻淡的色彩摆脱了宴会风格,从头到尾贯彻干净。清透和神秘的美。每一款色彩都仿佛透过剔透的冰层折射而出的光晕,薄透而带有一丝丝寒意。大胆地尝试运用丁香紫、柠檬黄、薄荷绿、蛋壳青色等,在无比完美。健康的灰褐色及裸色的面庞上简单轾柔地呈现这些色彩。尽管在这个。春天
期刊
毛主席说得好“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容易被太多的标签锁牢。然而,对于设计来说,人人都有的生活才是设计的根本。于是,我们看到太多本非设计师的“设计师”开始用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设计产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明星在跟随好莱坞明星的足迹开创自己的时尚设计生涯。他们的别出心裁,他们的千奇百怪,他们的信手拈来都成为了时尚迷们关注的焦点。
期刊
Dior携手普希金博物馆将于2011年4月28日至7月24日在莫斯科精彩呈现一场名为“Dior灵感”的展览。    1947年2月1 2日:品牌创始人Christian Dior先生在巴黎蒙田大道推出第个时装系列,革命性的设计颠覆了当时女装保守陈旧的风格,闻名遐迩的“新风貌”诞生了。由此,Dior开始了它的品牌传奇。  从那一刻起,这位尊崇法国生活方式的天才设计师不再默默无闻,迎未了事业无比辉煌灿
期刊
《观音山》里,范冰冰替肥龙找公道那段,被视为范冰冰演技飞跃的证据:她举起瓶子向头上猛敲,然后带着沥沥而下的血溪,捧住小女流氓的头狂吻。尽管我知道这吻表面上的动机——小女流氓曾经以吻作为调戏和侮辱肥龙的手段,仍看不出吻得这么认真有何必要,怎奈,电影世界里,腐情正凶猛,前有《风声》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疑似百合情,后有《雪花与秘扇》的境遇性蕾丝,在《观音山》前半场的残酷青春议题里,加上这么个血淋淋的
期刊
红地毯是明星SHOw自身最好的场所,在红毯上,明星们能把当季最流行的服装穿上身,把当季最流行的妆容粉饰于脸庞。当然,在下个季节即将会流行的妆容明星们也不会放过。一股彩妆风潮正从红毯上渐渐袭来,席卷我们的视野。    奥斯卡最美明星妆容——裸色当道,红唇风骚    奥斯卡从来就不是方净土,每年度,明星大腕们在这方土地上除了斗演技还要斗礼服、斗彩妆、斗气场,而看客们也在这几百分钟内饱足了眼福,如果巴黎
期刊
王怀庆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本该酣畅淋漓的青春期,他是在沉闷抑郁中度过的。早年他画传统的油画,画女儿拿着糖葫芦,画夫人的肖像,画坐在窗前的猫。因为年代的久远,如今再看画面已经泛黄,但彼时的情趣、爱情、追求都在里面。  先生成长的年代是人性被打杀被压抑的年代,所以后来有了作品《故园》,四周全是黑暗,一个狭窄的通道连着光明,那是被抽象了的门、砖、房子、庭院……  问先生,那是你的家么?答曰:那是精神家园吧
期刊
每年三月份,北京的文学活动就会突然多起来,外国作家纷纷造访,或与读者交流,或与中国作家对话。这一番热闹要归功于“书虫文学节”。北京的文学场景真不算寂寞的,讲座、签售会等从不间断,但像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文学交流活动,也就只此一次。有意思的是,这个涉及19个国家76位作家的文学节,是由一家小书店举办的,至今已经第四届,从一开始专门抚慰老外,到现在有半数的参与作家是华人,一家书店以一己之力把这个文学节扎根
期刊
看《观音山》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没有《苹果》、《红颜》的时候,我其实是采过次李玉的。具体的细节只记得两条:一是她正为了拍电影筹措着卖房子,二是谈到她和母亲的关系,那几乎是她创作的最重要源泉。  这个源泉并非根植于爱,更多的是恨、猜忌甚至嫉妒。当然这些都是与爱并生的。在采访过很多个女人,尤其是在文艺领域有成就的女人后我发现,她们的敏感、多愁。丰富、善变这些种种适合于创作的特质,都来源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