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泪液成分检测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nim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人常见的自身免疫相关的炎症性眼眶病,因其发病率高并可威胁视力,及早发现并确诊十分关键。TAO患者泪液的蛋白质组学证明炎性蛋白质上调与保护性蛋白质的下调相关,反映了泪腺的自身免疫和炎症诱导的功能障碍。TAO患者泪液中的溶菌酶C、乳铁蛋白、催泪蛋白、抗白蛋白酶和锌-α-2-糖蛋白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α-1抗胰凝乳蛋白酶、视黄醛脱氢酶均发生上调,说明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TAO的炎症过程,这些蛋白质类生物标志物可能是未来TAO疾病早期诊断研究方向的新途径。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的泪液白细胞介素-7(IL-7)水平显著降低,应用IL-7免疫修复可能对TAO有一定改善。TAO患者眼球突出、睑裂间眼表面积增大致使泪膜脂质层过薄泪液蒸发加快,面积暴露大使泪膜水分蒸发增强,水液减少进一步影响脂质层的涂布效率,因此TAO患者可继发蒸发过强型干眼。本文就TAO患者泪液成分中的部分蛋白质种类、细胞因子及前列腺素E2的检测指标对诊断及疾病程度评估指标的意义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颏下岛状瓣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的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同时评估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医院32例口腔癌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以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第四版(UW-QOL)进行评估分别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及带血管吻合的游离皮瓣进行颌面部缺损重建的口腔癌术后患者,经过测评得分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瓣
目的探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髌骨参数、髌股关节功能、并发症与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髌股合适角(CA)、髌骨倾斜角(PTA)与胫骨结节-滑车间
目的比较拜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拜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回落情况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后的心电图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A组患者治疗后2 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下降≥50%,B组患者治疗2 h后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下降<50%。观察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TI
目的研究miR-503对肝癌细胞表达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培养L-02细胞及MHCC97L细胞,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六组:L-02组,L-02+miR-503 mimics组,L-02+miR-503 inhibitors组,肝癌细胞MHCC97L组,MHCC97L+miR-503 mimics组,MHCC97L+miR-503 inhibitors组。采用Western blot及PCR观察
目的分析头穴丛刺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并指导其对患侧肢体运动采用意识支配。分别于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观察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患者FMA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大同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手部面积缺损患者,回顾性分析手外伤急诊处理结合皮瓣修复法治疗手部大面积缺损的具体效果。结果82例患者共经过两次治疗后共移植皮瓣115个,全部存活,随访12个月患者手部功能均有效恢复。治疗后82例患者免疫功能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易导致死亡。虽然近30年涌现了许多UM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GNAQ和GNA11基因负责编码G蛋白α亚基q族多肽,许多研究表明这2种基因在UM中具有很高的突变率,可能驱动UM的早期生长。本文就GNAQ和GNA11突变后的功能学改变,以及基因突变所致UM恶性增生
手术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精度高和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提高眼科手术操作安全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对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在眼前节和眼后节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完成了仿真和动物实验验证。但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要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缺乏智能化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涉及的眼科疾病范围局限、智能手术工具种类少和高精度导航技术水平不足等。本文将从眼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两方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目前发现许多常见眼病与线粒体DNA(mtDNA)突变和/或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引起眼病的新的mtDNA致病性突变位点不断被发现,这些突变通常影响视神经、视网膜和眼外肌。另一方面,人们逐渐意识到许多常见眼病与线粒体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青光眼等。随着个体化基因组医学时代的到来,一些充满前景的有效治疗手段正逐渐从实验走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