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国家的历史缘起及战略思考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决定人们的立场、态度、情感、行为,是一个国家最深刻、最持久、最长远的定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提到关系民族复兴的高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而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将就如何将中国文化屹立于当代世界的民族国家之林提些许建议。
  关键词:文化;国家;战略思考
  一、文化与国家的历史缘起
  文化能够对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心性、产生影响,文化在人的心中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将指导他为人处事。每个个体都有自己对文化的认知,当部分个体对文化产生共同认知时它们就会互相吸引组成群体。文化就是群体里面一群什么人,用什么方式,什么样的思想做什么事情,决定民族文化的特质。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它是此一民族区别于彼一民族的根本标志。在云南街头可以轻易区别苗族、布依族、傈僳族、瑶族。因为他们的文化不同,一眼看上去,穿的衣服不同、居住形态不同、饮食方式不同、过的节不同、使用的语言不同。这一切就成了民族彼此认同的核心,成为与别的民族的根本区别。民族是凝聚的,有一个像磁铁一样的东西把大家都吸引住。磁铁一旦消磁,就变成一盘散沙。一个民族的本位文化如果还在,这个民族就在。古代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横亘在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中间,包括今天的内蒙、东北、宁夏,有自己的文字、政权、服饰和军队,有自己的文化。但是契丹却在历史的缓缓前进中不复存在了,既不是因为种族屠杀而灭绝,也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消失,而是契丹人自己造就了自己的灭亡。其没有自觉意识去保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中,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中,将自己的本身文化慢慢的遗忘,使民族之间没有共同认知,人心慢慢涣散,民族也就自然消散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父家长制及其农业经济与政治形态的影响下,约在四千年前产生的华夏文化与所谓的夷狄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夏、商、周的汉文化。春秋时期,突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教育,广泛传播知识文化,为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开创了条件。在纵横交融相互影响下,出现了儒、道、法、墨、阴阳、名、兵、农等各家学派,隋唐时期,在中国重归于统一的转机下,社会处于稳定繁荣阶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内蓄佛道经典精神,外收西域中亚文明,而形成了丰富多采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文化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弘扬传统文化,助力国家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首先要推进传统文化资源梳理,开展可移动文物、古籍文献、美术馆藏品等文化资源普查,进一步清理文化遗产家底,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改善文物保存状况,防火、防盗、防破坏。其次要提高全民文化安全意识,教育是传播主流文化的主渠道,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首先在教育和教学中自觉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導广大青少年正视中国的文化传统、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最后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现代元素。
  (二)增强文化认同,建设文化自信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和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达,不仅可以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所形成的文化屏障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的整体安全度,赢得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对于多民族共生的中国来说,文化认同显得尤其重要。苏联的失败,是因为它强调政治一体,强调各族的文化,却没有建立一个大的文化。与之不同的是印度,政府自独立后就积极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发展“印度人”的共同认同,以尽管印度存在多种宗教、多种语言、多个族群、多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但印度各族民众还是逐步把“印度”看作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共同体。
  中国有五十六个个民族,各民族关系不应当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或者是相互抵触相互冲击,又或者是相互同化趋向统一,而应当是一种大花园般的百花齐放,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相互之间可以借鉴、融合、欣赏,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使各个民族的文化更加深厚、完善,也使中国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
  (三)开拓国际视野,走出去引进来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碰撞、渗透及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图景,为中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但是外国消费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冲击力,使道德沦丧、社会风气不正等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危及到国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国家的凝聚力、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发展。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建立平等、公平的交流平台,借助网络、电视、广播等传媒向世界其他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开拓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思考,推动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参考文献:
  [1]胡慧林.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的几个问题[J].艺术百家,2011
  [2](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M].赵冬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秦瑞艺(1994.05.10—),籍贯:重庆,单位:火箭军工程大学。
  李 泽(1997.10.27—),籍贯:吉林松原,单位:火箭军工程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由东向西为居民们传播播种相关的文化,关于农业方面的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传播。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之间,也就是说,东亚与西亚欧洲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之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壮大,人们传播的不仅仅是农业文化,更是中西文明接触与交流的其他深厚文化。而艺术表达在丝绸丝路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独特价值,能够使东西方之间的不同文化相互吸引,是丝绸之路的得以壮大和
期刊
摘 要: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苏州博物馆新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它不仅没有抛弃传统文化建筑的精髓,还运用现代设计等相关设计元素使得新馆富有生机,使中华文化充满新的活力。通过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景观来探寻现代建筑大师“贝律铭”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  关键词:传统建筑元素;景观造景设计;方法研究及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
期刊
摘 要:高中美术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发挥较好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美术知识的传授与德育知识的传授进行兼顾,让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良好的品格也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美术教育以及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对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让
期刊
摘 要:在专业音乐高校,其专业设置多包括器乐类、键盘类和声乐类三大主要专业。对比欧洲中国音乐高校之间的不同,来阐述国内音乐高校关于和与教学培养中课程设计失衡的现状。研究如何缓解市场形式下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让校园培育出可适应新市场步伐的音乐人才,并阐述由欧洲严肃的古典音乐市场衰退现象引发的对于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中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一、欧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而教育活动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中国博物馆界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活动开展缺乏针对性,教育成效不高。如何提升教育活动的水平,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来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怀、提高灿烂文化遗产知识学习积极性等,是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青少年;教育活动  博物馆是知识传播教育的第二课堂,其承担着
期刊
摘 要:自然界中任何美的内容都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所表现出来,一定的形式美其存在必然也不能脱离内容。内容与形式是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内容支配形式,但形式又影响内容的外在呈现。  关键词:内容;形式;形式与内容  一、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具备形式因素具有形式的美感  1绘画都具备哪些因素?  我个人认为绘画艺术应该同时具备把握和协调形象的比例、解剖、节奏、透视、线条、色彩、块面、明暗以及情感等诸多因素。绘
期刊
摘 要:科尔沁叙事民歌《达那巴拉》具有鲜明的草原音乐特征和高度完整的艺术特色,同时又体现出与汉族音乐相融合的特征。本文以旋律、歌词和审美的不同角度分析其音乐形态、艺术特色。《达那巴拉》为代表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善于表现内容完整、复杂的题材,旋律优美,真挚感人。  关键词:民歌《达那巴拉》;音乐形态分析;科尔沁短调民歌  《达那巴拉》是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的叙事性民歌,记录了两位主人公达那巴拉和金香凄美
期刊
摘 要:词类活用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词类活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收集了2010年以后36篇研究词类活用的论文,希望能对近年来词类活用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关键词:词类活用,研究综述,概述  一、词类活用概述  词类活用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学者们研究词类活用的角度很多:词类活用的定义,词类活用产生的原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增高使得市场商品越来越丰富,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于人们对审美需要与使用功能的变迁和包装技术的演进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包装中就存在一种视觉传达效应。商品包装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反映,不仅仅要体现社会总体文化发展的主流特质和创新性。因此,强调“功能主义”形式的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精神文
期刊
摘 要:在中职院校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基本功的教学,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巩固和创新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主要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重点及意义进行阐述,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  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是不可取代的核心部分,然而在中国古典舞学习中基本功训练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只有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才能够为日后的巩固与创新奠定基础。当前的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