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同样,数学的学习也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一、调查与分析
小学生对数学题阅读不够细致,造成解题出错;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造成对题意一知半解,解题不顺利;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文字、数据多的问题望而生畏……如何才能改变这些现状,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近期,我对本校四、五、六年级的12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如下:
问题一:“数学书中的阅读材料,你会看吗?”有34.1%的学生表示每一篇都会去看,45.3%的学生能够看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而其余的学生只是偶尔看或从来不看,这说明学生对书中的阅读材料不太感兴趣。
问题二:“你会主动翻阅数学书吗?”有49.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翻阅,而有50.5%的学生只是偶尔查一些数学概念,或老师不要求就不翻阅。可见,小学生缺乏主动阅读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主动预习或复习,甚至对一些数学概念不清晰时,也懒得翻书查阅,做题时就根据自己的认知随意填写。
问题三:“在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有4.3%的学生会选择先放弃,接着做下一题;7.6%的学生表示会再读读题目,若还是不会就放弃;63.4%的学生会马上请教别人;只有24.7%的学生会试着多读几遍题目,翻书查阅自己解决。这说明小学生对他人的依赖性强,自主阅读能力弱。
问题四:“对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你会不会去看看单元目录,了解学习内容?”有41.4%的学生有时候会记得去读,从来不读或者极少去读的学生占25.5%,而每次都会去读的学生仅有33.1%。可见,小学生对于数学阅读没有计划,只是记得就去读,不记得就不看,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调查发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与建议
1.抓住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要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知识要点,制造悬念,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创新形式,激发兴趣。数学语言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语言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类阅读,循序渐进。①阅读课题:课题就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浓缩的概括。通过阅读课题,让学生大致了解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②阅读概念:一是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的条件;二是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符号的含义。③阅读例题:一是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二是要教会学生在读中比较。④指导阅读,及时讲解:课堂讲授必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要及时检测阅读质量,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根据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
(3)个性阅读,帮助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或把抽象的语言通过动作化阅读来帮助理解等。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在心情愉悦时进行阅读,喜欢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他们创造这样的阅读环境。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训练数学思维,在文字和图形间感受数学的美。但数学阅读又不仅仅局限在数学书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了解课本以外的数学世界,感受数学的奥秘,感知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教学生会看书、看懂书、爱看书,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数学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数学学习的生长点,从而形成“会读—想读—能读—乐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小学数学阅读内容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0(10):94—95.
[2]李 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2(11) :24—25.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一、调查与分析
小学生对数学题阅读不够细致,造成解题出错;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造成对题意一知半解,解题不顺利;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文字、数据多的问题望而生畏……如何才能改变这些现状,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近期,我对本校四、五、六年级的12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如下:
问题一:“数学书中的阅读材料,你会看吗?”有34.1%的学生表示每一篇都会去看,45.3%的学生能够看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而其余的学生只是偶尔看或从来不看,这说明学生对书中的阅读材料不太感兴趣。
问题二:“你会主动翻阅数学书吗?”有49.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翻阅,而有50.5%的学生只是偶尔查一些数学概念,或老师不要求就不翻阅。可见,小学生缺乏主动阅读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主动预习或复习,甚至对一些数学概念不清晰时,也懒得翻书查阅,做题时就根据自己的认知随意填写。
问题三:“在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有4.3%的学生会选择先放弃,接着做下一题;7.6%的学生表示会再读读题目,若还是不会就放弃;63.4%的学生会马上请教别人;只有24.7%的学生会试着多读几遍题目,翻书查阅自己解决。这说明小学生对他人的依赖性强,自主阅读能力弱。
问题四:“对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你会不会去看看单元目录,了解学习内容?”有41.4%的学生有时候会记得去读,从来不读或者极少去读的学生占25.5%,而每次都会去读的学生仅有33.1%。可见,小学生对于数学阅读没有计划,只是记得就去读,不记得就不看,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调查发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与建议
1.抓住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要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知识要点,制造悬念,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创新形式,激发兴趣。数学语言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语言的兴趣至关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类阅读,循序渐进。①阅读课题:课题就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浓缩的概括。通过阅读课题,让学生大致了解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②阅读概念:一是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的条件;二是在阅读中理解概念符号的含义。③阅读例题:一是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二是要教会学生在读中比较。④指导阅读,及时讲解:课堂讲授必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要及时检测阅读质量,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根据反馈信息来进一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
(3)个性阅读,帮助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或把抽象的语言通过动作化阅读来帮助理解等。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在心情愉悦时进行阅读,喜欢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他们创造这样的阅读环境。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训练数学思维,在文字和图形间感受数学的美。但数学阅读又不仅仅局限在数学书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了解课本以外的数学世界,感受数学的奥秘,感知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教学生会看书、看懂书、爱看书,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数学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数学学习的生长点,从而形成“会读—想读—能读—乐读”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小学数学阅读内容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0(10):94—95.
[2]李 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2(11) :24—25.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