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实施跨国经营成为了必然,在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增多的机遇与挑战,给中国跨国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经济全球化;对策建议;WTO
一、绪论
(一)国际商务的含义
国际商务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活动,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资源的跨国转移。旨在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家在国际经营活动中的发展。
(二)国际商务的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各国联系增强,开展国际商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具体有以下几种:国际商品贸易,即货物的进出口,贸易是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始;国际服务贸易,它主要以提供活劳动来获取外汇收入,比如租赁、工程、咨询等;国际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主要是指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技术转让;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三)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是在不同国家拥有多个工厂或多个经营单位的企业。
联合国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中对跨国公司做出了界定:由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和混合所有制形式;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实现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相联结,使各实体之间得以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管理现状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在进入90年代后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形势下,中国的跨国经营有其自身的现状,比如,对外投资保障制度尚不完备,对外投资立法制度滞后于海外投资实践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企业尚未形成充分的自主权(对外投资立项、生产经营、融资);双边投资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些制度的滞后与目前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遍布全球,需要对跨国公司做好更为合理的管理。比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跨国活动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对公司体系内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其次是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公司治理问题仍然突出,研发投入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都是国内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难以形成向海外市场突破,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不到1%,发达国家为3%。
三、中国企业如何走好国际商务经营道路之对策
(一)政府方面
制定适当的总体战略和政策体系,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条件。
(1)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总体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和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区域战略。中国应积极致力于“南南合作”的投资框架,发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优势。加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线。此外,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
(2)完善对外投资经济政策,促进行业应用标准。政府应建立海外投资的各项制度,增强透明度,对企业实施有关促进、保护、监管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使企业能及时的获得权威性的咨询服务。并且通过规范的金融手段如税收、信贷、保险等手段鼓励跨国公司的发展。
(3)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海外投资除了同国内投资一样要承担经营风险外,还会遇到政治风险等非商业的风险。为此中国应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允许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办外汇期汇、货币互换业务等,以满足海外企业的风险防范,保护中国海外投资。
(二)企业方面
塑造健康的投资主体,增强海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中国跨国经营中,其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家电、纺织等,其产业低成本优势较突出。因此,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应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以便于开拓海外市场,建立综合竞争优势,其次,海外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科研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拓宽投资技术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制定科学的投资战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制定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对外投资战略。通过充分利用不同东道国的相对优势,寻求有效的投资,企业要积极的致力于自身的内部改造,采取有效的内部监管,分布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3)强化规模优势,培育跨国经营的龙头企业。目前,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大,企業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企业要通过并购等市场化的方式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使企业具备规模优势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4)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的紧缺是中国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跨国化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企业应在内部培养和造就一批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应通过其他渠道来培训员工,增强员工的素质,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留学生、开设独立研究中心等。此外,应大力实施海外机构的本土化战略。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要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潘素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13-229.
[2]张素芳.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29-50.
[3]王志乐.2007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70-71.
[4]卢进勇,刘恩专.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国石油要加快“走出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C].2005(4):155-158.
作者简介:
邱美云(199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邵阳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键词: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经济全球化;对策建议;WTO
一、绪论
(一)国际商务的含义
国际商务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活动,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商品、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资源的跨国转移。旨在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国家在国际经营活动中的发展。
(二)国际商务的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各国联系增强,开展国际商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具体有以下几种:国际商品贸易,即货物的进出口,贸易是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始;国际服务贸易,它主要以提供活劳动来获取外汇收入,比如租赁、工程、咨询等;国际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主要是指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技术转让;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三)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是在不同国家拥有多个工厂或多个经营单位的企业。
联合国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中对跨国公司做出了界定:由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和混合所有制形式;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实现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相联结,使各实体之间得以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管理现状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在进入90年代后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形势下,中国的跨国经营有其自身的现状,比如,对外投资保障制度尚不完备,对外投资立法制度滞后于海外投资实践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企业尚未形成充分的自主权(对外投资立项、生产经营、融资);双边投资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些制度的滞后与目前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遍布全球,需要对跨国公司做好更为合理的管理。比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跨国活动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对公司体系内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其次是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公司治理问题仍然突出,研发投入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都是国内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难以形成向海外市场突破,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不到1%,发达国家为3%。
三、中国企业如何走好国际商务经营道路之对策
(一)政府方面
制定适当的总体战略和政策体系,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条件。
(1)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总体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和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区域战略。中国应积极致力于“南南合作”的投资框架,发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优势。加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线。此外,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
(2)完善对外投资经济政策,促进行业应用标准。政府应建立海外投资的各项制度,增强透明度,对企业实施有关促进、保护、监管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使企业能及时的获得权威性的咨询服务。并且通过规范的金融手段如税收、信贷、保险等手段鼓励跨国公司的发展。
(3)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海外投资除了同国内投资一样要承担经营风险外,还会遇到政治风险等非商业的风险。为此中国应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允许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办外汇期汇、货币互换业务等,以满足海外企业的风险防范,保护中国海外投资。
(二)企业方面
塑造健康的投资主体,增强海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中国跨国经营中,其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家电、纺织等,其产业低成本优势较突出。因此,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应充分发挥技术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以便于开拓海外市场,建立综合竞争优势,其次,海外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科研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拓宽投资技术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制定科学的投资战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制定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对外投资战略。通过充分利用不同东道国的相对优势,寻求有效的投资,企业要积极的致力于自身的内部改造,采取有效的内部监管,分布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3)强化规模优势,培育跨国经营的龙头企业。目前,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大,企業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企业要通过并购等市场化的方式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使企业具备规模优势的能力,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
(4)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的紧缺是中国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跨国化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企业应在内部培养和造就一批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应通过其他渠道来培训员工,增强员工的素质,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留学生、开设独立研究中心等。此外,应大力实施海外机构的本土化战略。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要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潘素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13-229.
[2]张素芳.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29-50.
[3]王志乐.2007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70-71.
[4]卢进勇,刘恩专.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国石油要加快“走出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C].2005(4):155-158.
作者简介:
邱美云(199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邵阳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