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日两国都使用敬语。日语敬语有些是从汉语中借过去的,两国敬语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分别形成了不同的敬语体系,如今,日语敬语体系甚至更加复杂。从分类来看,汉语敬语可以分为敬辞、谦辞和礼貌语;日语敬语可以分为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本文着重分析了中日敬语在实际使用中的异同,旨在让学习者认识到这些差异,并加以区别使用。
关键词: 汉语敬语 日语敬语 文化差异分析
一、中日敬语使用背景
汉语和日语都有敬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敬语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开始使用敬语,并流传到日本,日语里有的敬语是从汉语中借来的。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在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性的变革后,社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儒学教育体系彻底崩溃,基于尊卑关系的敬语词汇的使用频率骤降,敬语体系瓦解,而敬语在日本却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敬语的使用规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上下关系,即职位低的对职位高的、年龄小的对年龄长的要使用敬语;二是亲疏关系,即对生人、外人使用敬语,对亲近的人、自己人不使用敬语。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集团意识和内外意识,即“ウチ(内)”、“ソト(外)”之分。所以,亲疏关系这一敬语的使用规则在日语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上下关系这一原则依照“ウチ(内)”、“ソト(外)”的不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日语中是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的。团体内部的人为“ウチ(内)”,是自己人,是熟悉、了解、不分彼此的对象,而“ソト(外)”则是疏远、对立、敬而远之的对象。这种内外意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敬语的使用。对关系亲近者不使用敬语,对关系疏远者或陌生者使用敬语是现代日本人敬语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定日本人敬语观的诸多因素中,比起身份地位的高低,人们更重视对方或者话题中出现的人物是否是自家人,是否是同一集团的人,是否是自己的伙伴或同事。也就是说,说话人在面对被视为外人的人讲述自家人或自己内部的人的行为时,即使话题中的人是自己的上司长辈,也要使用非敬语或自谦的表达方式。反之,如果话题中出现的人物是谈话对方的人,即便其比自己身份低或年龄小,也往往要使用尊敬语的表达方式。就像在家庭内外关系上,当向他人讲起自己的家人时,不使用如“お父さん”、“お母さん”等敬稱,而使用带有谦称性质的“父”、“母”。但如果话题涉及的人是谈话对方的人,即便比自己年幼,也要使用“お子さん/さま”、“お嬢さん/さま”一类的敬称。
二、中日敬语的基本分类
汉语中的敬语可大致分为敬辞、谦辞和礼貌语三种。
敬辞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多使用敬辞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常用敬辞有: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东西;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赐教:别人教自己;请教:希望别人指教;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华诞:别人的生日;贤弟、贤侄:称呼平辈或晚辈;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久仰:和对方初次见面;久违:和对方很久不见;包涵:请人原谅;打扰:麻烦别人;拜托:托人办事。
谦辞与敬辞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辞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辞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就会尊重你。常用谦辞有: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愚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人: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礼貌语亦称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雅语可基本分为感谢语、道歉语和寒暄语三类。如“不胜感激”“承蒙关照”“多谢”“让您费心了”等属于感谢语;“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请原谅”等属于道歉语;“您好”“早上好”“再见”“让您久等了”“请慢走”等属于寒暄语。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
按照传统的日语语法理论,根据谈话双方的年龄大小、级别高低、关系亲疏,日语敬语分为三类,也就是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我国的日语教科书和语法书一直采用这种分类法。尊敬语是对对方或者话题中出现的人物表示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除了“いらっしゃる、なさる、おっしゃる”等固有的敬语动词外,普通动词可通过敬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或敬语句型“お/ご…になる”、“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直接构成尊敬语的表达方式。名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也可通过敬语句型“お/ご…です”来表达对对方或话题中出现的人物的敬意。自谦语是一种以自谦的态度叙述自己或自己一方人行为来间接地向对方表示敬意的表达方式。除了“まいる、いただく”等固有的自谦动词外,普通动词通常以自谦句型“お…する”、“お…いたす”、“お/ご…申し上げる”、“お/ご…いただく”的方式谦逊地叙述自己或己方人的行为,间接地向对方表示敬意。郑重语是通过对话题中的事物内容和语句的尾部进行郑重的表述来表示说话人郑重其事的谈话,并直接表示对听话人的敬意。使用郑重语可以保持相互敬重的主客距离,因此它可以使语言表述更委婉,主要通过郑重动词“ござる、おる、参る、いたす”和“です、ます”来表现。 三、中日敬语的实际使用异同分析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为了沟通顺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很多场合都使用敬语,两国敬语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着。从实际使用上看,日语中的敬语不管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有很大的余地可以使用;汉语敬语主要运用在书面语或是庄重严肃的交际场合,口语中或是比较随意的交际场合使用较少。日语敬语使用频率比汉语敬语使用频率更高。具体来讲,中日敬语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汉语中的敬语主要通过词汇手段体现,相对而言,日语中的敬语体系比较发达,除了专业敬语词汇以外,还可以通过谓语动词变形等手段体现。
如简单的一句汉语“李老师,你也去吗”翻译成日语是“李さんも行きますか”,它们对应的敬语说法分别是“李老师,您也去吗”和“李先生も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这句话的汉语敬语表现仅仅是把“你”改成了“您”,而日语中除了将“李さん”改成了“李先生”以外,还将“行きますか”改成了“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汉语的敬谦辞敬语体系较之日语的敬语体系,用动词的变化完成敬语表现的情况很少,多依靠称呼或是词语的变化实现。日语则不同,主要依靠词语的变形和专业的敬语词汇表达敬语的含义。在日语的敬语表现里,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敬语动词的使用必须和称呼的使用相搭配,很少存在非敬语表现的称呼和专业的敬语动词搭配使用的现象。相对来说,汉语里对此并不作过多要求。
2.在实际生活中,日语的自谦语使用频率较高,汉语中较少使用自谦语。
如新编日语第二册书中有这么一段日文对话:
李:もしもし、林先生のお宅でしょうか。
林の妻:はい、林ですが、どちら様でしょうか。
李:私、北京大学の李でございますが…
林の妻:あ、李さん。しばらく。お元気ですか。
李:ええ、おかげさまで。ごぶさたしております。
林の妻:こちらこそ。今、どちらに。
李:東京です。
林の妻:まあ、いつ日本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のですか。
李:おとといです。こちらには土曜日までいます。あの、林先生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林の妻:あ、今留守ですよ。水曜日には帰って参りますけど。
李:ご出張ですか。
林の妻:ええ、京都で会議がありまして。
李:あ、京都へいらっしゃったんですか。水曜の何時ごろお帰りになりますか。
林の妻:六時ごろには戻ると言っていましたけど。
李:では、水曜日の夜にまたお電話いたします。
林の妻:そう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か。
李:ええ、では、失礼いたします。
林の妻:ごめんくださいませ。
以上这段日文会话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的是尊敬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的是自谦语,可见日语中自谦语的使用频率较高,甚至超过了尊敬语。
再如下面这段中文对话:在北京国际机场迎接日本客人的情景
小王:您好!西川先生。我是王大年,公司的翻译。
西川:谢谢您来接我。
小王:请别客气,路上辛苦了。
西川:一点也不累,很顺利。
小王:汽车在外边,我们送您去饭店。
西川:我还有两个朋友。
小王:那一起走吧。
西川:谢谢!
这段中文对话中的“您”“请”等都是用来表示尊敬的,“别客气”“辛苦了”“谢谢”等都可以看做礼貌语(雅语),没有出现表示自谦的语言现象。
3.汉語敬语中,礼貌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敬谦辞;日语敬语的使用不拘一格,表达形式复杂多样。
从上面的两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倾向,汉语中礼貌语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除了少有的几个表尊敬的字眼之外,大多数用礼貌语表达礼貌客气及对对方的尊敬;日语中尊敬语和自谦语用得都比较多,除此之外,还用到了“です”“ます”“でございます”等郑重语。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虽然都使用敬语,使用习惯和具体的使用形式却有所不同,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敬语的时候,要在了解两国敬语用法差异的基础上加以区别对待,避免受到母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丽琼.浅说中日敬语[J].科技信息,2008(29).
[2]李春玲.日汉敬语的比较与教学中的留意点[J].教研探索,2008(6).
[3]刘佳.日汉敬语体系的比较——从语法表现和使用意识的角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
[4]牛莹莹.中日敬语比较[J].丽水学院学报,2005(4).
[5]曹春玲.中日两国敬语的特点与异同比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7).
关键词: 汉语敬语 日语敬语 文化差异分析
一、中日敬语使用背景
汉语和日语都有敬语这一语言表达形式,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敬语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开始使用敬语,并流传到日本,日语里有的敬语是从汉语中借来的。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在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性的变革后,社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儒学教育体系彻底崩溃,基于尊卑关系的敬语词汇的使用频率骤降,敬语体系瓦解,而敬语在日本却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敬语的使用规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上下关系,即职位低的对职位高的、年龄小的对年龄长的要使用敬语;二是亲疏关系,即对生人、外人使用敬语,对亲近的人、自己人不使用敬语。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集团意识和内外意识,即“ウチ(内)”、“ソト(外)”之分。所以,亲疏关系这一敬语的使用规则在日语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上下关系这一原则依照“ウチ(内)”、“ソト(外)”的不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日语中是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的。团体内部的人为“ウチ(内)”,是自己人,是熟悉、了解、不分彼此的对象,而“ソト(外)”则是疏远、对立、敬而远之的对象。这种内外意识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敬语的使用。对关系亲近者不使用敬语,对关系疏远者或陌生者使用敬语是现代日本人敬语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定日本人敬语观的诸多因素中,比起身份地位的高低,人们更重视对方或者话题中出现的人物是否是自家人,是否是同一集团的人,是否是自己的伙伴或同事。也就是说,说话人在面对被视为外人的人讲述自家人或自己内部的人的行为时,即使话题中的人是自己的上司长辈,也要使用非敬语或自谦的表达方式。反之,如果话题中出现的人物是谈话对方的人,即便其比自己身份低或年龄小,也往往要使用尊敬语的表达方式。就像在家庭内外关系上,当向他人讲起自己的家人时,不使用如“お父さん”、“お母さん”等敬稱,而使用带有谦称性质的“父”、“母”。但如果话题涉及的人是谈话对方的人,即便比自己年幼,也要使用“お子さん/さま”、“お嬢さん/さま”一类的敬称。
二、中日敬语的基本分类
汉语中的敬语可大致分为敬辞、谦辞和礼貌语三种。
敬辞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多使用敬辞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常用敬辞有: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东西;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赐教:别人教自己;请教:希望别人指教;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华诞:别人的生日;贤弟、贤侄:称呼平辈或晚辈;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久仰:和对方初次见面;久违:和对方很久不见;包涵:请人原谅;打扰:麻烦别人;拜托:托人办事。
谦辞与敬辞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辞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辞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就会尊重你。常用谦辞有: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愚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人: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礼貌语亦称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雅语可基本分为感谢语、道歉语和寒暄语三类。如“不胜感激”“承蒙关照”“多谢”“让您费心了”等属于感谢语;“抱歉”“对不起”“不好意思”“请原谅”等属于道歉语;“您好”“早上好”“再见”“让您久等了”“请慢走”等属于寒暄语。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
按照传统的日语语法理论,根据谈话双方的年龄大小、级别高低、关系亲疏,日语敬语分为三类,也就是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我国的日语教科书和语法书一直采用这种分类法。尊敬语是对对方或者话题中出现的人物表示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除了“いらっしゃる、なさる、おっしゃる”等固有的敬语动词外,普通动词可通过敬语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或敬语句型“お/ご…になる”、“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直接构成尊敬语的表达方式。名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也可通过敬语句型“お/ご…です”来表达对对方或话题中出现的人物的敬意。自谦语是一种以自谦的态度叙述自己或自己一方人行为来间接地向对方表示敬意的表达方式。除了“まいる、いただく”等固有的自谦动词外,普通动词通常以自谦句型“お…する”、“お…いたす”、“お/ご…申し上げる”、“お/ご…いただく”的方式谦逊地叙述自己或己方人的行为,间接地向对方表示敬意。郑重语是通过对话题中的事物内容和语句的尾部进行郑重的表述来表示说话人郑重其事的谈话,并直接表示对听话人的敬意。使用郑重语可以保持相互敬重的主客距离,因此它可以使语言表述更委婉,主要通过郑重动词“ござる、おる、参る、いたす”和“です、ます”来表现。 三、中日敬语的实际使用异同分析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为了沟通顺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很多场合都使用敬语,两国敬语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着。从实际使用上看,日语中的敬语不管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有很大的余地可以使用;汉语敬语主要运用在书面语或是庄重严肃的交际场合,口语中或是比较随意的交际场合使用较少。日语敬语使用频率比汉语敬语使用频率更高。具体来讲,中日敬语在实际使用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汉语中的敬语主要通过词汇手段体现,相对而言,日语中的敬语体系比较发达,除了专业敬语词汇以外,还可以通过谓语动词变形等手段体现。
如简单的一句汉语“李老师,你也去吗”翻译成日语是“李さんも行きますか”,它们对应的敬语说法分别是“李老师,您也去吗”和“李先生も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这句话的汉语敬语表现仅仅是把“你”改成了“您”,而日语中除了将“李さん”改成了“李先生”以外,还将“行きますか”改成了“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汉语的敬谦辞敬语体系较之日语的敬语体系,用动词的变化完成敬语表现的情况很少,多依靠称呼或是词语的变化实现。日语则不同,主要依靠词语的变形和专业的敬语词汇表达敬语的含义。在日语的敬语表现里,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敬语动词的使用必须和称呼的使用相搭配,很少存在非敬语表现的称呼和专业的敬语动词搭配使用的现象。相对来说,汉语里对此并不作过多要求。
2.在实际生活中,日语的自谦语使用频率较高,汉语中较少使用自谦语。
如新编日语第二册书中有这么一段日文对话:
李:もしもし、林先生のお宅でしょうか。
林の妻:はい、林ですが、どちら様でしょうか。
李:私、北京大学の李でございますが…
林の妻:あ、李さん。しばらく。お元気ですか。
李:ええ、おかげさまで。ごぶさたしております。
林の妻:こちらこそ。今、どちらに。
李:東京です。
林の妻:まあ、いつ日本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のですか。
李:おとといです。こちらには土曜日までいます。あの、林先生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林の妻:あ、今留守ですよ。水曜日には帰って参りますけど。
李:ご出張ですか。
林の妻:ええ、京都で会議がありまして。
李:あ、京都へいらっしゃったんですか。水曜の何時ごろお帰りになりますか。
林の妻:六時ごろには戻ると言っていましたけど。
李:では、水曜日の夜にまたお電話いたします。
林の妻:そう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か。
李:ええ、では、失礼いたします。
林の妻:ごめんくださいませ。
以上这段日文会话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的是尊敬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的是自谦语,可见日语中自谦语的使用频率较高,甚至超过了尊敬语。
再如下面这段中文对话:在北京国际机场迎接日本客人的情景
小王:您好!西川先生。我是王大年,公司的翻译。
西川:谢谢您来接我。
小王:请别客气,路上辛苦了。
西川:一点也不累,很顺利。
小王:汽车在外边,我们送您去饭店。
西川:我还有两个朋友。
小王:那一起走吧。
西川:谢谢!
这段中文对话中的“您”“请”等都是用来表示尊敬的,“别客气”“辛苦了”“谢谢”等都可以看做礼貌语(雅语),没有出现表示自谦的语言现象。
3.汉語敬语中,礼貌语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敬谦辞;日语敬语的使用不拘一格,表达形式复杂多样。
从上面的两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倾向,汉语中礼貌语的使用是比较频繁的,除了少有的几个表尊敬的字眼之外,大多数用礼貌语表达礼貌客气及对对方的尊敬;日语中尊敬语和自谦语用得都比较多,除此之外,还用到了“です”“ます”“でございます”等郑重语。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虽然都使用敬语,使用习惯和具体的使用形式却有所不同,中国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敬语的时候,要在了解两国敬语用法差异的基础上加以区别对待,避免受到母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丽琼.浅说中日敬语[J].科技信息,2008(29).
[2]李春玲.日汉敬语的比较与教学中的留意点[J].教研探索,2008(6).
[3]刘佳.日汉敬语体系的比较——从语法表现和使用意识的角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1).
[4]牛莹莹.中日敬语比较[J].丽水学院学报,2005(4).
[5]曹春玲.中日两国敬语的特点与异同比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