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儿胃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19871120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少儿胃癌的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于2011年12月17日收治的1例经胃镜确诊的少儿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查阅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发表的关于少儿胃癌的文献,具体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MEDLINE、EMB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hildren/Pediatric gastric cancer/carcinoma”;检索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网页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检索词为“少儿胃癌”;对少儿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患儿12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体高位大弯侧近胃底部,予以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病理提示:胃体溃疡型印戒细胞癌,pT4N0M0,Ⅱb期.术后4d恢复肛门排气,术后9d出院.复习国内外文献共获取少儿胃癌病例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12.7(2.5~17.8)岁.肿瘤位于贲门部5例,胃体部1例,胃窦或胃角部4例,胃窦及胃体部1例,未描述部位者4例.印戒细胞癌3例,低分化腺癌6例,中-低分化和中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2例,不清2例.手术治疗11例,围手术期化疗8例.随访9例,半年内死亡4例,半年至1年内死亡4例;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化疗的生存时间达102个月.结论 少儿胃癌发病率极低,恶性度高、预后差,根治性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此前,新辅助放化疗在食管癌或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治疗中作用尚不确定。本研究通过比较单纯手术组与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简称为新辅助放化疗)组预后指标以证实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意义。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便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和中国便秘联谊会协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承办“第六届便秘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7月13—15日在上海举办。会议特别邀请了德国、日本和我国著名的相关领域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欢迎各位同道踊跃参会,凡参加者可授予2012年中华医学会I类学分。
期刊
胃癌的辅助放化疗“ARTIST”试验是第一个研究胃癌D:根治术后的放化疗疗效的试验。该试验旨在比较术后卡培他滨联合顺铂化疗(XP组)与XP联合放疗、卡培他滨化疗(XP-XRT—XP组)的疗效。
期刊
慢传输性便秘( STC)是常见的慢性顽固性便秘类型,临床症状顽固,综合的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临床滥用泻剂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最终导致便秘的进行性加重,手术切除动力缓慢的结肠是目前最终的治疗选择.STC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给临床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STC结肠动力异常可能源于神经体液调控障碍,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全消化道动力障碍.研究发现STC结肠VIP、SP、NOS等多种肠神经递质分布或含量异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始用于早期胃癌中的较大病灶的完整切除。ESD的缺点是操作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本研究收集在东京的4家医疗机构2002-2008年间接受ESD治疗的41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85个病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整块切除率,整块完全切除率、侵犯黏膜下层率、分块切除率分别为93.6%、85.4%、10.9%和5.4%。多因素分析提示,病
期刊
目的 探讨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在肠道吻合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白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期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肠道吻合手术的患者134例,利用SPSS软件生成随机数,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使用美国产Valtrac生物可降解吻合环,试验组(67例)使用国产非吸收可崩解肠道吻合器.对两种吻合环的操作性能和体内崩解情况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于2012年3月28日在北京市召开了京津地区编委会。杂志总编辑汪建平教授、杂志副总编辑王杉教授、李世拥主任和顾晋教授以及驻京津地区的顾问、编委、通讯编委共计3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汪建平总编辑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占编委队伍1/4的京津地区编委对杂志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对大家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会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随后,
期刊
直肠阴道瘘是严重影响女性心理健康、性功能及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其治疗是对外科手术的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腹腔镜辅助行高位直肠阴道瘘切除与网膜修复术来治疗本病,并对该术式的安全与疗效进行评估。本组纳入40例患者.直肠阴道瘘均发生于直肠中1/3与阴道后穹隆之间,给予腹腔镜辅助下瘘管切除与大网膜移入直肠阴道隔修补的手术方式,随后通过胃肠道生活质量评分表(GIQLI)和克利夫兰临床粪便失禁评分表
期刊
淋巴结转移情况是直肠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据文献报道,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的获取数目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本研究旨在探讨专利蓝染色对淋巴结获取数目的影响,评估更多数Et的淋巴结获取是否具有预后意义。
期刊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淋巴漏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出现淋巴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淋巴漏均发生于术后2~4 d,均先采用早期禁食、肠外营养、24 h持续静滴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及腹腔引流管低负压吸引,其中8例引流液显著减少,经保守治疗6~10d治愈;10例引流液减少并稳定至200 ml/d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