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衒之其人及《洛阳伽蓝记》语料价值考证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6265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衒之,史书中没有记载。关于其生平事迹,比较确切的材料除了《洛阳伽蓝记》之外,释道宣的《广弘明集》中也略有记载:杨衒之为北平(今河北遵化)人,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至东魏在世。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年间(528—530)担任奉朝请,后历任秘书监、期城郡太守、抚军府司马等职。曾与河南尹胡孝世同登永宁寺浮图。永安年间,与国子博士李同轨等人读苗茨堂之碑。东魏孝敬帝武定(543—550)五年(547),因行役重过洛阳时,“眼见往日繁华荡然无存,寺庙丘墟,满目荆棘,不禁感慨系之,有麦秀之感,黍离之悲。他曾‘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此乃杨衒之撰写本书的宗旨。”①周祖谟在“前言”中的这一句引文记出自《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卷六《辨惑篇·列代王臣滞惑解》:
  “阳衒之,北平人,元魏末为秘书监。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后上书释教虚诞,有为徒费。无执戈以卫国,有饥寒于色养。逃役之流,仆隶之类,避苦就乐,非修道者。又佛言有为虚妄,皆是妄想。道人深知佛理,故违虚其罪。其又广引财事乞贷,贪积无厌。又云:读佛经者,尊同帝王;写佛画师,全无恭敬。请沙门等同孔老拜俗,班之国史。行多浮险者,乞立严勤,知其真伪,然后佛法可遵,师徒无滥。则逃兵之徒,还归本役,国富兵多,天下幸甚。衒之此奏,大同刘昼之词,言多庸猥,不经周孔,故虽上,事终委而不施行。”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杨衒之面对当时佛教势力的膨胀,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忧心忡忡,他为此上书皇帝,请求整顿佛教寺庙及僧众,奉劝统治者致力于国家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军队管理,避免王公贵族以尊崇佛教为借口“侵渔百姓”,避免“道人” “广引财事乞贷,贪积无厌”,不要因礼佛而误国。治佛并非灭佛,杨衒之并不主张消灭佛教,而是希望把礼佛引入正规,“请沙门等同孔老拜俗,班之国史。行多浮险者,乞立严勤,知其真伪,然后佛法可遵,师徒无滥。则逃兵之徒,还归本役,国富兵多,天下幸甚”,即以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对佛教进行一定程度的束缚。甚至要采取一些监督机制,对佛教徒的行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然而杨衒之的一番苦心换来的却是统治者的不屑和佛教界人士的敌意与排挤。从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佛教的泛滥与恣肆,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家的正常统治秩序。《洛阳伽蓝记》正是诞生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
  《洛阳伽蓝记》卷首题作者的官衔名为“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最早收录这部书的是隋人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其中《洛阳伽蓝记》作者署名“期城郡太守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全书共分为五卷,顺序为先城内后城外,城外则按照东南西北的方向依次介绍洛阳城的寺庙、塔观。《洛阳伽蓝记》主要记载了寺庙塔观的兴衰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奇闻轶事。第五卷中还介绍了宋云惠生出使西域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当时西域的风土人情,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线索。《洛阳伽蓝记》在地理、历史甚至文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洛阳伽蓝记》的行文方式是以地记事、以地系史,书中记载的一切人、事都围绕着寺院庙塔展开,作者对寺院本身的描述也是非常的细致。《隋书》卷33、《旧唐书》卷46、《宋史》卷204、《四库全书总目》均将其归为地理类著作。此外,吴若淮、唐晏、张宗祥、劳干、范祥雍等先生先后借助于《洛阳伽蓝记》的记载,绘制出了北魏时期洛阳市区图,周祖谟先生则绘制了《北魏洛阳伽蓝图》和《宋云使西域行程图》,这对研究中古时期城市形态、中西交通的一些情况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从史学的角度看,《洛阳伽蓝记》虽然以记载北魏建都洛阳四十年间佛寺的兴废为主要对象,但其中也客观地介绍了北魏拓拔王朝盛极而衰过程中的许多史实,有一些甚至可以拿来补充正史中的不足。范祥雍先生曾称之为“一个王朝的历史文学”②。周一良先生以《洛阳伽蓝记》与魏晋南北朝墓志、史书相互参政,考察史实③。黄公渚通过《洛阳伽蓝记》探讨北魏时期都市经济面貌、各阶层动态、社会风尚等④。谢重光利用《洛阳伽蓝记》研究北魏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㈤。
  在文学方面,《洛阳伽蓝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周祖谟先生曾对此作过很高的评价:“作者杨衒之不但熟悉当时的掌故,而且长于著述,叙事简括,文笔雋秀,足与郦道元《水经注》媲美。既是地理书,又是一部史书,并且是一部极好的文学著作。”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同样有此誉词:“(《洛阳伽蓝记》)体例绝为明晰,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台湾的林文月先生称之为“稀世珍贵的奇书”㈦。
  参考文献:
  范祥雍(1978)《洛阳伽蓝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江蓝生(1988)《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 语文出版社
  蒋礼鸿(1997)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补定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 相(1979) 《诗词曲语辞汇释》 中华书局
  周一良(1997)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2000) 《洛阳伽蓝记校释》 上海书店出版社
  注释:
  ①周祖谟(2000)《洛阳伽蓝记校释·前言》,上海书店出版社。
  ③见范祥雍(1978)《洛阳伽蓝记校注·序》,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周一良(1997)《〈洛阳伽蓝记〉的几条补注》,见《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黄公渚《〈洛阳伽蓝记〉的现实意义》,见《文史哲》1956年11月,山东大学主办。
  ⑤谢重光(1990)《汉唐佛教社会史论》p348~p366“中古佛教寺院为社会文化中心说”,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⑥见周祖谟(2000)《洛阳蓝记校释·序》,上海书店出版社。
  ⑦林文月(1989)《洛阳伽蓝记的冷笔与热笔》,见《中古文学论从》,大安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创设情境、结合实例、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实例;生活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策略而选择的一种或者多种途径,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各种方法在特定的场合都有其特殊作用,均可发挥其独特效果。情境创设的方法必须保持思想的开放性,任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方法均可用于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创设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对于学习知识的形成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实验创设情境后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否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但与此同时,融合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1、“生活”是数学内容唯一的底色  国家数学课程标
期刊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数的概念、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发展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对解答应用题感到困难,常出现解答错误。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对应用题本身所含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不善于抓住数量之间的联系,展开综合与分析;有的学生分析方法未能掌握,因而影响对应用题的整体分析;有的
期刊
分式的运算既是《分式》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同学对分式的运算感到很繁杂,实际上,往往看起来复杂的运算有简便方法。  一、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简便方法  1、把部分看为整体运算  [例1]计算  [分析]此类计算常把所有整式括为一项与分式通分较简便。  [解] 原式  2、先约分,再通分。  [例2] 计算  [分析] 此题若直接通分,分子运算就很大,观察两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式分解后可约分,故先约分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数学教学更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学会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快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它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
期刊
【摘要】我们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从实践活动中熟悉研究学习内容的过程和研究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是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尝试由本课知识向课外迁移,通过引导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课题中引出,并努力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课题。  【关键词】情景;兴趣;激发;意识;迁移;职教
期刊
【摘要】无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新型的学习理念,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用价值。二者的融合必能为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其了二者在地理教学中融合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的特征,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融合应
期刊
【摘要】文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全球化,体育全球化是国际体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条件下民族体育的发展既要充分展现民族体育的个性特点,又要积极开拓民族体育向世界迈进的途径。在体育全球化的环境中,民族体育事业要及时更新与融合,在全面提高民族性的同时,又充分展现世界性。  【关键词】体育全球化;民族体育;发展  体育文化是基于一定的地域、民族文化发展起来的,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美术馆中陶器展品美学方向的研究,得到艺术本质始于潜意识说的结论。  【关键词】艺术本质观;潜意识说;武汉美术馆;陶器  对于艺术的本质,我的观点是:“艺术的本质来自于潜意识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来自于人性中对愉悦的探求;更来自于血液深处对灵魂的召唤。”论据如下:  首先,艺术本质的研究一直有着很多的观点和学说,然而我认为虽然这些学说的观点都有很多让人认同的地方,但是却都不完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