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沟通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如何成功地走入学生的心灵,与他们进行良性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是值得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长期研究和探讨的。
  在一般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多是采取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形式,这种沟通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让师生在第一时间内有效地了解对方传送的信息,喜、怒、哀、乐,一目了然。但它也有不好的一面,有时处置不当,极易加剧或诱发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师生之间还有一种沟通方式,能有效地弥补面对面沟通的不足,那就是笔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本、试卷上的空白处,写下一些或鼓励、或开导、或纠正、或希望的语句。
  笔谈的好处在于,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有个冷处理的缓冲过程,能以一种冷静的、客观的、全面的态度去看待和思考,然后通过笔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而学生也容易心平气和地接受教师通过笔谈传递而来的信息,时不时地对照自己的行为,感悟着教师对自己的真诚和用心良苦。利用这种形式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能有效地达到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相融,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
  有一天,笔者突然接到一个十多年前教过的学生打来的电话,她在电话里激动地说:“老师,您知道吗?刚上初中时,我是一个既内向又有些自卑的学生。我的点滴进步,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常地在我的作业本上,试卷旁边写上一些鼓励我的话。这让我感觉到老师是那么地重视我,从而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我那时就觉得,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让老师您失望。现在我正在读医学研究生,是您在我本子上写下的那些话,一直鼓励着我克服种种困难走到今天。老师,真心地感谢您!”听到这些话,笔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不到当时的举手之劳,竟然促成了一个人的成功!
  由此可见,这种笔谈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实效,就如同与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运用好笔谈这种沟通方式,笔者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礼貌用语,师生平等。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而这种爱的核心就是尊重。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尊重他(她)的人格和尊严,这最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在措辞中的使用,使教师更具有亲和力,能有效地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因此,它能为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真诚地接受教育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第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不同,造成学生在人格和个性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意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学会对症下药,这对学生的教育才更有效果,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和完善才更有益处。比如对于优秀生,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更应该以不足为主,时时敲敲警钟,警示他们学习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对于后进生则不宜过多地进行批评,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更快地进步。从个性差异来看,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对其的不足之处,措辞可稍微严厉,直截了当,以达到鞭策的目的;而性情内向、情感细腻的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增强其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和学生进行笔谈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处的环境,这样的笔谈才更有针对性,才更具说服力,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内容中肯,有针对性。
  当代青少年身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他们接受的是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他们在鄙视落后保守、追求新异的同时,也较老一代的人更富有现实感和理性精神,自主意识大大地增强。因此他们讨厌一切虚假和不切实际的说教。他们崇尚个性,具有很强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希望老师是他们真诚的朋友。所以教师和他们笔谈的内容一定要中肯有针对性,否则他们是不服气、不买账的,而且教师的威信无形中会遭到消减。
  第四,鼓励为主,激励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用其优点进行正面教育,切忌将学生一棍子打死。粗暴的做法只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矛盾与冲突,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同时将学生的缺点用婉转的语言传送出来,这样学生就更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如“这次成绩有进步了,若上课能更认真,你将会收获到更多的成功与喜悦!”“你思考的方向对了,如果再深入一些就更好了!”这类措辞,教师的用意一目了然,学生看后心中有数,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五,文风鲜活,陶冶情趣。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崇尚个性,喜好新颖、厌恶俗套。如果教师在措辞时文风鲜活,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而且学生还会在字里行间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情操,而这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措辞中我们可以巧用具有鞭策、教育作用的名言、格言、谚语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利用这些名言谚语,不仅能增强说理的力度,而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达到美育功能。
  在措辞中还可以融进对人生哲理思考的内容,如马云的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生命是个回力板,你付出多少,便收回什么,收回多少。”“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迈一步。”等等,这样的警句、格言针对性强,对学生的激励鞭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六,字体工整,认真书写。
  在书写时,要尽量用端正的字体认真书写,用字要规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要书写准确。因为这是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潦草的书写,是不负责不认真的态度,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他们心中,你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而且教育的目的也无法达到。
  “教育是人跟人的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教师通过笔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这对建立起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在笔谈时一定要倾注自己的真情,融入自己的真心,让这种“对话”不落俗套,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在2010年第5期《基础教育课程》中撰文指出,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实施、培养、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面比较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不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规范有待建立;综合实践
期刊
受柳州市教育局派遣,2010年4月6日~5月14日,我和局属各高中的挂职干部一行10人到北京市西城区5所完中挂职,学习我国教育最发达地区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经验。挂职期间,我们互相走访了挂职的5所学校,又通过西城区教委联系了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鲁迅中学参观学习,还利用第一批挂职成员的资源,到西城区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与此同时,抓住机会参加了西城区教委组织的几次大活动。如“西城区班主任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环境是语言交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散思维在优化课堂语言环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有独到之处,它能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假设、否定、明确直到肯定进而完成推理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语言环境。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
期刊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成功的前提。责任教育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受教育者能够产生一种对自己的言行、承诺等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责任感,责任感一旦产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多重的,他的
期刊
“二项式定理”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必修)》中的内容。它实际上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教材试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导出二项式定理的思维过程,深刻领会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本课的重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推理二项式定理,教师如何启发引导才能自然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后反
期刊
本刊讯 为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4月11日在重庆召开教师交流制度研讨会。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从基本普及转向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这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强调,探索教师交流和配置制度,要强化省级统筹,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从长远来看,教师流动机制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政策制定中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师交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将教育这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做好,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近年来,玉林市玉州区通过实施有效教育(英文表达式:MS-EEPO)实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当地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引入实验促教改    新课程改革开始了,玉州区也满怀激情地踏上了探索之路。然而,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
期刊
在南宁市第三中学有这样一名政治教师,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刻苦钻研,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最充沛的精力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研,奉献给了她“敬畏”的教育事业。在她工作的26年里,先后获得了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优秀政治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李晓翎。    善用生活教政治    在近几年的元旦前夜,南宁市第三中学都会举办热热闹闹的元旦“美食街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在接受记者访谈时指出(见《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期),课堂教学总是存在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怎样的“课堂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在这种课堂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储存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教师是统治者、操纵者,学生是被统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关注食品安全”是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设计方案进行调查与实验,在指导健康生活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运用生物知识的兴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做了以下处理:把食品安全这个大问题变成学生身边的小问题;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把学生最关心的一
期刊